青岛竞技体育史话之十六:风雨征程 田径青春

2018-09-08 13:02 半岛网阅读 (194007) 扫描到手机

编者按---

  “青岛竞技体育史话” 是青岛市体育局在2018年山东省第24届运动会开赛之际,为配合宣传,组织一批体育人采访、撰写的系列文稿。史话通过回顾和梳理此届省运会青岛参赛的全部28个项目的发展历程,旨在重现青岛竞技体育波澜不惊的历史,展现一代代体育人无私奉献、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弘扬“更快、更高 、更强”的竞技体育精神,标注青岛特色体育文化符号,向省运年献礼。 

黄海之滨,田径之乡

  青岛的现代田径运动开展较早,其兴盛始于上世纪30年代。著名体育理论家郝更生和著名教练宋君复曾于上世纪30年代先后来到青岛,分别担任了体育讲习班委员会和体育实施方案委员会主席委员。当时的青岛每年都要举行春、秋季运动会,运动会的比赛项目都以田径为主。青岛体育协会成立了田径队,坚持课余训练,期间涌现了大批田径人才,其中赵连壁、周顺生、刘希文、宿笑如、王辉普、潘逸安等人日后都成为了青岛田径运动的中坚力量。 

  1933年7月12日-15日,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在青岛汇泉体育场(今天泰体育场)举行,河北、河南、山东、辽宁、绥远、北平等十二省区运动员参加这次盛会。青岛队占据天时地利之合,获得男子撑杆跳高、女子50米跑、女子50米自由泳、女子200米接力等多项冠军,而青岛队在女子4×100米接力比赛中破当时的全国纪录,并获冠军。第七届全运会,青岛队获女子田径总分第一名,王淑桂获个人田径总分第一名,并打破当时的60米跑全国纪录和100米跑大会纪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岛的田径运动焕发新的生机。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机关、工厂、学校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已成惯例,形成了人人喜欢看、喜欢练、层层搞竞赛的田径热。1956年10月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队成立,建国初至1983年,在青岛市共举行全国性田径比赛34次,全省田径比赛23次;有13人打破亚洲和世界纪录,35人破全国纪录,285人破山东省纪录,涌现出田麦久、田兆钟、毕洪福、贺永宪、阚福林、李忠林、王福荣、李敦涌、董学智、崔洪军、王文皓等众多田径运动名宿。 

田麦久

阚福林

  1982年底,由中国田径协会、中国体育记者协会、人民体育出版社、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群体部联合举办的“田径之乡”评比揭晓,全国共评出 19个市、县,青岛被评为“全国田径之乡”之一。自1982年至今,每四年一届的全国“田径之乡”评选,青岛从未下榜。2007年5月12日青岛市体校新校落成,中国田径协会国家田径队青岛训练基地和山东省田管中心青岛训练基地同时挂牌成立,标志着青岛田径的软硬件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 

长盛不衰 硕果累累

  青岛的田径运动是一朵常胜不衰之花,青岛市体校是全国唯一集“走、跑、跳、投”项目基地全覆盖的单位,并且拥有全国第一个由市级单位组建的(竞走)国少队。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单项基地和国少队在青岛市体校的落户,给青岛田径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作为著名的田径之乡,青岛为中国田径培养出了众多名将,其中有为中国人在世界女子撑杆跳高项目中撑出领先之地的高淑英、19岁获世青赛冠军的女子铁饼选手马雪君、为中国田径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女子400米栏名将黄潇潇,还有在国际国内男子百米大赛中斩获多项荣誉的“眼镜飞人”胡凯,世界U20田径锦标赛女子10000米竞走冠军马振霞等。 

  风雨兼程、人才辈出的青岛田径事业离不开一代代田径体育人对体育事业的执着热爱,离不开他们夜以继日的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更离不开他们科学化、高水准的专业技术指导和对运动队伍管理的艰辛付出。坚毅、执着、刻苦、拼搏、友爱、团结、合作的体育精神在教练员、运动员队伍中代代传承,一颗颗新星冉冉升起、熠熠生辉…… 

