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人物 | 沙广利: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为中国矮化苹果植入“中国芯”

2021-11-02 18:09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136787)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王好

  “青砧是苹果矮化栽培的中国根”,这是我国苹果产业泰斗级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为青岛市农科院“青砧”系列砧木所题的字,“中国根”三个字生动描述出了它举足轻重的业界地位。近日,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关于公布2021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人选的通知》,“青砧”系列砧木的“幕后推手”,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青岛综合试验站站长沙广利成为18名行业领军人才中的一员。他咬定苹果不放松,潜心研发近30年,带领团队先后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砧”系列5个苹果砧木新品种,解决了我国苹果矮化栽培长期依赖国外砧木的“卡脖子”难题,让矮化苹果栽培有了“中国根”,更使青岛市的苹果砧木育种研究跻身国际领先水平。

在位于崂山北宅的一处试验基地内,沙广利正在观察砧木果实发育情况

  是什么让沙广利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勇担科研重任;又是什么让他甘坐“冷板凳”,咬定苹果不放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接连攻克耐盐碱、耐酸性土壤等苹果砧木选育难题,记者近日对这位潜心苹果砧木改良近30年的农业领军人才进行了专访。

       抱定助农增收理想 半路转行“种苹果”

  所有的苹果树都是由品种和砧木两部分嫁接而成的。品种是苹果树的上半部分,就是我们熟悉的富士、黄元帅、蛇果、青香蕉、小国光等等,风味各异,甜美诱人;砧木则是苹果树的地下部分,是苹果树的根基,它起着支撑树体,为地上部分吸收水分、养分,抵抗不良环境等重要作用。通过嫁接,品种和砧木组成了一棵完整的果树,才能完成生产甜美果实的重要任务。

  既然砧木这么重要,我们就需要对它进行改良,使它更加符合生产的需要,如矮化、耐盐碱等,为人类生产更多甜美的果实。在青岛市农科院工作近30年来,沙广利一直从事苹果砧木选育改良工作,因为工作成果都是在地下发挥作用,默默地为甜美的苹果输送养分、水分,所以他常把砧木工作者比作是苹果产业的“地下工作者”。当然,这里的“地下”指的是工作对象,而不是工作环境。

‘青砧’苗木

  那么,沙广利是如何下定决心做一名“地下工作者”的呢?这要从1994年说起。那一年,从东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来到当时的青岛市农科所工作的沙广利,原本想从事自己熟悉的梨科研工作,但时任农科所副书记的老领导王正华与他的一次谈话,让他改变了想法,转行从事苹果科研。

  至今,这次谈话仍然令他记忆犹新。“王书记说苹果是山东省、青岛市农业的重要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发财树。我们青岛市农科所在苹果矮化栽培方面有雄厚的研究基础,你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既有利于个人发展,又能为青岛市、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么多年过去了,沙广利常常抱着感恩的心情说起这件事,他说这席话为他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使他深深地体会到个人目标只有与社会需求、国家需求相结合,某种意义上说,个人目标一定要服从国家的召唤、社会的需求,才能书写灿烂的人生篇章。

       放弃国外优厚工作机会 提前回国担重任

  2007年,沙广利从山东农业大学博士毕业,他关于苹果砧木矮化的毕业论文受到美国一所知名大学的关注,并受邀出国研修。美国由于在苹果砧木方面的研究发展较早,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修期间,美国的导师表示,希望他可以留校,长期从事苹果砧木矮化机制研究。

  面对对方的盛情,沙广利却做出了一个略显意外的决定,他放弃了国外继续深造和长期工作的机会,并且提前结束研修,回国工作。而让他提早回国的原因,是对于祖国未来苹果产业发展前景的坚定看好。

  沙广利告诉记者,2008年我国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农业部启动了第一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当他从自己博士生导师束怀瑞院士那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已经打定主意回国了。因为,国外的研修经历让他更加认识到自己专业对于中国苹果产业的重要意义。“矮化密植是世界范围内苹果栽培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已达90%,我国尚不足10%,用外国的‘根’既贵也存在缺陷,中国的苹果得有自己的‘根’。”

  回国后,他被遴选为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青岛综合试验站站长。任职至今13年来,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沙广利带领团队出色的完成了体系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并承担了多项研发任务,包括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山东省良种产业化工程等。以“青砧”系列砧木为核心技术,推出的“双矮苹果栽培模式”,在省内平度、胶州、即墨、蓬莱、栖霞等地应用,成花早,结果多,分枝均匀、干性强,无需支架,丰产性好,可作为山东半岛现阶段苹果集约化栽培的新模式大面积推广利用;在省外的陕西铜川、洛川,宁夏中卫,新疆伊犁、阿克苏应用,表现抗寒,耐盐碱,适应范围广。“青砧”系列砧木的良好表现得到了束怀瑞院士、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前首席科学家韩明玉教授的认可,正在全国范围试验、示范、应用,以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风雨无阻潜心研究 苹果“青岛根”扎根祖国大江南北

