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带来大变化丨“大数据+物联网” 青岛生态环境治理更有“数”

2023-10-11 15:55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252372) 扫描到手机

编着按

当前信息时代下,信息化浪潮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变化,从经济发展到民生服务,从日常工作到生活细节,信息化场景无处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建设,是重中之重的作业。近年来,青岛市紧抓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助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信息化成果不断涌现。

半岛网10月11日讯(记者 梁湘)生态环境建设“一张图”,出租车成移动“空气检测器”,以信息化建设筑牢监管“防火墙”……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发展迅速,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以数字赋能生态环境建设,青岛市生态环境治理信息化体系正在蓬勃展开。

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

生态环境建设“一张图”

青岛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实时显示着各项生态环境数据,从空气质量到水环境质量,从道路实时遥感监测到海洋监测,实现了大气、水、海洋、固定源、出租车走航、危险废物监管、环境目标管理等业务域的信息整合与展示,正是这些数据让生态环境治理更加精准,为环境保护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青岛市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整合各行业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实现了业务数据汇聚全覆盖,形成了生态环境信息资源主题库,实现对环保全业务的全面支撑。”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已经汇集生态环境部等16个单位71类共1.9亿条数据,实现向市直各部门、社会提供生态环境数据的服务能力。

这其中,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市生态环境局全面整合业务工作中信息化手段,汇集视频监控、污染源在线监测、用电监控、出租车走航、机动车遥感等物联网数据,为大气污染防治、非现场执法等各类环保业务提供数据支撑,将出租车走航、生态环境一张图等一批系统接入城市云脑平台,为全市系统提供支撑和服务,实施环保管家服务进一步扩充和完善了智能采集体系。

工作人员展示安装的检测设备

出租车成移动“空气检测器”

作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之一,“出租车走航监测”可谓是我们身边的“空气检测器”。该检测系统以出租车为载体,实时监测机动车道路PM2.5、PM10、TSP及降尘源污染情况,实时了解各区市路段扬尘污染情况,实现全天候连续监测并进行精准溯源和现场处置。

据了解,相关空气质量采样监测设备安装在电动出租车顶灯内,自动采样,车辆在行驶中可以实时监测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污染物,并将数据实时反馈回来。

为什么要通过出租车检测空气?“出租车运行时间长、覆盖范围广、运营成本低,将车载大气颗粒物监测设备安装在出租车顶灯内,可以实现24小时连续监测,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车辆位置、监测数据上传至云平台,云平台再将数据统一处理绘制生成城市颗粒物分布图。”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青岛已在220辆出租车顶灯内安装高精度车载大气颗粒物监测系统。

筑牢监管“防火墙”

同样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还有“用电监控平台”,即非现场执法应用场景。8月27日,青岛某公司环保负责人在用电监控平台收到治污设施耗材使用到期的提醒后,立刻更换耗材并将相关情况上传该平台,这是丰富用电监控场景的一个缩影。

打开“青岛用电监控平台”,企业管理人员和环境执法人员通过用电监控系统,实时了解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据介绍,用电监控平台整合数据,对排污企业的生产、治污设施用电情况实施动态监测,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迅速发现污染防治设施未开启、异常关闭及减速、空转、降频等不正常运行情况,提醒企业维护治污设施、更换耗材,使相关问题隐患得到及时处置,能有效避免治理设施停运、偷排漏排违法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