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 | 鱼翔浅底,鸟鸣枝头……生物多样性,万物皆可爱!

2023-05-22 18:2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3863) 扫描到手机

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 复元生物多样性”

鱼翔浅底,鸟鸣枝头

世间万物呈现和谐景象

感受生物多样之美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万物之声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

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和守护的家园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

这是2021年8月9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境内拍摄的象群(无人机照片)

这是2022年5月3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拍摄的斑蝉

2019年12月25日,饲养员给企鹅喂食

这是2022年9月28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拍摄的2022级新生大熊猫幼仔

2021年1月15日,一头布氏鲸在涠洲岛海域捕食

2023年2月21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境内的昂赛大峡谷内,一只雪豹准备向上攀爬

这是2023年2月22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境内的昂赛大峡谷拍摄的兀鹫

2021年4月20日,一群藏羚羊向卓乃湖方向行进

2020年12月31日,昭苏县副县长贺娇龙在昭苏县天马旅游文化园策马雪原

2022年11月23日,3只被救助的东方白鹳在七里海湿地重返自然

2019年7月6日,在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里,一条湟鱼在洄游

震撼!苍穹巨灵来了

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美誉的云南,是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突出的地区之一。

北上南归的大象迎来“婴儿潮”,华盖木等极小种群植物脱离灭绝威胁,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大家庭又添红唇棘蜥等新成员,以大花舟翅桐为代表的季雨林群落在西双版纳被首次记录……

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彰显在江河峡谷、雪山草原之间,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它们,越来越多;它们的家,越来越美!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国以旗舰物种拯救保护为抓手,持续推进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建设,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近年来,我国系统实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培植、放归或回归自然等多种措施,有效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亚洲象、雪豹、东北虎、海南长臂猿、黔金丝猴、藏羚、莽山烙铁头蛇、苏铁、兰科植物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华盖木由最初发现时的6株增长到1.5万株,巧家五针松由最初发现时的34株增长到3000多株,百山祖冷杉从最初发现时的3株成功野外回植4000多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多头,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增至6群37只,白头叶猴野外种群增至1300多只,中华穿山甲分布点位不断增加,东北虎分布范围从长白山脉扩大到大小兴安岭,野外种群增至60只左右。朱鹮分布区从3个省扩展至7个省,野外种群超过7000只。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98只,人工繁育朱鹮种群数量达到1496只。通过野化放归,在多个省份重建了麋鹿、普氏野马野外种群。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雪豹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朱鹮

武夷山国家公园

湖南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吕洞山

特别是还启动了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设立了首批五个国家公园,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科学布局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域面积10.3%,将实现保护规模世界最大、保护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众多大尺度的生态廊道以及国际候鸟迁飞、鲸豚类洄游、兽类跨境迁徙的关键区域。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挂牌运行,带动了各级各类植物园、树木园、种质资源库等蓬勃发展。普陀鹅耳枥、华盖木、峨眉含笑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初步摆脱灭绝风险。

甘肃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彩色丘陵

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境内的瓦切国家草原自然公园

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

此外,《湿地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生物安全法》等法律制修订工作相继完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调整发布,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省级和重点市州普遍建立了由林草主管部门牵头的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门间协调机制,每年联合开展“清风”“绿盾”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乱采滥挖、乱捕滥猎、非法走私、非法交易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大案要案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公众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南方红豆杉 一级

紫斑牡丹

德保苏铁

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按照《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的总体目标,持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使全国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重要栖息地(生境)得到有效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稳定向好。“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对大熊猫、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穿山甲、长臂猿、雪豹、苏铁、兰科植物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确保到2025 年,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达到75%,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

百山祖冷杉

海南长臂猿

亚洲象

我国30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上升

5月22日,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近年来,中国以旗舰物种拯救保护为抓手,持续推进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建设,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据统计,亚洲象、雪豹、东北虎、海南长臂猿、黔金丝猴、藏羚、莽山烙铁头蛇、苏铁、兰科植物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华盖木由最初发现时的6株增长到1.5万株,巧家五针松由最初发现时的34株增长到3000多株,百山祖冷杉从最初发现时的3株成功野外回植4000多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多头,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增至6群37只,白头叶猴野外种群增至1300多只,中华穿山甲分布点位不断增加,东北虎分布范围从长白山脉扩大到大小兴安岭,野外种群增至60只左右。朱鹮分布区从3个省份扩展至7个省份,野外种群超过7000只。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98只,人工繁育朱鹮种群数量达到1496只。通过野化放归,在多个省份重建了麋鹿、普氏野马野外种群。

近年来,中国启动了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设立了首批五个国家公园,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科学布局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域面积10.3%,将实现保护规模世界最大、保护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众多大尺度的生态廊道以及国际候鸟迁飞、鲸豚类洄游、兽类跨境迁徙的关键区域。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使全国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重要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进一步加大对大熊猫、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穿山甲、长臂猿、雪豹、苏铁、兰科植物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确保到2025年,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达到75%,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