  培育一个好的果树优良品种,往往需要超过20年的漫长周期。同时,农业科研工作季节性强,错过一时,就可能要耽误一季,因此,农业科研还要环环相扣,不误农时,才能如期完成一个成果。这些事情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坚持一两年、三五年容易,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就更难了。

  例如,1998年夏季青岛市遭受了多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连续几天的强降雨,使得试验地的积水没过了膝盖。虽然天气条件十分恶劣,但是基地内的辐射诱变材料牵动着沙广利的心,让他迫不及待的要下地观察。因为,越是恶劣的天气条件,越是选择、鉴定品种抗逆性的有利时机。

使用‘青砧’系列砧木嫁接苹果后的表现

  当时的课题组成员尹涛至今还清楚记得,为了观察实验材料的抗逆性,沙广利带着他,趟着没过膝盖的积水,到试验田检查砧木苗的受害情况,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收获却十分惊喜。他们发现,经过连续几天雨水浸泡,绝大多数苹果苗都发生了黄化、落叶等受害情况,其中包括很多国外引进的砧木,但唯独有一畦苗,叶片绿油油的,显得格外醒目。随后,又经过连续几年的嫁接、试验、观察,这株沙广利冒着极端天气收获的优良实验材料,被成功育成为无融合生殖苹果矮化砧木“青砧2号”。

  “这个品种我们成功申报获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更让沙广利感到欣慰的是,由于方便管理、抗涝性强等特点,‘青砧2号’此后在助农增收、增产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除了在山东省,还在云南、贵州、四川等酸性土壤地区得到应用。

       改良砧木成助农增收“利器” 助贫困果农变致富达人

  俗话说咬定青山不放松,沙广利和他的团队成员是咬定苹果不放松。近三十年来,长期致力于无融合生殖型苹果矮化砧木方面的研究,选育的无融合生殖型矮化苹果砧木,获得5项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其中,“青砧1号”、“青砧2号”是世界上首例种子繁殖的苹果矮化砧,2007年、2016年两次被国内知名专家鉴定、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对我国抗重茬苹果砧木的技术垄断,使青岛市的苹果砧木育种研究跻身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沙广利带领团队选育的“青砧”系列砧木先后于2012年、2021年获得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多项市级科技奖励,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或参与科技部、农业部、山东省下达的5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主持)、“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参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省农业良种化工程”(子课题主持)等。

  不仅在研究领域收获颇丰,在实际的苹果砧木推广应用过程中,“青砧”系列砧木更已经成为了享誉全国的助农增收“利器”。在山东,“青砧1号”嫁接富士4年生树,亩产4239.5Kg,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果实着色好,品质优,树势壮,长势整齐。在陕西旱塬,“青砧1号”嫁接富士,定植后第二年成花株率可达96.3%,单株花序量11.2,生长量大,树势整齐,抗旱性强,早花性强。

  胶州市铺集镇果农徐文信便是通过“青砧”系列砧木致富的受益者。2009年开始,为了帮助身体有残疾的徐文信通过果树种植更好的实现脱贫增收。沙广利站长带领团队成员,在文信农场开展苹果砧木比较等多项试验工作,帮助徐文信建立了矮化密植新果园,改造提升了老果园。十多年来,先后在徐文信果园开展苹果砧木“青砧1号”、“青砧2号”,苹果品种“西施红”、“唐木田”等十余个优良种的试验示范工作,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几年,徐文信果园的苹果质量好,价格高,每年苹果收入都在20万元左右,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典型,更带动了周边果树产业的发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辛勤的“地下工作”,收获了丰硕的“地上成果”。 近年来,沙广利博士先后获得多项国家和省市级奖励与荣誉,其中,2014年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5年被授予“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013年被授予“青岛市突出贡献专家” 。在近日青岛市首次单独组织实施的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选推荐评审工作中,他再次脱颖而出,成为18名领军人才之一。

  “我们国家无论对农业科研还是农业人才,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沙广利给记者举例说,从“十一五”到“十四五”期间,团队累计获批科研经费支持超过千万元,这为他们开展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也让农业科研人才感受到了政府唯才是举的魄力与决心,更坚定了他们继续攻坚克难,为中国苹果选育更多、更好“中国根”的决心。

  作为一个农业科研工作者,沙广利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继续咬定苹果(砧木)不放松,助力我们国家苹果产业嫁接在‘青岛砧木’上!”这是他的希望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