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时】过节啦,来看看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秋习俗

2018-09-23 11:14 半岛网-半岛+阅读 (183605) 扫描到手机

孙可

中秋节,插花在中国的节日里有什么讲究吗?

插花其实是一个口语,如果讲究点说叫“瓶供”。因为插花最早是用来祭祀的,像我们今天拜月、拜祖先、拜孔夫子,都要供花。

到了宋朝,普及了文人文化,这个时期的花瓶更清雅,所以称为清供。我们中秋节的插花,就叫中秋清供。这个节日不仅要插花,还要摆小供品,比如石榴、柿子,一般我们放双数,就有了“事事如意、事事称心”的寓意。旁边放灵芝一类的东西,又加一个百合花的根,那就叫“百事如意”。既有精神上的连接,又有实质的呈现。

其实在中国所有节日里,几乎都要插花。全世界管我们叫什么?叫华人。因为我们一位先祖是女娲,一位先祖是伏羲。据说伏羲的母亲就是花族人,她很喜爱花,还经常把花草穿在自己的身上,装点在自己的房间里。在字典里,花也被用来形容最美好的东西。

我们的祖先很有智慧,“花”这个名字,能量特别大,而且很美好。花接收阳光雨露的滋润,生长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是阴阳合和。开花为了什么?开花是为了结果。如此反复,形成了生命的传递,生生不息。所以中国人遍布在世界各地,虽然经历了朝代的更迭,但到现在人口依然庞大,一代一代地生存了下来。

我们做点心、食物,都承载了很多文化和内容,每个朝代、每个地区、每个图案呈现得都不一样。比如说中秋节是阴历的八月份,12个月有12个花神,八月份的花神就是桂花。传说中月亮里的广寒宫就有一棵硕大无比的桂花树,吴刚要砍桂花树做桂花酒。在中原地区,这个时候就是满地的桂花,风一吹特别甜香。

白天的时候,因为它很小,不能引起蜜蜂蝴蝶的注意。到了傍晚许多花都凋谢了,而桂花还在开。

桂花的“桂”和富贵的“贵”同音。在古代,科举之时,要去考取功名,正是秋天,而秋天是一个喜悦、收获的季节。这时家里如果有人读书,就会种上一棵桂花树,或者从小就种,跟着他一起长大,等他考取功名,得了状元,就把这棵桂花树最顶端的那一枝桂花折下来,插到帽子上,称为“折桂”“桂冠”。

月饼模具里也有故事,鸡冠花寓意加官晋爵,爵是古代喝酒用的,拜月仪式供月的时候就用那个装酒。四周是牡丹,在中国传统里代表富贵的就是牡丹。唐朝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繁花似锦,繁花指的就是牡丹花。这里还有香炉,也是讲究香火永续。中国的文化,其实就是香火永续、生生不息。不管是信佛、信道还是信儒家,都是希望如何让我们能更幸福地生活,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

中秋节这一天月亮也是圆的,圆就是家庭的团圆,所有的家庭成员与祖先同在一堂。所以第一块月饼是要供给祖先的。花是生命力,展现了美好,也寓意着人需要光明和爱,这里有希望、爱、生命的传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