生命之舟驰向浩瀚,记者带你打卡我国第一座野生植物种子的特别博物馆

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这个主题表达了世界各国将COP15达成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一历史性共识转化为行动,携手开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局面的美好愿望。

“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已设立为COP15永久性成果展示点

在素有“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美誉的云南,有这样一座特殊的博物馆——种子博物馆。种子博物馆位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扶荔宫”生物多样性体验园内,是我国第一座以野生植物种子为主题的博物馆。记者带你打卡这座特殊博物馆,探索种子的奥秘。

种子墙

眼前的这面种子墙,是博物馆内最为亮眼的展品:2040根亚克力柱子中,盛放着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植物种子。整齐排列的种子墙犹如一幅巨型画作,让人得以一窥植物的奥秘。

种子的出现,是植物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迈过高山、远渡重洋,种子以其独特的生存模式跨越时空、散播全球,帮助植物成为现今地球表面绿色的主体。

体式显微镜下拍摄的软荚红豆种子、乌桕种子、黄杞种子、大王马先蒿种子

小如尘埃的斑叶兰种子,5万粒只有0.025克;而世界上最大的种子塞舌尔海椰子,却重达20公斤。经过数亿年的演变,种子才形成了现在这样多样的外表和精妙的内部结构。站在种子墙前静静观赏,这里既有熟悉的松树、银杏等树木的种子,也有水稻、小麦、茶叶、咖啡等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作物的种子。在香料墙上,146个展示台既陈设着我们常见的辣椒、花椒、八角等香料种子,还有姜味草、糯米香等更有特色的作物种子。不同种子、万千变化,展示的是自然世界的丰富多彩与生物的多样性。

种子博物馆中的“希望”组培苗装置

五颜六色的瓶子静静悬挂,各式各样的植物在瓶瓶罐罐中生长开花。“希望!”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副主任牛洋说,“这是这组装置的名字。200多个瓶子,展示了56种濒危或具有科研、经济价值的植物离体材料。”组织培养是保存生物种质的有效方式,适当的培养基、光照和温度,可以令植物在瓶瓶罐罐中生长甚至开花,并保持与母体一致的遗传信息。牛洋介绍:“有些种子比较小,在野外也很难收集,从种子到育苗的过程非常困难,我们就通过这样的形式对它们的种质资源进行保存。”

种子博物馆中的“希望”组培苗装置

当然,种子博物馆并非种子实际的保存方式。博物馆的展陈主要用于科普,展示种子的多样性以及种子与人类的关系。更多宝贵的种质资源,珍藏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内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

各式各样的种子陈设

种质资源的保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德铢说,种质资源的狭义概念是具有生命力或再生能力的遗传资源。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成后,相当比例的珍稀濒危、特有物种的种子已经入库。当一个物种濒临灭绝时,我们就可以启用这些种质资源,使该物种的安全得到保障,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植物离体库内观察保存的离体培养物

目前,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野生种质资源库。在这里,有一支专业的种子采集队伍。从荒漠戈壁到热带雨林,从世界屋脊到峡谷平原,种子采集员们的足迹遍布全国。为了采集和保存珍稀濒危和有重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植物种子,他们必须跋山涉水,每年都有大半时间是在野外度过的。

截至2022年底,种质资源库累计采集保存野生植物种子11305种90738份,较2021年度新增388种2875份,为我国特有种、珍稀濒危物种,以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物种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种子代表生命和希望,保护种子就是保护未来。在当今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博物馆解说词中所言:“只有依靠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以及人类的理性和科技的进步,我们才有可能继续驾乘生命之舟,驰向浩瀚的宇宙,谱写生命的奇迹。”

亚克力柱中的种子

最大和最小的种子是什么

最大的种子是塞舌尔海椰子,重可达20公斤。海椰子外观呈椭圆形,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种子。海椰子生长发育极慢,种子播种后需2—3年才能发芽,25年才能开花、结果。雌株的花朵在受粉两年后才能结出小果实,果实需要8—10年时间才能成熟。海椰子作为生物进化遗留下来的活化石,因其稀有奇特而弥显珍贵,现仅存在于非洲东部塞舌尔群岛的普拉兰岛。

最小的种子是斑叶兰的种子。人们常用芝麻来比喻“小”,5万粒芝麻的种子重约200克,而5万粒斑叶兰种子却只有0.025克,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斑叶兰的种子构造非常简单,只有一层薄薄的种皮和一个尚未分化的胚,故其生命力不强,容易夭折。为弥补种子质量不高的问题,斑叶兰会产生出数量惊人的种子,通常一个蒴果内的种子就数以万计。这些种子轻似尘埃,随风飘扬,到处传播,所以终有一些种子能找到适合的地方,生根发芽。

种子是如何长期保存的

对野生植物的种子,科研人员会优先收集濒危物种、区域特有种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每份种子最少采集2500粒,最佳采集1万粒。对于耐脱水耐储藏的种子,采集后将其置于空气相对湿度15%、温度15摄氏度的初干燥间摊晾阴干。在去除杂质,完成质量检测(得到饱满率)、数量估算之后,再次放到主干燥间干燥脱水至5%左右的含水量。最终,种子在干燥间中用合适的容器密封包装,放到零下20摄氏度的冷库内保存,大部分种子在这里可存活几十年甚至上千年。

