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发布数字青岛2021年行动方案,“问需于民”推动数字化转型

2021-05-13 21:4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320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

在高手如云的数字城市新赛道,青岛如何闯出一番新名堂?5月13日,青岛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和解读《数字青岛2021年行动方案》,在四大领域落实31项重点任务,持续发力建设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青岛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上迈入新赛道。

数字城市建设的进度条上,数字政府的打造不可或缺。行动方案明确创建智慧管用的城市云脑“智能化”体系,包括建设一体化城市云脑中心、统一数据业务中台以及城市云脑区(市)中枢,推动公安、城管、应急等重点领域应用上线,至少20个场景一屏接入城市云脑。在公共服务“数字化”上,推动公共服务“一码通城”应用,实现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药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统一身份认证、多码融合和社保卡多领域应用。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能力,新建便民利企服务专区不少于10个,亮点应用不少于100个。青岛将加快旅游、农业、社区街区等领域数字化建设,打造“一部手机游青岛”“农业一图知家底”“智慧社区和智慧街区”。

数字城市建设带来全新社会体验,此次发布的行动方案中从教育、医疗、交通、人社和养老服务角度,对数字社会建设布局更多可能。其中,青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快速发展,开展智慧校园新装备、新技术试点,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99%。以打造“全市一家医院”为场景牵引,推动智慧医疗、智慧医保建设,提高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效率,建成35家以上互联网医院,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达到75%。推动医保电子凭证在定点医药机构应用,实现预约、挂号、就诊、支付以及查阅报告等场景亮码、刷脸服务。以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为场景牵引,建立全市停车管理、运营、服务一体化体系,开展5G交通网示范工程建设,新建升级智慧交通设施210处。推进胶东经济圈人社信息共享协同,建设胶东五市社保卡“一卡通办”公共服务圈。推动养老服务“无感办理”,推广智慧养老设施设备应用,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等政务服务事项自动办理。

城市谋求数字化转型之路,落脚在培育数字经济生态,青岛将打造数据会客厅,推进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应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规范数据交易主体行为,探索数据交易新模式。加快青岛国际创新园等6个数字经济试点园区建设,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建成10个智慧农业应用基地、8个功能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平台、100个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开展智慧物流园区、数字人民币试点、数字化景区建设。推动港口、海洋、能源等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港口、海洋大数据中心、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

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石在基础设施,青岛在行动方案中明确结合道路建设、老旧路灯改造,整合路灯杆、信号杆等市政设施,推动新型智能感知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达到1000Mbps。新建5G基站5000个以上,推动5G与重点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同时,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加快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推动联通数据中心一期、电信云基地、移动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此外,青岛全力保障数字城市建设,在工作机制、安全保障、政策资金和人才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数字新赛道,青岛加速布局

“数字城市趋势是不可逆的,经济发展与数字化分不开。”市大数据局副局长王东翔坦言,数字化转型激活了市场,带来了一条新的城市赛道。上海、深圳、杭州等转型较早城市,可谓见证了数字城市的红利,正举力加大数字城市建设力度。

上海把数字城市建设作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攻方向之一,统筹推进城市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浙江省发布《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全面推进浙江数字化改革,成为浙江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深圳打造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建设“数字中国”城市典范……

面对兄弟城市对新赛道的追逐,青岛必然要加紧脚步,研究并陆续出台政策,加快数字青岛布局。青岛对标上海、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做法,2020年,数字青岛已建成63个项目,完成投资300多亿,带动了华为、阿里、腾讯等180多家企业参与。在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数字城市百强榜》中,青岛位居全国第七。在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发布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青岛位居全国第五。5个项目入选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5个案例上榜工信部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课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上榜数量居全国第三。

深耕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初显

青岛在数字化的布局较早,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看得见的变化正发生。王东翔告诉记者,数字政府方面的城市云脑建设,与常说的杭州城市大脑基本一致,组织了交通、环保等部门多个应用场景接入。推出了全市统一的掌上政务服务平台——“青e办”APP,整合50余个部门、10个区(市)、7家企业的7000多项服务,归集89类350余万条电子证照数据,“包括个人、企业的诸多业务,里面的电子证件均可以使用。”去年,青岛还完善了政务数据中台,企业信息在中台上打通,协助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运行不到一年协助放款超60亿元。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数字城市价值更为显现。“比如迅速上线口罩预约系统,让口罩资源得到了更为均衡的使用。”这仅是数字社会的冰山一角。青岛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全市99.6%的学校达到山东省智慧校园全覆盖工程考核标准。持续推进医疗领域数字化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达到70%以上。完善“智慧人才”系统,人才引进“秒批”业务实现智能比对、自动审核,运行一年来,已为近4万人才提供了落户便捷服务。

数字经济方面,青岛培育了山东省(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园区、青岛国际创新园、青岛国际特别创新区等6家试点数字经济园区。据统计,6家试点数字经济园区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约950亿元。“与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青岛的大数据企业,在知名度和规模上还有差距,但近年来的培育效果初显,部分企业深耕细分领域,甚至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头部企业。”目前,5个项目入选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5个案例上榜工信部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课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上榜数量居全国第三。

真正问需于民,让百姓少跑腿

其实,数字青岛的建设与市民日常生活更息息相关,城市的智慧化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百姓日常生活的体验。王东翔介绍,构建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是数字青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市大数据局将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实践主题,统筹推进青岛民生领域数字化建设。

年初,市大数据局通过开展“问需于民”活动,面向全市市民征集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充分了解群众在数字青岛建设中的实际需求和建设期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市民参与热情超乎预期,活动期间共收集有效问卷1万余份,超过82.5%的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较为满意,打分超过80分。

据统计分析,在优政、惠民、兴业、善治、强基五大领域中,市民关注度较高的为“惠民”和“优政”两方面。在优政领域,市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办事流程复杂、重复填写和提交的材料过多,对政务服务的需求集中在尽量都能通过线上(即电脑、手机等)办理。在惠民领域,市民群众主要聚焦在了医疗、教育、出行和就业四大方面。医疗服务方面,大多数市民期望通过手机在线预约诊疗,减少挂号、候诊排队时间,就诊过程中可以实现自助机缴费、手机缴费、医保自动结算,实现诊疗信息医院互认;教育服务方面,普遍希望能够在网上公开查询学区划分、学校录取规则、师资力量等信息;交通出行方面,大家期望通过智慧化便民应用减少因道路拥堵、找停车位产生的等待时间,可以增加市内导引(如查询、预约停车位)、先离场后付费等来降低车位寻找难度并提高停车缴费便利度,通过红绿灯智能控制减缓城市道路拥堵状态;就业服务方面,期望招聘企业、招聘岗位等信息能够统一在线查询。

结合“问需于民”活动的开展,市大数据局围绕市民关注领域难题和期望建议,会同各有关部门制定政务服务“一件事”和城市运行管理“一个场景”两张清单。其中“一件事”清单主要围绕市民百姓生活中办事流程复杂、手续材料多等问题、在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推出医疗付费一件事、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一件事、高校毕业生落户一件事等12件政务服务“一件事”,缩短市民日常生活办事时间,提升办事效率,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城市运行管理“一个场景”清单则通过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全市一体化交通服务、全市一家医院、全市一个教育平台、一码通城等12个“一个场景”,解决百姓日常生活场景中遇到的不便,以强化部门间协同联动效能为路径,切实促进市民日常生活场景智慧化升级改造,提升市民体验感、获得感、辛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