  他们,是体育精神的最好诠释。 

摘取运动皇冠——全能项目

  山东十项全能项目在全国有着传统的优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王福荣(青岛平度人)5次打破五项全能全国纪录,并在第一届全运会中获得五项全能冠军;时隔十年之后山东十项全能运动员王殿一(蓬莱人)两次打破全国十项全能纪录,也是第一位突破7000分大关的人;在王殿一同一年代后期,十项全能运动员董学智(青岛人)先后两破全国十项全能纪录,并在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上取得十项全能冠军,再次显示山东十项全能项目在全国的霸主地位。然而在此之后,山东男女全能项目整体水平进入后继乏人时代。 

  令人可喜的是,继十项全能董学智第三届全运会夺冠之后,时隔42年的今天,青岛籍运动员郭奇(平度人)在2017年第十三届天津全运会上勇夺十项全能金牌,这枚期待已久含金量极高的全运会十项全能金牌,再次确立了山东在十项全能项目上的全国地位。 

  郭奇2006年进入青岛体校从事全能训练,师从陈冲君教练。由于从事全能项目起步较晚,郭奇错过了基础训练阶段,这对他今后达到更高的水平产生了一定影响。柔韧素质是全能项目的一项重要素质,而郭奇又错过了发展柔韧素质的敏感期,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教练采取了各种方法手段进行训练,就发展郭奇髋关节这件事(横劈、纵劈),陈教练发明了橡皮管“锁喉”手段。郭奇在多年的专业道路上不知遇了多少困难险阻,自己都在默默地坚持着。常年的超负荷训练,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尤其伤病困扰一度让他产生退役的想法,2016年左膝外侧韧带劳损导致无法正常训练,他只能放弃了年度的积分赛。经过中西医积极治疗,2017年上半年他勉强参加了几场比赛,最后还是挤进了全运会决赛。 

郭奇

少年出英雄——竞走项目

  1984年5月12日青岛籍运动员关平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第28届普希耶克斯国际竞走比赛中,以21分57秒的成绩打破了苏联运动员贾柳德克娜在1983年8月创造的22分4秒的女子5公里竞走世界最好成绩。这不仅是中国在竞走项目上的傲人成绩,也拉开了青岛竞走项目的辉煌序幕。 

  1966年生的关平,于1977年9月进入青岛海泊河少体校训练,后到省体校练习中长跑,1981年改练竞走,1982年4月进入山东体工队竞走组。关平训练刻苦,自觉性高,很快便达到世界水平,屡创佳绩。1983年、1985年两次夺得女子10公里竞走世界杯冠军,7次创造女子10公里竞走世界最好成绩,1986年荣获国际田联授予的“金星奖”,被评为全国及亚洲十佳运动员。 

关平

  关平的成功,为青岛在竞走项目上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选材到训练,再到教练员的培养,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因此青岛的竞走项目在历届省运会上都保持着优势地位。关平之后,又陆续涌现了薛爱玲、李燕飞、张琳、冷晓、马振霞等多名竞走队员,先后入选国家队,并达到世界级水平。 

  2010年竞走教练员龙玉文发现了马振霞,后进入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进行竞走训练。在龙玉文教练员精心呵护培养下, 2014年马振霞开始崭露头角,青奥会5000米竞走冠军;2015年亚少赛、世少赛5000米竞走冠军;2016国际田联竞走世锦赛个人冠军、团体冠军;同年世青赛10000米竞走冠军……这名小将这几年几乎包揽了少年到青年的所有世界、全国冠军和省运会冠军,这个从平度农村走出来的姑娘,已然成了她这个年龄段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并且有着发展成竞走女王的趋势。 