离体保存也是保存生物种质的有效方式。有些种子难以常规低温干燥保存,还有些植物很难收集到种子,这时可以选择尚有活力的胚、叶片或茎尖等进行组织培养,通过试管苗及其他微繁殖体或培养物对野生植物进行离体保存。

我国最“老”的种子多少岁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科学工作者在辽宁普兰店一个干涸池塘的泥炭层里发现了埋藏上千年的古莲种子。种子经培育后,依然能正常开花结籽,这是目前我国已知自然条件下寿命最长的植物种子。

它为何如此长寿?据了解,莲的果皮坚韧且厚,抗压性较强,能对种子起到保护作用。此外,在果皮表皮下,还有一层能有效防止水分进入的栅栏组织。幼果果皮气孔下原本进行气体交换的气孔道,在果实完全成熟后,也会缩小并封闭,从而使果实变成一个密封舱,实现有效保护。

为一棵树让一条路,值吗?

前不久,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子镇的一棵“超高龄”古侧柏长出新叶,生机勃勃,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人不知道,这棵古树一度遭遇生存危机:省级公路从树旁经过,加上不透气不透水的挡墙,使得古树根系伸展不开,难以吸收足够养分。为给古树充分的生存空间,当地不但拆了挡墙,还将影响它生长的公路“挪”远了。

这些年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在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因拓宽道路,一棵树龄超200岁的鸳鸯古槐从街边“跑”到了路中间。为保护这棵古树,规划建设部门在路中间设置绿岛,让路“绕道”而行。还有的地方为避让古树,对高速公路施工线路进行调整变更……

古树历经沧桑,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兼具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为古树让路,保护的不仅是一棵树,更是在传承和保护一段历史记忆。当然,“让”的代价会增加经济成本,但很多时候判断“该”与“不该”,不能仅仅用金钱作为标准来衡量。

“路让树”,让出的是什么?

为树让路带来的是生态之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底色。城市从来不是钢筋水泥的代名词,保护一棵古树、植下一方绿地,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展现生态之美,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为树让路带来的也是乡愁记忆。一棵古树、一座老建筑、一条老街,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它们是记忆的载体,也是人们割不断、舍不掉的情感和精神寄托。乡愁记忆留住了,沉淀的是文化底蕴,彰显的是一个地方的独特气质。

“礼让”大自然,投入更大成本、短期看不到收益,表面看是“吃了亏”,实则算的是大账、长远账、整体账,锚定的是生态与发展共赢。比如有的地方有山有水、古木参天,将绿色资源变成发展优势,种树、养鱼、建民宿,引来八方游客;还有的地方发展循环农业,把作物秸秆加工成饲料,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保护了生态环境,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生活因生态而美,产业因生态而兴。要给生态留足空间,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从服务日常生活到推进产业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角落。这些细节里的“绿色”汇聚起来,就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底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万物皆可爱!看生物王国里的欢乐派对

这有一份生物王国欢乐派对的邀请函,请你一起来快乐!

前方,熊猫界“社牛”萌兰申请出战!还有唱美声的海豹、踩节拍的企鹅、跳舞的菌类……

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一起保护生物多样性,万物皆可爱。

山东生物多样性有多丰富?这份“成绩单”亮了

山东设立胶州湾重点保护鸟类养护观测站

5月22日上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活动。活动现场,胶州湾重点保护鸟类养护观测站揭牌成立。

胶州湾滨海湿地位于中国黄海中部、胶东半岛南岸,为半封闭海湾;处于国际三大候鸟迁徙路线上,是过境候鸟、旅鸟的迁徙停歇地、补充能量的重要“加油站”,也是冬候鸟的越冬地和夏候鸟的繁殖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来众多珍稀野生动物,据不完全统计,该区域有鸟类19目64科15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4种,IUCN红色等级名录中极危物种(CR)有5种。

今年4月,胶州湾观测记录到大滨鹬等多种珍稀鸟类

山东在胶州湾大沽河口东岸设立胶州湾重点保护鸟类养护观测站,重点研究保护中华凤头燕鸥、小青脚鹬、大滨鹬、大杓鹬、黑嘴鸥等珍稀鸟类。养护观测站计划以中华凤头燕鸥为代表性物种,聚焦胶州湾水鸟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通过开展胶州湾水鸟本底调查、中华凤头燕鸥夏秋夜栖地建设、胶州湾重点水鸟时空动态和迁徙规律研究、胶州湾水鸟环境DNA与毒污染物研究、底栖动物与水鸟食性研究、周边社区科普宣教等工作,评估胶州湾各区域生态环境,明确胶州湾鸟类分布现状、栖息地保护现状、受威胁因素等,探索对胶州湾重点保护鸟类的综合保护机制,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网友评论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 素材据大众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闪电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