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派第一书记筑梦郯城 栽下"摇钱树"引来"金凤凰"

2018-11-05 07:43 大众日报阅读 (124936) 扫描到手机


  △省地矿局派驻新村第一书记工作组勘探打井

  △山东科技大学派驻归昌乡第一书记吴昊为群众健康义诊

  △齐鲁石化派驻庙山镇陈邵村第一书记李东升为困难群众发放帮扶款

  △省政协派驻泉源乡西五湖村第一书记王磊、张泽华驻村后,为该村整修水渠,让该村旧貌换新颜                                  (小图为整修前)

  △省政协派驻郯城街道陵坡村第一书记吴继猛驻村后,为该村扩建的大口井                                   (小图为扩建前)

□戴章超

驻村第一书记既是中央政策的落点,也是精准扶贫的支点,成为精准扶贫联通上下的中坚力量。2017年2月,20名省派第一书记带着使命、带着嘱托、带着任务,踏上了帮扶郯城县17个贫困村的征程。

带“资”进村

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

一年多来,山东省7个派出单位直接投入基础设施帮扶资金1165.9万元,第一书记投入项目资金3126万元,争取社会资金2599万元。17个村已高标准硬化道路57.8公里,新打机井150多眼,解决12500多亩农田灌溉难题;6个村完成电路改造,8个村通上自来水,新建改建2处幼儿园、1处村卫生室。为残疾人送爱心轮椅35辆;为贫困大学生、中小学生申请助学金20多万元;为274名适龄贫困妇女免费赠送“两癌”保险;为2000多名中小学生和学校送去价值60余万元的电脑、笔记本和学习生活用品;为1000多名留守儿童送去暑期关怀。利用春节、七一、中秋等节日集中走访300多户困难户。

到今年9月底,17个村已实现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279万元,111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有1034人实现脱贫,脱贫率达93%。省地矿局第一书记筹资100万元建成的秸秆收储中心收储量已达1500余吨;山东银监局第一书记建成柳编电商产业园,发展电商户146家、网店182个;省农发行第一书记筹资140万元建成10处高标准冬暖大棚;山东科技大学第一书记筹资30万元建成稻草加工扶贫车间;省委办公厅第一书记筹资60万元为任职村购买收割机和插秧机。

第一书记借郯城县推进全域旅游的东风,充分发挥任职村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省信访局工作组分别实施南元村小吃一条街、科技村采莲湖田园综合体和桑庄村千亩桃园采摘旅游扶贫项目;齐鲁石化公司工作组充分发挥庙山镇乐泉村二胡传统文化优势,着力将其打造成为民俗乐器旅游村,并于去年10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乐泉)二胡文化节,第二届文化节正在紧张筹备中。

去年在青岛举办的郯城周活动期间,现场成交近200万元、电商平台成交达400万元;与青岛部分企业签署的43亿元合作协议中,有不少项目计划在任职村设立扶贫车间;活动闭幕慈善晚宴上现场拍得38.2万元善款,全部用于春节任职村的送温暖活动。

20名第一书记牢记抓党建、促脱贫的光荣使命,心系老区群众,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任职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7个帮扶村全部旧貌换新颜,由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变成了党建先进村、由贫穷落后村变成了致富带头村、由基础设施薄弱的脏乱差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成为沂沭河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党建引领

推进队伍、制度、阵地建设

省派第一书记从抓党支部建设入手,一改部分村无人管事、无章理事、无场所议事的局面,逐步引导任职村(两委)班子及党员健全议事程序和组织生活,恢复并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明确每月25日为“党员固定活动日”,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外出参观、共同议事、参与活动等。去年“七一”,第一书记组织任职村党员集中开展重温入党誓词、上一次党课、发一本党章、佩戴党徽、接受一次党性教育、共产党员星级评定、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等系列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和荣誉感、归属感、责任感。

一年多的时间里,17个任职村累计召开党员会议374次、村民代表大会上百次,发展党员1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4名,结合村“两委换届”调整选配党支部书记6名、“两委”成员19名,新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个,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77次。增强了村支部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着力打造一支好队伍。面对普通党员的党性意识不高、长时间不组织活动等情况,利用“五一”“七一”“十一”和中秋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了以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发一本党章、戴一枚党徽、授一块共产党员户门牌、上一次党课、走访慰问一次老党员和困难党员、接受一次红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活动,着力增强党员意识,激发党员活力。在第一书记带动下,有的党员自发义务为村里孤寡老人理发、读报,很多群众说:“当年的老八路作风又回来了。”