  目前,马振霞已经跟随国家队外教组前往意大利训练,备战2020年奥运会,希望这颗新星能在奥运会上大放异彩。 

马振霞

桃李芬芳——投掷项目

  长期以来,在国际综合性的体育赛事中,作为金牌大户的田径项目整体上一直是我国的弱势项目。然而,回顾中国运动员在世界田径项目上的比赛历程不难发现,投掷项目是中国田径项目中为数不多的优势项目之一,创造过不少辉煌的成绩,这其中就有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周玉进教练和他的学生们的倾心奉献。 

  青岛市体校的投掷项目在1976年春学校初建之时才起步,且一直处于业余训练的萌芽状态,直到1984年6月才转入半专业训练。1982年,年仅25岁的周玉进大学毕业执教崂山体校,1986年1月开始执教青岛市体校,他三十多年辛勤的耕耘赢来的是青岛市青少年投掷成绩的显著提高,带出了中国投掷项目的桃李芬芳。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周玉进教练1975年毕业于当时的崂山一中(现青岛第五十八中学),自中学起就对铁饼、铅球格外喜爱,上高中期间参加了青岛市中学生运动会均获前二名;并开始对旋转推铅球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旋转推铅球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成绩最好的推铅球技术,目前世界赛事中90%的少年选手和男子选手在使用这一高难度的技术。而在少年周玉进认真钻研旋转推铅球技术的那个年代,世界上仅有寥寥可数的人在使用该技术。 

  志趣为学,弘毅进取。后来成为知名教练的周玉进对投掷项目始终执着并勤于钻研,他六次参加国际田联和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教练员培训,五次带队参加世界青年和世界少年田径比赛均获佳绩。 

  执教三十多年来,周玉进教练已向上一级运动队输送了运动员三十多人,输送大学生60多人。2007年刘婧参加澳大利亚奥林匹克青年赛获铁饼、铅球两个第一名;2005年辛佳在澳大利亚奥林匹克青年赛获铁饼第一名;程晓艳至今保持着全国青年铅球记录20.02米的佳绩。 

  冉冉上升的新星,是对周玉进教练35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的最好回报,其中的汗水和艰辛,只有他知道。而他的学生,无一例外地传承了他的坚毅和执着,学生马淑丽、孙琳、王智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在也和周教练一样辛勤执教于青岛市体校,为中国投掷项目培育着新生力量和莘莘希望。 

  希望的种子,只有撒在奋斗的土地上时才可发芽。酷暑与严寒中,孩子们在奋力赶超,教练们在悉心指导,同心协力备战即将到来的第24届山东省运会。 

周玉进(左一),马雪君(左三)

制高点上的飞跃——跳跃项目

  田径的跳跃项目主要包括三级跳、跳远、跳高、撑杆跳。 

  青岛是中国撑杆跳高发展最好的地区,这是得到国内田径届公认的。自1988年葛蕴在首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运动会上横空出世后,刘飞亮、杨雁盛、张伟、丁邦超等青岛运动员在这一项目上始终站在全国制高点上近30年。 

  葛蕴作为青岛籍撑杆跳运动名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代表青岛一度称霸全国撑杆跳赛场,但彼时彼刻,由于项目的社会认知度低,群众参与性受限和视觉上的高风险性,很多学生家长不是特别认可自己的孩子从事这项运动,另外也因为资金短缺,甚至没有一块专门可以开展这项运动的专业场地和硬件配备,青岛市的撑杆跳项目一度呈现空白状态。1999年,全国撑杆跳冠军赵名强退役后回到青岛,成为了当时青岛唯一的一名撑杆跳高教练员。 

  设施简陋、招生困难,非常看好的苗子人家不来,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队员训练无从开展,为了这些“米”, 赵名强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好不容易有了队员,紧接着摆在眼前的又一个难题是:怎么练,在哪儿练?没有专门的撑杆跳高场地,赵教练就带着队员在炉渣场地上刨坑挖穴,用破旧的棕垫代替海绵垫,跳高架也是非标准焊接的,队员从三四米高的空中落下常常摔得呲牙咧嘴。 

  青岛的撑杆跳项目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起航了。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杨雁盛和李高群便入选了山东队,之后两人又双双入选国家队。 

