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青岛人血液里流的是啤酒?看揭秘!建议阅读时间:喝完一袋扎啤

2021-07-15 16:0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综合阅读 (283514)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半岛叨叨丨什么?!青岛人血液里流的是啤酒?看揭秘!建议阅读时间:喝完一袋扎啤

明天(7月16日)

第31届青岛国际啤酒节

将正式与大家见面

如果说

四川人血液里流的是辣椒油

兰州人血液里流的是拉面汤

那么

青岛人血液里流的是

金灿灿的啤酒

【青岛与啤酒节】

对很多外地游客来说

认识青岛是从青岛啤酒开始的

百年青岛啤酒的芬芳中

孕育了青岛国际啤酒节

“醉”难相忘:

百年老厂催生的城市节日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啤酒厂一些技术干部在德国杜明斯啤酒学院进修,他们亲历了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的盛况。回国后,在厂里开会提出来,青岛啤酒在全国影响力大,能不能也举办个啤酒节?我们就找到了省轻工业厅,没想到他们对这个节日也很感兴趣。”原青岛啤酒厂工会主席王德枋聊起首届啤酒节,显得很激动。他说,在那个年代,改革开放为城市打开了一扇开放的大门,因为青岛啤酒是一个几乎与青岛城市同龄的品牌,当时的青岛已经是一个镶有“啤酒”符号的海滨城市,啤酒已成为城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时,青岛周边的潍坊风筝节、泰山登山节等都相继办起来,并且非常红火。而此时的青岛仍是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城市。1990年9月26日,青岛市委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实施方案的汇报》。1991年,青岛啤酒入选首届中国十大驰名商标。

“地点定在中山公园西侧,参节厂家以‘鲁啤’为主,吸收部分国内知名厂家参加。为突显啤酒节的‘国际性’,专门设计了外国啤酒的展示台,拟邀请国外啤酒厂和代理商参加,亦可提供参节样品酒,”王德枋回忆道。

“醉”佳契机:

青啤产量翻番啤酒节畅爽开喝

1991年,青岛啤酒二厂的投产,让青岛啤酒的产量翻番,给青岛国际啤酒节的举办奠定了物质基础,解决了青岛举办啤酒节啤酒供应不上的尴尬。当年5月份,青岛市政府和青岛啤酒厂在北京召开了首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新闻发布会,中央各媒体记者和倪萍等青岛籍明星等近百人出席。“当时啤酒节确定在6月23日,是因为恰巧这个时间青岛在举办‘青交会’,想达到两个节会互相衬托的目的。”时任市旅游局政工处副处长单保宣说。

“开幕式在中山公园门前举行,由100多辆彩车组成的花车艺术巡游开场。”1991年6月23日上午,首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在中山公园开幕,时任市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第一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幕式总指挥林志伟至今不忘当时的情景,参加艺术巡游的演员就有大约4万人,他们从湛山集合,一直巡游到中山公园啤酒节举办地,再沿文登路上去,场面非常宏大。

“醉”长陪伴:

城、酒与节30年的“相互成就”

林志伟介绍,青岛啤酒的各类产品丰富,在新加坡、中国香港、东南亚等地出口布局,口碑非常好,青岛市也把青岛啤酒作为本地特色,来宣传青岛、开发青岛的旅游业,青岛啤酒成为了青岛走向世界的媒介和平台。

“第一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上,青岛啤酒厂提供了免费啤酒供市民品尝,来自全国各地的40个啤酒生产厂商携酒进城参展,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啤酒厂、啤酒代理商参加了展销和交流,10多万游客拥进啤酒城,参加饮酒和各种娱乐活动。”林志伟说,第一届啤酒节期间还举行了中外啤酒饮料技术讲座与交流、时装表演、文艺晚会、海上风光游览等活动。

据悉,从中山公园内举办的前3届啤酒节,到第4届搬到在崂山专门建设的青岛国际啤酒城,第22届搬到崂山区政府门前的世纪广场上,再到第26届开始,金沙滩啤酒城也开门纳客,如今青岛国际啤酒节已经形成了全城欢动的盛会,“青岛与世界干杯”成永恒主题。“这个节日及它背后的这座城市对我们而言,有着难以抵挡的吸引力,激情、热烈有着浓浓的啤酒氛围。”从第一届啤酒节就参会的德国慕尼黑皇家啤酒负责人宋修伟道出了参展商们的心声,“作为中国著名的海滨城市、旅游城市,在青岛会聚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另外,青岛有着悠久的啤酒积淀和熏陶,这对我们而言是市场,对游客而言是丰富多彩,对啤酒节而言是所有啤酒精粹都被尽收城中。”