着力健全一套好制度。郯城县陈邵村以前村级管理混乱,“大事不上会、小事没人管”,即使开会讨论村内事务,也是一开会就冷场、一提建议就有人放“横炮”。面对这种情况,第一书记坚持把村内大小事务全部放在会上讨论,每次开会都精心安排会议议题,充分激发参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民主在村级决策中扎根。第一书记自觉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严格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每个村都制作了公开栏,把村内大小事务和财务向群众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让群众知道事是怎么办的,钱是怎么花的,在群众面前站得直、坐得端、行得正,树立公正廉明、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着力建设一个好阵地。坚持把村级办公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抓手,协调推动乡镇人员、职能、服务“三个下沉”工作,推动帮扶村实现“一个班子运转、一个场所办公、一个体系服务”,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

精准扶贫

走出郯城扶贫路

17个第一书记任职村共有贫困人口1144人,贫困人口大多缺门路、缺岗位、缺技术、缺资金、缺资产、缺稳定长久收益的“六缺”实际,第一书记开展了送路子、送岗位、送技术、送资金、送资产、送股份为主要内容的“六送”活动,使1034人实现脱贫,脱贫率93%。

送致富路子到村。郯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群众有一季麦、一季稻或者一季麦、一季玉米的种植习惯,每年每亩收益约有一两千元。面对这种情况,先后组织部分帮扶村党员干部、贫困群众代表到江苏、河南以及省内的寿光、平度、章丘等地参观学习,促进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找准适合郯城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经过外出考察学习,在广泛征求群众发展意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冬暖式大棚、树莓和浅水藕种植等高效农业,第一书记任职村共建成大棚基地13个、260个冬暖式大棚和200多个拱棚,树莓基地1个、浅水藕基地2个,每年可为帮扶村群众增收2000多万元。在省派第一书记村的示范带动下,郯城建设大棚的积极性大幅提升,全县新发展大棚1000多个。

送就业岗位到村。针对贫困群众外出务工难的实际,在发展蔬菜大棚基地过程中,优先扶持贫困户建棚和租棚,优先出租给有带动贫困户脱贫意愿的帮扶村群众,让他们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工作合同,定期拨付工资,带动贫困户脱贫,每个大棚签约2—3户,目前已帮助800余名贫困群众通过就业实现脱贫。在温泉扶贫开发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专门在温泉中心位置规划设计了汤街,让贫困群众在温泉度假村汤街里面销售土特产品和从事其他经营项目。项目建成后,用工优先从任职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挑选,可直接吸纳上百名贫困群众就业。

送实用技术到人。面对村民没有脱贫技术的情况,邀请专家到村讲课、播放网上视频、实地技术指导等方式,把技术送到群众手上。驻村以来,14个任职村共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30多个,培训人员1000多人次,其中贫困群众300多人次,使他们拥有了一技之长,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养家。

送固定资产到家。没有经营性资产是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让贫困群众拥有资产性收益,在实现扶贫长效化上增加“多重保险”。第一书记用专项扶贫资金给任职村购买了打捆机、收割机等农机,作为任职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资产加入农机合作社,由农机合作社负责出租或者运营,收益分红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可为4个村的贫困户增加收入3万—4万元,并且优先让贫困人口租用或打工,目前已为100多户贫困户发放资产性收益12万元。

送帮扶资金到户。针对大多数贫困户缺乏脱贫资金的实际,第一书记任职村争取金融扶贫资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定向发放免担保、免抵押、政府贴息的“富民农户贷”,用于扶持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项目。目前,共发放“富民农户贷”825万元。同时,把各村的产业扶贫资金形成的收益分发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已向240余贫困户分发资金32万元。

送股份分红到户。为增加贫困户的财产性收入,确保最贫困的群众能够获得长久收益,切实提高兜底水平,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温泉公司拿出1000万元股份作为精准扶贫资金,从全县56个贫困村倒排出500户特困户,在扶贫攻坚期内,每户可享受2万元股份标准的分红收益,去年12月份每户已领取2000元的收益分红。郯城街道三井社区特困户董凤良说:“做梦也没想到,政府能给俺温泉公司的股份分红,还是共产党好、第一书记好!”

