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种田!种粮人农忙减负,多亏“十朵数字云”

2024-05-28 08:02 央视新闻客户端阅读 (362163) 扫描到手机

三夏时节,麦浪滚滚。眼下,全国小麦已大面积开镰。江苏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夏粮面积近3600万亩,主要种植的是小麦。记者今年来到这里的时候却发现,麦田里有了新变化。

江苏小麦主产区的“十朵数字云”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三夏大忙时节,记者来到了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这里相当于江苏全省“三农”工作的智慧大脑。眼下全省的3600万亩小麦正在抓紧收获,麦田之上,有十朵“数字云”正在为全省的农民,提供精准的科技服务。

这“十朵云”是什么呢?从眼前这个不断更新农情信息的数字大屏幕上就能看到:这“十朵云”是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孵化研发出的“数字新农具”,涵盖了智慧种植、智慧农田、智慧农机等十大核心农业板块。

拿智慧种植这朵“云”来说,专家团队在指挥中心就时刻关注夏粮长势,方寸之间管护万亩良田的场景,正在这里上演。

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社会化服务供应团队 智慧农田项目主管 苏傲:就在我们在聊天过程中,可能不仅仅是一组,可能会有多颗卫星已经掠过这里面。比如我们风云系列、吉林一号卫星,对我们田间地头的小麦长势情况进行监测。目前来说,我们这些卫星监测的颗粒度能达到0.25平方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举个例子,我们一亩地有666平方米,那相当于在这个一亩地里面,我们会有2600多个网格监测点。正因为有这么精准的2600多个网格监测点,才能指导每一个农户。

有了“高空网格员”的守护,粮食从种下的那一刻起,就可以实现全程云上种植,那么云种植的效果如何,今年夏天的收获能不能达到预期呢?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种粮大户 邵立昌:这个事我有发言权,我们在生产的时候,看不见的背后为我们努力的人太多了。除了我们人在努力,天上面还有卫星在帮忙。

“苏农云”形成江苏农业农村“数字全景图”

通过记者的观察,我们知道这十朵数字云是智慧农业的“数字新农具”。除了种植“云”,还有农机“云”,乡村发展“云”、科教信息“云”、农村经济“云”等“十朵云组团”,作为江苏数字新农具,他们统一被称为“苏农云”。他们汇聚了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种植、畜牧、渔业及乡村建设等板块,形成了江苏省农业农村的“数字全景图”。通过创新“以图管农”“以图管地”“以图防灾”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分析决策中的支撑作用。

“云”上耕耘 农民“减负”

邵立昌是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的新农人,在本该最繁忙的“双抢”时节,邵立昌还能这么气定神闲,除了自个儿的统筹调配,还离不开“云”的帮助,这一次我们在跟随记者去看看“农机云”,他究竟给邵立昌带来了哪些气定神闲的底气。

从种子洒进土壤开始,不仅有智慧种植“云”实时呵护小麦生长,还有“农机云”也忙于为小麦保驾护航。记者在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指挥中心动态监测图上看到,麦子从播种季到植保季,直到迎来现在的收割季,各种农机轮番登场忙生产。

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社会化服务供应团队 智慧农机项目主管 朱小猛:累计飞防作业面积呢,已经达到了4960.87万亩,就是我们所有的夏粮的小麦作物,至少统防统治一遍。系统上看到智慧农机越来越多了,作业的数据也越来越多了。

农机忙了、人轻松了,这一点不光是专家团队和种粮大户深有感触,周边的小农户和农场雇工体会更深。由于劳动量大大减轻,这些农户除了种好自己的口粮田,还能到农场打工,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很多人干农活现在也是八小时工作制,而且上下工还可以乘坐地铁或者电动车出行。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种粮大户 邵立昌:三夏大忙的时候,可能会考虑加一两小时班,但是加班也给加班费。就是快乐种田、种田快乐。

夏收季节曾经是农民一年中相当劳累、忙乱的日子。如今“云”卷“云”舒,农业机械唱主角,“双抢”少了些仓促忙乱,多了些从容和智慧。记者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目前全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67.2%。“十朵云组团”发力,为江苏全省的三夏生产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地上人努力 天上"云"帮忙

云上耕耘,这是典型的藏粮于技。种地是最传统的产业,但这并不妨碍今天我们用新技术改造提升它,积极促进农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样的传统产业照样能释放新质生产力。“苏农云”不只是管智慧种地,还应用于畜牧、渔业和乡村建设。有了这样的地上人努力,天上“云”帮忙,粮食产量高了,乡村振兴的底子厚了,种粮人农忙时也能气定神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