  执教18年来,赵名强已向山东队培养输送了15名队员,其中5名进入国家队,涌现出杨雁盛、张伟、丁邦超3名亚洲冠军,3名国际级运动健将,3名国家级运动健将,其中丁邦超还成为入选2017年伦敦田径世锦赛的唯一一名青岛选手,而他也因为训练成绩突出,成为国家体育总局2015-2017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业务训练资助对象中山东省唯一的田径运动员,青岛市体校也被中国田协列为首批“国家撑杆跳高后备基地”。 

杨雁盛

  山东省运会上,跳高项目一直以来属于青岛具有夺金优势的项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师从孔令章教练(1957年来青执教)的崔洪军,在1979年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全运会上,以2米16的成绩斩获冠军,这也是山东代表团在本届全运会上获得的唯一一枚金牌,同时他还是全运会男子跳高项目中,最后一个采用俯卧式技术的冠军,具有特殊的历史纪念意义。 

  崔洪军小学三年级时,被鞍山二路小学的体育老师相中开始练习跳高,谈到自己被选中的原因,他认为“主要是弹跳好,身体的协调性好”,其实,崔洪军当时的身高只有 1.5米,从先天条件来说,并不算突出。在运动上极有天赋的崔洪军,一步一步在跳高项目上取得了成功,训练了10 年之后,在1977年的全国锦标赛上,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全国冠军,此后的几年时间里,他都是国内男子跳高项目上最优秀的运动员。 

崔洪军

  1984年崔洪军退役后回到了青岛市体校,成为一名基层跳高教练,一干就是33年。这期间他先后向国家队、省队输送队员数名,培养了毕宏勇(第九届全运会跳高银牌、第三届城运会跳高冠军),王晓凤(第三届城运会跳高银牌)等。 

  说到青岛三级跳开山鼻祖,不得不提到田兆钟、丛培祥老前辈。 

  田兆钟,对于老资格的体育迷来说肯定不陌生,上世纪60年代,他曾经跳进过世界前三,取得过世界锦标赛的亚军,创造了中国田径的奇迹。而这位中国田径的元老级人物,正是青岛人。18岁时,他从青岛一中直接被选入了国家队,从事三级跳训练,从此就再也没离开过田径场。当时田兆钟的成绩离世界纪录只有不到20厘米。退役后,田兆钟便一直在国家队担任教练。名将邹振先,就是田兆钟一手培养出来的。 

  从国家队教练的岗位上退下来后,田兆钟还是没离开三级跳这个行当。邹振先告诉他,青岛出了几个好苗子,田老很高兴,应青岛市体育局的邀请,在外漂泊50多年的田兆钟终于回到家乡,希望把他多年总结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年轻人,让他们早日成才。 

  “教父”田兆钟看好的几位青岛小选手,都是青岛市体校的跳远教练王文皓一手带出的。曾在全国冠军赛中取得过全国亚军的王文皓,保持青岛市跳远纪录达15年之久。退役后,王文皓当了教练,对于手中的队员,王文皓了然于胸,“青岛跳远已经渐成气候了!”。   

  其中,1987年出生的仲敏维是王文皓的爱徒之一。仲敏维2001年入队,当时入队成绩是13.80米,经过一个冬训,成绩已经达到了15.11米。王文皓对他的培养方式被国家田管中心原副主任冯叔勇称为“中国业余训练的典范”,他的成功可以说是体教结合的一个完美呈现。凭借着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弹跳力,仲敏维在14岁那年上初二时被王文皓选中,开始练习三级跳跳远,当时他还在青岛一中学习,专业的跳远训练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的。2006年,21岁的他考入中国海洋大学工商管理系,并在大学期间,除了完成大学文化课的学习,每天下午要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专业训练。在克服了非专业队医疗、科研、营养、时间都不能全方位保障的前提下,一路“跳”进奥运赛场,这期间的曲折和艰辛也许只有当事人心里最清楚。 

