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脑”加持!青岛建筑工地跑出智慧建造“加速度”

2023-06-03 20:5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830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郭振亮 通讯员 赵杰

机械轰鸣、尘土飞扬、杂乱喧嚣……你印象中的建筑工地还是这样的吗?6月3日,记者走进青岛建筑工地一线展开探访,在“智慧大脑”的加持下,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GIS、BIM、VR、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建筑产业融合发展,各领域创新技术成果落地新型智慧工地,助力青岛住建领域高质量发展。

记者走进在山东港口航运金融中心建设工程项目现场,却一点也找不到传统印象里建筑工地嘈杂混乱“大老粗”的感觉,作为青岛市AAA级智慧工地标杆项目,这里安静得像写字楼,地面整洁干净,多个流程大量运用了智慧建造技术,科技感十足。

智能随动式布料机、地面整平机器人、测量机器人等各种机器人有序交叉作业,不但施工一致性好、合格率高,综合效率更是传统人工的1.5-5倍。一旁的智慧运营中心里,配合BIM系统、机器人调度系统(FMS)、智慧工地系统,实现施工现场材料与建筑机器人施工的双闭环管理。全智能无人值守、高标准绿色建造……让用工量下降,但生产效率却极大提升。

当施工现场与智能技术快速融合,工地一样井然有序。作为山东省重大项目,山东能源研究院基础设施工程积极响应青岛市智慧工地推广政策,根据青岛市智慧工地应用指引,着手打造AA级智慧工地。安装上了“智慧大脑”,犹如驶上了创新前沿技术科学的快车道,项目得以迅速确定最佳方案,并大大节省工期。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神奇”大屏神秘“出圈”——智慧工地云平台,平台集中应用了智能安全帽、环境监测、视频监控、人员管理、安全和质量管理等模块。在现场部署的大体积混凝土无线测温、高支模监测、人员网格化管理、智能安全帽和能耗监测等子系统配合下,现场实况尽收眼底,智慧化、科技范儿让它在多次项目观摩调研中赢得了好评。

中青建安集团山东能源研究院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在智能安全帽模块,工人从一入场就需要人脸识别,然后在工地上可以实现现场定位、活动轨迹、行为状态查询,并且能实现平台与人员远程互联、群组对讲、一键报警和急救等功能。在项目施工现场地面、塔吊高点、塔吊驾驶室和吊钩等部位,还安装有32个高清监控摄像头,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脑端、手机APP端控制摄像头,远程查看和了解现场施工情况。此外还有塔机安装“眼睛”、AI无死角“巡查”等一系列“高科技”的应用,确保智慧工地以项目进度为主线、成本为核心,利用AI、BIM、IOT、大数据等核心技术集成软硬件系统,实时汇总数据,围绕生产、进度、质量、安全等各业务精细化管理。

近日,聊城路体育中心及社会公共停车场项目也顺利通过青岛市AA级智慧工地主体阶段评审。本工程智慧工地建设内容包包含施工安全管理模块,实现远程监管安全风险隐患,并督促现场整改;危大工程页面集成现场危大工程信息,发生隐患时推送报警信息;项目全过程采用BIM技术,利用可视化技术辅助施工;建筑工业化方面,采用倾斜摄影、三维扫描等新技术,为项目的顺利完工保驾护航。

在这里,智能装置已融入各处细节,引入颗粒物检测仪,联动塔吊上的喷淋系统,可根据空气质量自动启停;智能闸机能识别人员、材料进出;天气监测系统根据风力提示减少高空作业。

近年来,国家推动智能建造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数字化时代,智能化、智慧化转型是产业升级方向。中青建安集团科技创新中心负责人李兆龙介绍说,我们专门设立了科技板块子公司——易建科技,在智能施工方面研发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BIM+智慧工地项目管理系统和物联网智能硬件;在智能生产方面实现了装配式建筑BIM标准化部品部件深化和智能生产;在产业互联网方面打造了贯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集成平台;在智能运维方面研发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园区、社区、街区软硬件平台;在建筑机器人方面率先引进了三维激光扫描机器人、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智能测量设备,正全力跑出智慧建造“加速度”。

2021年,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推动智能建造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智能建造试点工作。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到2023年底,实现智能建造项目100个以上,建设智能化工厂5个以上,实现初步数字化转型的建筑业企业20个以上,培育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行业智能建造水平显著提高。

智慧护航,数字赋能,注入新动能。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春风”下,青岛重点建筑工程建设拔节生长,在不断刷新纪录的背后,离不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理念的落地应用,为了适应未来智慧工地建造需要,越来越多的青岛建筑企业着手进军科技领域,将各领域创新技术成果落地与智慧工地融合,助力打造新一代“智慧工地”,推动着整个建筑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持续迈进,助力青岛城市更新建设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