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初心,小砖房燃起红色火种!

2021-03-24 07:2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38582) 扫描到手机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李百明 王洪智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延珉

春雷响,万物长。此刻,胶东大地已是满眼生机。

百年前,彼时黑暗笼罩大地,但红色的种子却暗自扎根。1927年,莱西前保驾山村,在一间青砖民宅内,诞生胶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革命火种自此点燃,烛照黑夜,星火燎原。在建党百年之际,记者来到胶东大地,追寻红色印记。

2131位革命烈士在此长眠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乘坐城际动车从青岛北站出发,不用半小时即可抵达莱西站,从车站再步行约400米即可抵达莱西革命烈士陵园。血洒胶东的党员先烈,或许想象不到,这片热土正以怎样的速度向前。

这座始建于1955年的陵园,属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高规格彰显了这块土地上英雄儿女的巨大贡献。2131位胶东地区的革命烈士在此长眠,19.99米高的纪念碑巍峨庄严,花岗岩砌成的烈士英名录碑顶端起伏如万里长城虎踞。此时,这里松柏苍劲,迎春吐蕊。

“这里是有名烈士墓区,安葬着504位英烈,大部分是在莱阳、灵山、水沟头等战役中牺牲。他们大多数不是莱西本地人,却将生命镌刻在了莱西大地上……”讲解员张钰婧向介绍道。

“即便受到疫情影响,去年还是接待了100多个团队、四五千人。”在这里,张钰婧和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坐着轮椅的抗美援朝老兵,共同感悟那份永不忘却的初心,重温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

身边党旗、党徽闪耀,耳边致敬、宣誓真挚,这一切的一切,都感染着张钰婧。“前年写了入党申请,现在是预备党员。”她盼望着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正式党员。

纪念馆内,主要展出22位著名烈士的事迹,包括孙春林、李佐民、王军光等。其中,李伯颜烈士尤其引人瞩目,1927年12月26日,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建立了胶东农村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前保驾山村支部委员会。从此,革命火种在胶东大地星火燎原。

胶东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高地”,离不开这片红色热土的哺育,更离不开先行者的披荆斩棘。从莱西革命烈士陵园出发,记者赶往莱西前保驾山村,追寻革命播火者李伯颜的印记。

学生党员返乡组建党组织

“暗夜油灯一盏亮,古村星火万家连。任摧由戮初心定,浩气悲风动九天。”这首诗是今年3月,莱西市民宫泉激为纪念胶东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所写,从一盏油灯到星火万家,正是星火燎原的写照。

前保驾山村,因李世民东征路过此处而得名。斗转星移,初春的午后来到这里,红色教育基地就位于村头,村内到处是耀眼的党旗、党徽。

时间回到1927年,中国革命形势正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镇压,革命力量被迫转入地下。由于包括山东在内的北方党组织均遭到严重破坏,中央一面指示进行整顿重建,一方面安排学生党员返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秘密发展党的组织,以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到来。

当年的11月30日,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的共产党员李伯颜,经组织批准回故乡开展党的工作。据红色教育基地工作人员张敏介绍,李伯颜是莱西东双山村人,190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李伯颜幼年时,家中惨遭不幸:3岁母亲病故,6岁父亲去世,7岁被外祖父接到前保驾山村上学。1925年,20岁的李伯颜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暨南大学。

在上海,李伯颜一面认真攻读专业知识,一面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和《向导》周报,从中学习把中国人民从“三座大山”压迫的灾难中拯救出来的真理。这期间,他受到邓中夏、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等著名共产党人的影响,提高了革命觉悟,成长为一个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革命者。

1926年春末,李伯颜加入中国共产党。

“志同道合”点燃革命火种

红色教育基地内,有一座名为“志同道合”的雕塑。与李伯颜志同道合的,是孙耀臣。

生于1903年的孙耀臣,是前保驾山村人,1925年赴济南学习,与李伯颜几乎是同时入党。两人经组织安排回乡后,先后发展孙文合、孙凯山、林世卿等6人为共产党员。1927年12月26日,在孙耀臣家西屋,由李伯颜、孙耀臣主持成立中共前保驾山村支部委员会,胶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由此诞生。

至1928年3月上旬,全县(当时属莱阳县)已经发展党员100多人。当月中旬,李伯颜、孙耀臣根据党组织的发展情况,在水口村召开各村党组织负责人会议,成立中共莱阳县委,李伯颜任书记兼组织委员,孙耀臣任宣传委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建立的第一个县委,隶属中共山东省委。莱阳县委的建立翻开了胶东革命斗争的新篇章。

1928年4月间,莱阳县委发动各村党组织和农民协会筹集枪支,成立胶东抗粮军。到5月初,胶东抗粮军队伍发展到700余人,并争取农民武装田益三部加入队伍。胶东抗粮军是莱阳乃至胶东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

1928年5月26日晚,李伯颜在小院村主持召开100余名党组织和农民协会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上,他传达了县委关于武装暴动的实施计划:分兵四路,攻城劫狱。但是,当夜叛徒们用腰带将李伯颜勒死,秘密埋在村旁,烈士牺牲时年仅23岁。

没有人能回答“李伯颜去了哪里”,直到1947年土改复查时,党组织才查清李伯颜遇害真相,将叛徒逮捕、处决。”据张敏介绍,李伯颜遇害后,孙耀臣于1928年12月到济南寻找上级党组织,途经高密时被捕遇害,时年25岁。

但是,革命火种一经点燃就不会熄灭。从胶东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到第一个县委,再到胶东行政公署,革命事业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