扎根基层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摸黑走夜路、入厕臭烘烘,这是驻村前任职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真实写照。为改变村庄落后面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第一书记加强农村道路建设,以实施省下达的每村2公里道路建设为突破口,争取县道路硬化“户户通”奖补资金和派出单位支持,大力推进道路建设,累计完成道路硬化105公里、6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排水管道6.5万米,所有任职村全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标准“户户通”。

结合当地农业实际,第一书记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机井150多眼,灌溉农田面积12500亩,促进了周边群众增收。帮助6个村完成了电路改造,8个村通上了自来水。

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中,第一书记积极推进美化、绿化、亮化工作,着力优化群众生活居住环境,整治汪塘4处,新配备垃圾桶562个、保洁人员45人,改厕2674户,安装路灯1180盏,粉刷墙壁12万平方米、手绘图案8000余平方米。郯城县陈邵村经过道路硬化、厕所改造、美化、亮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老党员陈士坤激动地说:“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还能在自家门前上马路,还能用上城里人用的没有味的厕所,这辈子值了,感谢共产党,感谢第一书记。”

筑梦乡村

倾心民生办实事

每一名省派第一书记都始终关注任职村的民生工作,相继开展了“爱心助学”“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和“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为任职村学校和2000多名中小学生捐赠了价值60余万元的电脑、笔记本和学习生活用品,为任职村贫困群众捐赠了8000余件衣物和小家电,为200多名贫困学生发放了助学金。还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主动进行作业辅导、心理疏导、亲情关怀。

民生牵系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扎根基层,筑梦乡村。

郯城县的省派第一书记领队、县委挂职副书记韩浩带头坚守岗位、带头真抓实干,进驻郯城一年多来都和第一书记在郯城过节;

省地矿局派驻归昌乡第三轮第一书记工作组针对归昌乡归昌二村秸秆,堆放在地头沟渠、房前屋后,造成村庄环境脏乱差,影响灌溉及排洪等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乡党委的支持,投资100余万元上马了秸秆收储加工项目。秸秆收储中心投产后,已售出秸秆700余吨,盈利20.4万元,带动120多名贫困户及村民实现就地就业,预计年内可为3个任职村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配套的打捆机项目,还可为三个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15万元。该项目的成功运作,既能为贫困户脱贫“输血”,有效实现贫困户脱贫,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造血”,长效解决任职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

省信访局派驻马头镇第一书记工作组,驻村工作以来,坚持“民族团结无小事”,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重要内容,下大力气抓紧抓牢抓实。工作中注重方式方法,坚持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触真情,以真诚暖真诚,营造了“回汉群众兄弟亲,民族融合心连心”的良好氛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古郯大地,沂沭河畔,省派第一书记带着感情和责任,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心血和汗水肩负起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崇高使命!

◆第一书记代表人物特写

  “书生书记”鲍万杰:

  为留守儿童播种梦想的种子

  “2018年1月6日,星期六,大雪。凌晨4点10分,外边的寒风吹得床边的窗户塑料布呼呼直响,屋内的温度也到了零下3度,看着屋外的鹅毛大雪,不禁忧心困难群众在家中硬板床上单薄的被子如何御寒过夜;忧心北风呼啸、漏风屋子里的贫困户如何入眠,想到这些我再也无法入睡……”现年35岁的山东科技大学派驻郯城县归昌乡道东村第一书记鲍万杰在日记中这样写着。

  自2017年2月份担任第一书记以来,鲍万杰经历了临沂大学的净化心灵、提升党性、转化思维的岗前培训,来到道东村后,他走访入户、摸清村情、精准到人的广泛调研,积极查找问题、厘清思路、制定规划,抓管理促规范、抓党建促脱贫的深入实践,实现了由一名教师到第一书记的工作转变。长期的教育工作熏陶,让鲍万杰自带一身“书卷气”,村民便称呼他为“书生书记”。任职期间,“书生书记”鲍万杰深入基层,扎根基层,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搞产业扶贫。村里老人笑言:第一书记来了,道东村变样了。

