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首推!46条创新突破营商环境提升(附政策解读)

2021-10-21 13:3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4707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坚持“真管用、立得住、叫得响”、全国率先提出了服务“4个全生命周期”、避免政务服务“大锅饭”……10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发布《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市行政审批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青岛海关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青岛市出台的《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是青岛市首次推出直接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创新突破行动方案。旨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评价政策氛围,把制度刚性和创新示范的标尺立起来,在打造更多营商环境“单项冠军”的基础上,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既助力营商环境迎考备评工作,又着眼解决营商环境深层次问题。

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在起草《行动方案》的过程中,坚持“真管用、立得住、叫得响”的标准,立足补齐短板,做优长板。坚持问计于民、问计于企,通过开展线上线下营商环境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3971份;共组织召开23次商协会组织、企业、办事群众、专家、法律服务机构座谈会;召开17次市直部门和区(市)协调会。

《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原则,对标国内外最优水平,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政务服务中感受到高效便捷和公平正义的目标,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专业化、品牌化“六种服务能力”,推动青岛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前列。

《行动方案》体现了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体现创新性。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服务“4个全生命周期”,率先从6个方面提升营商品质。《行动方案》共推出46项创新举措,其中13项创新举措全国领先、8项北方领先、7项省内领先。二是注重针对性。结合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的需求,着力解决企业开办、建设项目审批、获得水电气暖信成本、中小企业权益保护、包容普惠创新、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方面突出问题。三是突出实效性。结合今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最新政策变化和任务要求,对企业和群众关心的政策知晓度、参与度、兑现率不高等问题,在方案中都作了呼应和回答。

>>>新闻解读<<<

“一件事”集成,实现义务教育招生报名“零证明”

青岛市坚持“真管用、立得住、叫得响”的标准,研究提出了46条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政策,形成了此次《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把制度刚性和创新标尺立起来,在打造更多营商环境“单项冠军”基础上,加强改革系统集成,解决营商环境深层次问题。

目前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大多是基于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进行政策设计,而本市的政策设计,不单专注于企业获得感,还专注于人的获得感,服务于人的全生命周期,以及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的链条式服务。

在《行动方案》中,服务“4个全生命周期”是内容的重点之一,也是在全国率先推出。其中,在“服务自然人全生命周期”的篇章中,就明确了实行出生、义务教育入学、就医、职工退休、公民身故这5个事项的“一件事”集成服务。

比如在实行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集成服务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涉及身份、户籍、婚姻、社会保障、企业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家庭住房、疫苗接种、残疾情况、学籍等14项基础数据、21个端口信息数据共享,努力实现义务教育招生报名“零证明”。

还有在实行就医“一件事”集成服务中,提出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备案、生育保险待遇核准支付、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认定、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报销、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费用报销等事项线上“一网通办”。

“开小灶”差异化审批提速,让“快”得更有意义

《行动方案》共分为11部分,以“1+4+6”结构发布46条创新突破政策。“1”的部分为总体要求,介绍了《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4”的部分为服务企业、自然人、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四个全生命周期”的26条创新突破政策;“6”的部分为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专业化、品牌化“六种服务能力”的20条创新突破政策。

从营商环境制度优化到营商环境执行人的优化创新,,《行动方案》在着眼于机制和制度建设基础上,更关注营商环境工作具体执行人。如《行动方案》关注到营商环境优化的执行层面,从建立“首席审批服务官”制度入手,确保压力、动力层层传导到具体执行人,并着力提升具体执行人的专业化水平,切实改善企业和办事群众的感受。

从服务均值到打破均值差异化创新,《行动方案》研究了不同产业赛道规律,差异化审批提速,为企业开“小灶”,让“快”得更有意义,避免为提速而提速。本市工程建设改革压减审批时限至75天,目前全国领先,且仅占其项目转化周期的1/11,为项目再投资赢得了时间。打破均值,实施精准服务,使服务层次更丰满。避免政务服务“大锅饭”,对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小微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建立定制化的服务模式。研究“四新”经济专策,避免老办法管新业态。

从具体措施改进到营商环境品牌引领。《行动方案》推动政务服务工作由“提速”向“增效”转变,由“便捷”向“公平”转变。培育企业家精神。办好青岛科技创新节,打造城市科技品牌。丰富每年11月1日“青岛企业家日”活动内涵,打造“市民中心回家日”“政务服务体验官”活动品牌。

从网上审批提升到智能政服。引入工业互联网思维,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数字化集成场景应用,拓展“智能审批”“无感审批”“精准推送”等极简“数字审批”新模式。尝试运用数字治理来解决存量许可证照电子化问题。数字赋能服务层级提升,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

全市新增5亿元以上重点签约项目178个

此次发布会上还发布了本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的推进情况。

2020年,青岛市营商环境国评成绩由全国第19名提升到第11名,是全国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2020年营商环境国评结果反馈后,青岛市进行了全面复盘比对,立足企业需求,聚焦隐性准入壁垒、涉企成本、政务服务数字化程度、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建设等营商环境难点堵点问题进行整改提升,真正实现“以评促改”。

将问题汇总形成一张整改清单进行一体调度督查、动态调整。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目标、完成时限,提出整改措施和目标效果,相关部门和区(市)对号入座、主动认领。采取挂单销号方式,督促落实。聚焦企业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构建“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生态,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舒心。

随着难点堵点问题的销号,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今年上半年,项目招引和落地提速明显,全市新增5亿元以上重点签约项目178个,其中已开工运营项目100个,开工运营率56.2%,比去年同期提高31.8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欣欣向荣,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5.9万户,实有市场主体188.3万户,保持全省第1位。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1%,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8.3%。

围绕提升“营商环境政策的知晓度、参与率、兑现率”,专班办公室对本市188万户市场主体进行研究分析,专题研究开展市场主体全覆盖走访服务。认真倾听企业诉求,解决好企业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问题,能立即解决的要立行力改,不能立即解决的,做好解释说明,同时建好工作台账,限期整改,以扎实的工作成效,来提升企业满意度。

围绕在今年优化营商环境中讲好“青岛故事”的任务要求,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对青岛城市形象宣传推广的重要窗口,着力开展好宣传活动。既让企业和群众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受益者,又引导企业群众成为打造最佳营商环境的参与者、宣传者,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能优化营商环境”的氛围。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是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关键。营商环境建设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顺民意、纾民困、暖民心的民生工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思路、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政务服务中感受到便捷高效和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