  昔日辉煌运动生涯的仲敏维当前已经成为市体校一名年轻的跳远教练员,和北体大毕业的年轻教练卜立平一起,继续谱写着青岛跳远运动项目的新篇章。 

奔向无极限---跑

  跑步运动是最简单、最方便且最有效的有氧锻炼方式之一,它是青岛民间非常普及的群众性运动。青岛以举办代表着毅力、希望及和平的马拉松赛事而著名,2005年青岛官方首次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青马),2017年这项赛事达到空前规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青岛老一代教练员抓住项目特点,将“长距离”作为突破口,结合世界中长跑发展趋势,针对亚洲人先天身体条件不如欧美,但能吃苦的特点,坚持实行:公里数+公里数=冠军的大运动量训练理念,先后培养出我国著名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王雁玲,、孙素梅以及王秀婷。尤其王秀婷,作为中国著名中长跑运动员,开辟了青岛乃至山东中长跑项目的辉煌时代。 

  1965年出生的王秀婷,1985年秋季经崂山县体校推荐参加在济南召开的全国首届农民运动会,一举夺得800米和3000米冠军,荣获了“国际运动健将”称号。多年来,其参加了数十次国际和国内的田径赛、马拉松赛、锦标赛、越野赛、邀请赛、第十届亚运会、六运会、24届奥运会等,获得冠军30多个,破亚洲纪录六次、创亚洲最好成绩三次。 

  王秀婷创造了青岛乃至山东省中长跑项目的辉煌时代。 

王秀婷(左)

  1983年4月,现任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的乔向东进入青岛市体校执教中长跑。乔向东教练专业队科班出身,专业队退役后,凭借优异的高考成绩同时被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看好,在北体上了几个月的课后,又被山东师范大学要了回来,他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融合了大学时期的知识积累,加上带队后实际的训练心得,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手段,最终把“所得”运用到队伍训练和管理中,不仅在执教期间的历届省运会中成绩斐然,还培养了如王刚、袁伟强、刘志刚、姜冰、徐松、金丽、张冲等国家级中长跑优秀运动员,在国内田径锦标赛中屡获佳绩。他的得意弟子刘志刚专业队退役后也如期进入市体校执教,现已经顺利接过乔向东教练的执教大旗,2010年起被聘为山东省中长跑教练,作为当前市体校中长跑队主教练员,也已经陆续培养出杨晓飞、李登科、戚振飞、马浚议等国内中长跑名将,有力的捍卫了青岛“田径之乡”的美誉。 

马浚议(右三)及教练刘志刚(右二)

马浚议

  短跨项目一直是青岛市田径的重点项目,谈到青岛短跨(短跑和跨栏跑),张增惠教练的名号响当当。虽然不是专业运动队科班出身,但凭借对田径赛场与生俱来的喜欢和热爱,善于思考、勤于学习的性格品质以及对项目高瞻远瞩的格局眼光,为青岛短跨项目、乃至山东短跨项目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张增惠教练1984年12月正式进入市体校执教短跨。三十几年来,先后培养出高永红、黄潇潇、庄振平、张世宝、程文、王欢等多名优秀短跨运动员。他带队参加了六届全运会,拿到10枚金牌,就在去年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天津全运会上,张增惠的徒弟们为青岛田径再夺3金。除了金牌,在他的指导下,全运会接力项目的决赛场上有9支队伍、30多名山东选手亮相,实现了田径项目的全突破。 

  2010年4月,山东省田径项目管理中心青岛短跨训练基地正式落户青岛市体校,为青岛基层短跨队伍的日常训练、培养输送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帮扶作用。 

  除了十二届全运会周期涌现的程文、王欢等重点队员外,他还十分注重项目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2014年省运会结束后,他选拔了新一批接力组队员充实入队,筹备建立一线-青年-少年三支队伍的完整体系,以备短跨项目能够长期立足。 

