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三医神经康复科个性化“运动处方” 书写康复“奇迹”

2022-03-01 09:55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2663619) 扫描到手机

“终于能自己用嘴吃一碗饭了!”眼看着丈夫吞下碗里的最后一口,吴女士(化名)激动地热泪盈眶。天知道,突发脑干出血的整整4个月里,她的丈夫经历了何种地狱般的折磨,而她自己又承受了怎样的风霜雨雪。幸运的是,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科抓住黄金康复期,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通过及时、专业、长久的康复训练,让他从一个近乎植物人的状态下渐渐苏醒过来,变得四肢有力并重新站了起来,书写康复“奇迹”。

王先生(化名)今年45岁,正值壮年,却患有高血压疾病多年。2021年10月19日,他突发脑干出血陷入昏迷,紧急入院抢救,虽然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浑身插满了管子:气切管、尿管、鼻饲管……无法吃喝,不能说笑,没有表情,没有认知。四肢瘫软无力,坐不住站不起,全靠妻子照顾。一边是瘫痪在床的丈夫,一边是尚且年幼的孩子,吴女士奔波在医院和家之间,身心俱疲,数度崩溃。绝望之中,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科重新给了他生活的希望。

神经康复科自2017年12月独立成科,设置独立康复治疗室,主要诊疗方向以神经康复为主,结合运动康复、疼痛治疗,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涵盖神经内外科、骨科等多系统疾病。每年度有600余人从这里走向康复。

“康复一个人,幸福一个家”,科室品牌闪耀着人文关怀之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也正是为了这个目标。王先生入住神经康复科以后,医护人员和康复治疗师给予了密切关注和贴心照护。从“零”开始教授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如何呼吸,如何吞咽,如何活动手指,如何发出声音,如何翻身等等,在正常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对于王先生来说都需要重新学习,在科室人员齐心协力的训练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他身体的各项机能渐渐好转。发病至今,他慢慢恢复了认知,四肢变得有劲了,已经能扶着墙根短暂站立,气切管和尿管也接连拔除,这两天已经能脱离鼻饲管,自主用嘴巴吃饭了。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令大家欣喜不已,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非常鼓舞人心。一个温暖的午后,他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病房走廊的尽头,隔着玻璃窗,眺望远方的大海。落日余晖中,夫妻二人相依相偎的背影,写满了“岁月静好”,感动了目睹的人。

无独有偶,72岁的常大爷(化名)也同样因为脑出血术后加入了神经康复大军。刚来时,他的情况并不比王先生强多少,一样插着各种管子,一样失去了认知和力量。家人一筹莫展,甚至想到了养老院。然而,经过及时的康复训练,常大爷恢复的效果也十分理想。目前已经撤掉了身上的管子,能够自主进食,短距离走动了。

作为一种冬春季节易发疾病,脑出血不仅常发生于人的50~70岁年龄,而且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因此患者发病后的康复治疗意义重大。“一般人的认知中,都以为做完手术后要静养,对于脑出血术后的病人却恰恰相反。”神经康复科主任王素平强调,脑出血术后切记要动不要静,树立早期康复的意识,待生命体征平稳和症状不再进展的情况下,及早开始康复训练,别错过前三个月至半年的黄金康复期,不要留下遗憾。

专家介绍

王素平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曾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进修学习。担任青岛市物理医学与康复专科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脑血管分会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意识障碍与促醒分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康复分会委员。

专业特长: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如脑血管病、头晕、认知障碍、帕金森病等的诊治与康复治疗,尤其在脑梗死、脑出血、头晕等的诊治与康复方面经验丰富。

坐诊时间

每周一、周三上午

通讯员 崔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