  省派第一书记来了,郯城县归昌乡道东村确实变样了。村里安装了55盏太阳能路灯,夜晚走路不黑了;村头路口安装了26个监控探头,安全性提高了;硬化了三条断头路,走道方便了。这些看得见的实惠让村民更加爱戴这位“书生书记”。“村民都是很朴实可爱的人,修路期间,村民自发帮忙打灯,5月份夜里很凉,村民不顾寒冷,和修路工人一起忙到半夜,我很感动,这也激励着我要做好第一书记。”鲍万杰对村民的支持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做好了基础建设工作,鲍万杰还心系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道东村现有77名留守儿童,鲍万杰利用山东科技大学的教育资源,每年寒暑假开展对口支教帮扶工作,六一儿童节还会开展爱心捐赠活动。在一场趣味运动会中,他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梦想,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他说,孩子们带着梦想和渴望的眼神让人感动,他们渴望心理关怀,渴望父母的关爱,为他们播种梦想的种子,是他作为老师的使命,也是他作为第一书记的职责。

  扶贫先扶心,引来“金凤凰”,还要栽下“摇钱树”。第一书记鲍万杰还肩负着道东村脱贫的重要使命。他用扶贫资金40万元,投资秸秆回收打捆项目,该项目预计为村集体增收3.2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1950元,同时有利于秸秆禁烧工作,改善大气环境,减少和降低人居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帮助村民提升“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先后选派6人先后到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参加职业农民培训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展思路、增长才干。后又组织6人到江苏东海、郯城红花镇、花园乡、临沂河东区等地考察学习大棚蔬菜种植、菌类种植、洋葱种植、光伏发电等,开阔眼界,提高技能,增强致富信心。

  基础建设上去了,产业扶贫开始了,教育工作加强了,道东村真的变了。今年教师节,鲍万杰收到一条村民的短信:我代表道东村儿童感谢您对孩子的帮助!这条短信是村民对这位“书生书记”工作的肯定,他在用他“书生”的肩膀,扛起77名留守儿童的梦想天空。

二胡书记涂翔:

  把乐泉村打造成“北方二胡之乡”

  齐鲁石化公司派驻第一书记涂翔,被郯城县庙山镇乐泉村村民亲切地称为“二胡书记”。他吃住在村,和村民打成一片,举办了中国·乐泉二胡文化节,规划了二胡产业园,整修了村内街道,修葺了汪塘,逢年过节他必到贫困户家中走访,送去慰问品,还帮着村民打井建大棚,在他的努力下,乐泉村旧貌换新颜,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2017年2月,涂翔被派驻成为乐泉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全村逐户走访调研。乐泉村是当地有名的二胡村,全村120户中有96户村民有制作二胡、京胡的手艺,年生产二胡数量多达8万到9万把,然而这传承近百年的老手艺如今只够村民们养家糊口。

  “村里生产的二胡几乎全被贩卖到南方贴牌,村民们只能挣个辛苦钱。”看到这种情况,涂翔认定了一件事,打好攻坚扶贫战,务必要做好二胡文章。他聘请来了专家团队科学规划,立足乐泉村二胡发展优势,深挖二胡制作历史文化,最终,设计了乐泉村二胡产业发展的“四步走”战略。

  一是要营造氛围,举办了中国·乐泉二胡文化节;二是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了电商培训教室,建立二胡博物馆、二胡展厅、二胡演艺厅,均已经对外开放。三是打造“乐泉”品牌。68岁的高振保是乐泉村二胡的“代言人”。他做二胡在当地最有名,是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胡制作技艺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每年都有客户千里迢迢赶来找他买琴。四是促进行业发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经典工艺”为主题,打造乐泉二胡电商产业园,做大做强北派二胡“乐泉”品牌,传承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胡制作工艺,打造乐泉民俗乐器旅游村。

  涂翔的最终目标是把乐泉村打造成“北方的二胡之乡”,目前,这个目标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通过搭建的电商销售平台,短短一年半的时间,乐泉村的二胡年销量已经翻了近3倍,基本实现年产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