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美人兴业旺! 郯城多点发力促进全域振兴

2018-11-05 07:40 大众日报阅读 (358251) 扫描到手机

 □禚艳华

郯城是山东的南大门,地处鲁苏交界,自然资源丰富,历史名迹众多。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该县通过环境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科技振兴、人才振兴等一系列举措,找准特色、发挥优势,在齐鲁大地上描绘出一幅看点十足的“郯城振兴图”。据了解,当地银杏、水稻、杞柳等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农业”远销海内外,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孵化和经济收入的提高。此外,郯城还积极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大力推进乡村综合环境治理,打造山青水美、底蕴丰厚的郯城新风貌,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感受鲁苏交界地多元的旅游文化,体验美丽乡村生活,通过全域旅游促进全域振兴。

环境振兴——

争建美丽乡村 郯城打造现代“桃花源”

金秋时节,在郯城县归昌乡刘塘村,凉亭、农耕文化广场,小桥流水相映成趣,村民庭院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化带修剪整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的梦想家园,而今天的刘塘村和全县600多个村庄一样,如诗如画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这是郯城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成果的一个缩影。

在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中,郯城县以“六清六无”为目标,全面清理以柴堆、粪堆、垃圾堆等为主的“五大堆”,清除河边、沟边、路边、小区内部、背街小巷常年积存的各类垃圾。为整合推进力量,做好结合文章,该县将“美丽乡村”创建与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道路硬化“户户通”、农村改厕、“户外清”专项整治活动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村庄“五化”水平……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犹如一支神笔,将郯城农村描绘得绚烂多彩。

锃亮的白色瓷砖、水冲式蹲便池、2个化粪池埋在地下,走进郯城县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沈庄村沈如龙的小院,洁白的厕所掩映在红花绿树之中。改厕虽然只是每家几平方米的小工程,但每家千元左右的支出也让早前不少想要进行改造的村民打了退堂鼓。为提升群众改厕积极性,厕所由该县统一为村民进行改造,从设备购买到施工改造,村民不用花一分钱,真正将便民惠民落到了实处。

实施村内道路硬化户户通工程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2016年全市推进户户通工程以来,郯城县积极开展工作,动员全县各乡镇、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迅速开展道路硬化工作,一部分村居住户之间硬化了路面,出行更加方便,环境明显改善。

据统计,2016年完成户户通硬化面积201万平方米,2017年完成硬化面积172万平方米。2018年,该县农村村内道路“户户通”已完成硬化142.9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按照时间进度完成相应工作量。

郯城县还把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将整治工作化整为零,融入到乡镇驻地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具体工作中。将205国道、230省道作为重点打造路段,明确重点,加大投入,做好路面病害处理、预防性养护,切实提高沿线路域环境管理水平。同时加大投入,提高沿线绿化水平。投入110余万元开展了310国道西段鲁苏界绿化提升工程。

为让人居环境美起来,全面提升村庄“五化”水平,郯城县制定出台《郯城县美丽乡村建设奖补办法》,给予每个省级美丽乡村自主创建示范村奖补资金50万元,市级示范片区1200万元,市级示范村奖补资金30万元,截至目前,共拨付各项资金2000万元。

通过整治,全县村居道路宽敞整洁,凉亭、农耕文化广场随处可见,小桥流水相映成趣,村民庭院窗明几净,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文明乡风劲吹,美丽乡村如画。

生态振兴——

古城梅园银杏温泉 特色旅游成郯城“新名片”

来到郯城观光旅游,游客们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必担心出现体验单一、景致重复的乏味感觉。在这里,既可以畅游马陵山,浏览兵学文化胜地、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古战场;也可以到麦坡地震地质公园参观全世界除美国之外仅存的另一处“一步跨亿年”地质奇观,还可以到望海楼四季慢城于孔子登临处住民宿、吃烧烤、赏花灯,体味田园风光。