  在训练中,他追求科学合理、细致耐心,每位队员对他来说都是璞玉,在力保运动员身体健康,延长运动寿命,减少人才流失的前提下,用心打磨每个动作,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个性、不同技战术特点的不同队员,在他们各自关键点和突破点的把握上洞若观火,指导训练驾轻就熟、精准高效,把短跨项目的运动员成才周期提前了两至三年。 

  黄潇潇作为张增惠教练最得意弟子,得父母遗传,具有天生的良好心肺功能,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举行越野赛,男女生一起跑,结果她第一个跑到了终点。14岁那年还曾练过一段时间帆板,除了帆板,还有撑竿跳等其他项目的教练都想让潇潇去训练。1995年,黄潇潇正式进入体校,最初她跟随张教练练的是200米、400米这两个项目,张教练在训练中发现她灵活性特别好,跑起步来也节奏感很强,1999年给她转行改练跨栏,这一选择为日后的“辉煌战绩”打开了启动之门。 

黄潇潇

  2001年,年仅18岁的黄潇潇以55秒15的成绩打破世界青年400米栏纪录。2003年,年仅20岁的黄潇潇夺得了亚洲田径锦标赛400米栏的冠军,至此开始了在亚洲以及国内的‘统治’。2004年8月,首次参加国际性大赛的黄潇潇就以54秒83的成绩闯进雅典奥运会女子400米栏半决赛,为中国田径实现历史性突破。一年后,在赫尔辛基田径世锦赛上,黄潇潇在半决赛中跑出了54秒34的个人最好成绩。在决赛中,她又顶着“中国进入该项目决赛第一人”的巨大压力,以54秒57取得了女子400米栏的第五名。200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0届世界杯赛,黄潇潇以55秒06获第六。2007年大阪世锦赛,预赛、半决赛一路闯关,并在半决赛跨出54秒的个人最好成绩;决赛又以54秒15获得第五。连续两届世锦赛的出色表现,让其得名“女刘翔”。 

  程文,主项男子400米栏。2005年被张增惠教练选中转行400米栏,起初的转行并不顺利,总是学不会跨栏。有一次整个人挂在栏上重重摔在了沙地上,但就从那一摔后整个人好像开窍了,以后跨栏也没那么怕了。 

  2009年的山东全运会,2011年的400米栏项目,他跑出了奥运A标的成绩,参加了伦敦奥运会,但由于心理不够稳定,两次比赛都未能有很好的发挥。憋着一股劲的程文,当2013年站在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400米栏赛场上的时候,经历了各类大赛历练的程文,心理素质建设也日趋成熟稳健,在2013年的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400米栏比赛中一举夺冠,以绝对实力拿下了这枚分量十足的金牌。 

程文

  冲过终点线的一刹那,程文伸出双手的食指指向天空,口中发出一声响亮的呐喊,划破了沈阳的夜空。那感觉是庆祝,更像是一种释放。在被问到自己夺冠最想感谢谁时,程文没有丝毫犹豫,“当然是要谢谢我的教练,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王欢,女子400米栏后起之秀。王欢走上跨栏之路,过程有些曲折。2013年沈阳全运会后,她正式从400米跑转为400米栏。跨栏名将黄潇潇退役后,国内在女子400米栏项目上一直没有出现优秀的接班人,王欢因此被寄予厚望。然而在2015年的亚锦赛中,王欢因意外摔倒而未能完成比赛。2017年十三届天津全运会以55秒99获女子400米栏冠军。青岛姑娘用成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张增惠与黄潇潇

  如今已经快60岁的张增惠教练,已经鬓角斑白、华发初上,在他看来,当前的主要任务除了追求成绩以外,如何做好教练的传承以及如何将此前的弱项提高上去是首要的目标。参加过三届奥运会,六届对备战各类比赛的心态调整和备战训练早已成竹在胸、驾轻就熟,对他来说,培养年轻教练,促进整个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他在这个年龄需要为自己所热爱的田径事业继续操持的一个事情…… 

  作者 单迎春 李洁 黄红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