【青岛与啤酒】

>>缘起<<

有人说

啤酒的“基因”早已

融入青岛人的血脉之中

一直以来流传着

青岛人发明“啤酒”二字的说法

虽然尚有争议

但足以说明青岛与啤酒的缘分难解

去年,青岛啤酒博物馆副馆长姜卫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啤酒一词最初是德文的“BIER”,据《汉语大字典》记载,啤酒为“德文BIER的音译兼意译”。1897年11月14日,德国人进驻青岛后,“BIER”一词开始在青岛广泛使用。到了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登州路上创办首家啤酒厂——“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当时的市民以及商家便把德文的“BIER”译为“皮酒”,这一做法确定了“啤酒”的汉语读音。后来青岛人把“皮酒”称作“脾酒”,表示常喝“脾酒”可以达到养肝益脾之功效。因为啤酒是用嘴喝的,又演变成“啤酒”。在1922年出版的《青岛概要》中,开始出现有“啤酒”字样,并逐渐在国内开始流行。姜卫女士还说,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代就有啤酒的记载,当时称作“醴”字,后来慢慢失传了。不过,青岛啤酒的诞生与中国古代的酿酒没有关系,是英德商人来青岛建造的。

作为侵略者,德国仓促地踏入青岛的土地,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接下来的是水土不服,甚至爆发瘟疫,军队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为了稳定军心,德国餐桌必备之啤酒逐渐出现。为了喝到当地生产的新鲜啤酒,他们运来设备,青岛先后出现了多家啤酒作坊。包括1901年兰德曼与凯尔合办的小型啤酒酿造厂,包括梁实秋念念不忘的佛劳赛尔餐馆,新鲜的自酿啤酒,老板常饮,大腹便便:“他在酒桶之前走来走去,每经酒桶即取饮一杯,不下七八杯之数,无怪他大腹便便,如酒桶然”。

1903年,“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成立,“据专家分析当时青岛啤酒厂的年产量达到2000吨/年,对于仅供当时的为数不多的欧洲侨民饮用,产量足够了。”姜卫女士说。

>>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

啤酒出现初期

一直在欧洲人中间流转

很难打进青岛百姓圈中

↓↓↓

原因何在?姜卫女士给出答案:因为啤酒的特性,“一来,啤酒是德国侵略者带来的,百姓心中有抵触情结。二来,百姓们以前没有接触过啤酒,这种颜色黄黄的,味道苦苦的,跟常见的白酒很不一样,所以起初并不接受”。

于是,“斐迭里街与山东街(中山路南段和北段)及其周边街区形成泾渭分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习俗”。尽管国人尚没有把啤酒纳入生活日常,但它还是以“一种几近裹挟的方式深入到城市生活之中,将殖民地青岛的公共交流活动扩大化了。许多社交场所,比如餐厅、酒吧、咖啡馆、俱乐部、公共浴场、马会、射击场、私人宴会等等,都在兜售啤酒。甚至在天主教开设的一个开放性俱乐部里,也有啤酒供应。”(《啤酒青岛溯源》)

啤酒具体是哪一年哪一天进入百姓生活的?没有人能够确切说出。有文史专家曾介绍到,1937年,啤酒还在用集啤酒盖换礼物的方式进行促销。大约10来年之后,啤酒慢慢卸下了洋外衣,成为青岛百姓的桌上餐品……

【青岛人与啤酒】

怎样证明一个孩子长大了

在外地

哎呦,孩子能打酱油了

在青岛

安阳,孩子能去打散啤了

对青岛人来说

超市里卖的瓶装啤酒

远没有现打的扎啤来得有味道

散啤是青岛本地人的专属

是在外地喝不到的味道

如果你说来几斤就显得外行了

你得说

给我来×块钱的!

在青岛的街头巷尾

能感受到的最生动的土著文化

就是“啤酒装进塑料袋”的画面

这已成为岛城闻名全国的一大怪

今年5月3日

不少年轻人提着

散装青岛啤酒在大学路街区游玩

沿海景区销售5块钱一斤

很多游客竞相购买

手拎着拿吸管喝

成为一道有趣的风景线

很多不大喝酒的女孩

都忍不住买上一斤尝尝鲜

并且要拍照留念

咦……

这款装酒“神器”与众不同

之前

此款青岛啤酒链条包曾走红网络

网友“外卖小哥金城武”晒出一张照片:

“我真的好想喝青岛的袋装啤酒,

这个包包简直是我的命。”

当鲜啤包搭配上了链条以后

马上变身为时尚单品

很快

有网友在评论中

也晒出了同款链条包

还有网友在某宝

找到了同款的鲜啤包

青岛人将啤酒装进袋子

除了想追求时尚(开个玩笑)

还可能有下面这些原因

↓↓↓

  首先,青岛是盛产啤酒的地方,零售商为了更加方便地销售啤酒,就会用袋子装啤酒,直接挂在秤上称重。对于本地人来说,也很方便,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其次,这些啤酒都是刚刚生产出来的,想要香味,必须马上买来就喝。

  还有,不需用瓶子封装,减少啤酒的销售成本。

  最后,青岛多年来流传下来的啤酒文化,让人们习惯这样买啤酒了。买啤酒就像上街买菜一样,看中哪一种啤酒,用塑料袋装着就提回家喝了。

走在青岛

大大小小的啤酒屋也很常见

虽然环境没有多舒适优雅

但只求一个痛快

在这里的酒桌上

没有任何形式感和约束感

大家都撒开了推杯换盏

仿佛这一刻可以忘却一切烦恼

于是乎

有人言

当青岛啤酒端起来的时候

我的心情是无比的爽

那么大家就哈(喝)起来吧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黄杰显 高芳、证券日报、校研所、萌萌视觉笔记、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