据悉,在去年初步建成并开放鲁地天沐温泉度假区、望海楼四季慢城、美栗世界等景区基础上,又大力推进郯国古城文旅项目、银杏古梅园提升、银杏温泉小镇、重坊中华银杏园观光栈道、马头古镇红色旅游党性教育基地等多个大项目建设。其中,郯国古城文旅项目、银杏古梅园提升工程即将于年底前完成建设工程,初步实现对外开放。届时,也将为到郯城旅游的游客们再添精品旅游目的地。

据介绍,去年以来,郯城县按照“一区两带”总体布局,以打造“银杏之都·幸福郯城”品牌为核心,精心构建“银杏之乡、智慧马陵、地质奇观、温泉养生、文化古郡、生态慢城”六大体系,着力构建“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除了上述项目外,中华银杏园、胜利贾湾观光园、丰和国际马术主题公园以及庙山乐泉、红花院北、杨集万亩荷塘、泉源九龙泉生态园、高峰头御园农场等乡村旅游日新月异。目前,全县已发展国家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1家、2A级景区5家。

“想去哪个景区旅游,景区好玩的景点有哪些,坐什么交通工具,旅游过程中发生了纠纷该怎么办,这一切都可以在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寻求答案。”为提高郯城旅游品质,投资200万元高标准设立的全域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占地2万平方米,集旅游咨询服务、日常办公、综合执法、数据档案管控、商品展销、停车休憩等于一体,为了给游客提供服务,还招聘了4名讲解员。

郯城县旅游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按照A级旅游厕所标准,2017年新改建旅游厕所12个,2018年将再推进26个,力争全县达到50个。同时,加强旅游行业监管,健全完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等级评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设立旅游服务投诉热线,认真开展旅游安全生产大检查,营造和谐文明安全的旅游环境。

按照全域旅游的最新理念和发展模式,统筹考虑全县生态资源、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等综合因素,郯城县深入挖掘古郯文化、温泉养生、生态银杏、地质奇观等特色资源,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今年3月,郯城县与杭州赛石园林集团正式签约合作,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一期将投资5000万元,开发中华银杏花朝园项目,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和部分景观建设,部分景区初步实现试营业。同时,还积极与北京东方园林文旅集团就开发胜利贾湾“银杏俚”乡村旅游和银杏田园综合体项目对接,力争项目早日落地,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工程,全面助推银杏旅游产业崛起。

同时,为撬动社会资本进入郯城县旅游产业,该县设立20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基金作为引子,并计划继续加大投资,对全县道路、水系、生态、建筑风貌、产业、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等进行综合规划和打造提升。

产业振兴——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做强银杏水稻杞柳产业链

碧波万顷的稻田,馨香四溢的果园,整齐排列的设施大棚……郯城县广袤的田野上,一派现代农业新景象。而创造这些的是一批批有想法、有干劲、有梦想的新型职业农民。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郯城名列当年启动的全国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近年来,郯城县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让乡村振兴战略在古郯大地落地开花。

“目前,以家庭农场的形式经营着53亩大棚,主要种植草莓、瓜果蔬菜。”郯城县火星家庭农场场主李品华作为新型职业农民代表参加了在济南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论坛大会。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他决定进一步提高种植技术,主要是降低农产品的农残、加大营销力度,最终在保持现有经营规模不变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

据介绍,为培育新型农民,郯城县县财政每年都列支50万元专项扶持奖励资金用于扶持奖励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在全省率先采用集中培训与田间课堂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和田间学校培训“六统一”标准,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遴选三精准,培育二条线,管理二严格,保障三到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3223”郯城模式并向全国推广。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631名农民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其中932人被认定新型职业农民。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优秀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典型代表。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有生产规模、资金实力和专业特长的农村专业大户发展成为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改善生产条件和经营管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鼓励发展休闲农庄。着力壮大银杏、粮食、杞柳、农机服务等具有县域特色的规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每年评选一批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向上推荐为市级、省级示范社。

经过规划,郯城县作出了建设农业“1234”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即加快建设沂河、沭河、205国道、310国道和马陵山沿线“两河两路一带”高效生态农业长廊,抓好采莲湖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联盟,突出银杏、粮食、杞柳三大主导产业,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涉农产品加工物流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区。

坚持“一产接二产连三产”,把现代产业品牌理念引入农业,重点在显特色、深加工、活流通、保安全、重营销、促旅游上下功夫,做靓银杏、水稻、杞柳“三张名片”,纵深推进农业“1234”工程等,强化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建设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区,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

另外,郯城县还制定并实施了基层农技人员服务制度,向蔬菜、银杏、杞柳等特色产业基地派出科技人员驻村指导特色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200余人次。实施技术扶贫行动,选派70多名中高级农林技术人员深入全县70个贫困村开展一对一技术扶贫行动,指导贫困村发展产业。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物质、新模式,积极推进全县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郯城县农村“新六产”的蓬勃发展让广大农民不仅收获了庄稼,还让乡村振兴战略在田间地头结出累累硕果。

科技振兴——

淘宝村升级电子商务园 年销售额2亿元

在郯城县,说到淘宝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庙山镇薛庄村。2015年,该村实现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户均纯利润10万元。“草根电商”与网络市场碰撞出了火花,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薛庄淘宝村正悄然进行着一场转型变革,从淘宝村升级成电子商务园。

为推进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降低营销成本,该县以“互联网+农业”为抓手,大力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通过整合农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和供销系统资源,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第三方服务平台。

投资1.6亿元建成的庙山镇杞柳电子商务产业园占地100亩,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前面是淘宝店,后面是仓储、加工车间。产业园共分为柳编文化展区、办公培训区、仓储物流区及电商创业区四部分,为入驻的柳制品电商户提供产品货源和质检、品牌包装策划、创意设计、仓储物流、电商运营等服务,为山东省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柳编电子商务产业园。目前,已有申通、中通、圆通、韵达、邮政E物流等11家大型物流企业入驻该产业园,收件、分拣、装车在村内即可“一站式”完成,有效降低了物流车辆的空驶率。另一方面,利用园区的集群优势,同物流企业进行价格协商,降低电商户物流成本。目前,一期已有30户电商户入园,年实现电商销售额可达到2亿元,增加居民收入2000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

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人才短缺的现状,郯城县认真制订电子商务培训计划,主要围绕农村电子商务、电商实战操作技术、农村网销网购等内容展开,引导更多的村民加入网商创业队伍,积极与山东省商务厅“关于精准扶贫培训计划”相结合,加大培训力度。目前共培训电商人员1500余人次,成功帮助学员开通网店200余个。建成电商示范镇1个、电商示范村3个、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处、市级电商示范企业2个,建成郯城中润苗木花卉电子商务产业园、庙山柳编工艺品电子商务产业园、李庄家电产业园、红花商贸物流产业园、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高峰头机械产业园等多个电商产业园。

人才振兴——

用好“金凤凰”,留住“田秀才”

其实,乡村振兴,说到底还是人的振兴,既是“为了人”,更得“依靠人”,因此,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空喊号子,不如做出样子。郯城县马头镇花园社区黄金殿村村主任杜培龙告诉笔者,36岁的他不管上级安排什么工作,还是干什么工作,更不管脏和累,他都冲在头干在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赢得村民群众的赞誉。

上任以来两年的时间黄金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级文化广场在全镇率先投入使用,荒废的26亩土地盘活后建起了村级电商产业园,村里“五化”建设、户户通、改厕、自来水等工程全面铺开,被临沂市列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这是郯城县抓好农村党建带头人的一个剪影。

在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郯城县加快对村级党员干部的培养力度,同时坚决把不适宜担任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对象在换届前调整下来。对960名连选连任的干部,重点扶持,在解放思想、提升能力上下功夫,引导他们朝着新的目标干事创业;对450名新当选的干部,重点培养,搞好帮带、加强指导。组织由社区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等参加的大规模培训,邀请组织、纪检、审计及相关专家授课。同时,强化管理约束,从严落实小微权力清单、坐班值班、激励约束、考核监督等制度,督促村干部守住底线、不碰红线、依法履职。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郯城县坚持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组织建设、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着力健全完善乡村组织体系,激发乡村各类组织活力,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乡村振兴,既需要“金凤凰”,又需要千千万万土生土长的“田秀才”。郯城县强化“人才就在身边”理念,在挖掘培育乡土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上下足功夫,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