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工期1200小时 青岛地铁25岁的班组长展现“出彩人生”

2023-08-28 15:41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87007)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8月28日讯(记者 梁湘)虽然已过处暑,但气温依旧不减。与气温相呼应的,是青岛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1标段05工区荟城路站的施工现场——长度约400米的场地里,大型机械工作正忙,显露出一种力量之美。桩基班组长朱淼,正与其他27名桩基班组的施工人员“热火朝天”地开展交叉作业。

荟城路站的钻孔桩施工

此时围护桩施工已经圆满完成,363个钢筋笼已经顺利吊装到了地下,成为车站围护结构的一部分。对朱淼来说,荟城路站不仅是他25年人生中的重要舞台,更助力他和同事们转型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梦想成真。

年轻的班组长,节约工期1200小时

25岁的朱淼是青岛地铁集团235个参建工程班组长中比较年轻的一个,来自重庆奉节的他个子不高,温柔缄默,但眼神十分坚毅。朱淼是被27名班组工人推选出来的,这些“老大哥”们普遍比他大十几岁,年龄最大的58岁,和他父亲差不多岁数。但让他们敬服的,不仅因为朱淼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而且他技术精深,经验丰富。虽然年纪不大,朱淼已经在安徽、河南、广州、贵州、四川等多个工地一线工作过。

钢筋笼焊接质量检查(右二蓝背心为朱淼)

荟城路站是9号线一期工程第8座车站,共设计钻孔灌注桩363根,也就是需要363个钢筋笼。每个钢筋笼都长约20米,直径接近1米,重量相当于25个成年人体重。每根钻孔灌注桩,都需要一根焊接好的20多米长的钢筋笼,大约需要1个钢筋工和2个电焊工密切配合,耗时3-4小时焊接1672个焊点才能完成。

建设初期,桩基钢筋笼原计划分两节进行加工,在孔口进行接长。为了方便运输和吊装,两截焊接是地铁施工中的常规操作,但缺点是工期较长。“我们的桩是20多米,一个钢筋笼也是20多米。常规的做法是要分两截吊到孔口后接上再下去,两截笼子焊接起来需要3小时,现场作业条件不好,需要吊着笼子把14根主筋全部焊接出来,两个钢筋笼容易晃,现场拼接是难度比较大的。而且这个孔里有水有泥渣,沉渣厚度要求5公分,焊接完毕以后还需要重新清孔,然后下笼。”朱淼说:“我干过几个大桥的项目,一个桥的桩基30-40米,相比来说,处理荟城路站这种20多米的桩基,心里就有底。”

“我们几个班组骨干成员一合计,提出了优化建议,采取钢筋笼整体加工、然后用履带吊进行吊装运输的方式。不光能缩短成孔至灌桩完成的时间,而且更保证了钢筋笼的质量,节约了工期,同时提高了质量和效率。”朱淼的建议方案实施以来,不仅单桩灌注时间缩短3-3.5小时,而且节约了钢筋和电焊作业投入,总计节约了1200多小时的总工期。“每周经过我们桩基班组的手要消耗掉近70吨钢筋,光是混凝土就将近600方、35车。”他骄傲地说道。

钢筋笼加工的火热场面

身为班组长,朱淼还带着班组成员不断探索新工艺,提高操作水平,破解桩基施工工艺中遇到的难题。

因荟城路站的地下围岩强度较大,多为微风化岩层,施工钻进较为困难。针对特殊地质,中建七局项目副经理仁海涛在研究“套桩”的施工工艺时,特地叫来了朱淼等班组成员一起讨论。“套桩”就是桩的上半段是钻孔灌注桩、下半段是钢管并灌满细石混凝土。但由于桩的下半段直径较小,浇筑混凝土的导管难以进入,又由于视觉盲区,难以判定浇筑得满不满。朱淼率先提议先把钢管封底,下钢管过程中先浇满细石混凝土,再把管和混凝土一起放下去,成功创新改进了施工工艺。

“荟城路站是我毕业以来干过的第12个工程,之前从没有这样的感受。我不是什么好学校毕业的,为了早就业、多挣钱,只能选择在一线做最苦最基层的工人。但想不到,因为青岛地铁的班组建设,我有了出彩的机会。”朱淼说。

人生出彩,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

一台台犹如“擎天柱”的钻孔灌注桩设备,在工人的操作下,徐徐下旋作业。每一个焊点、每一米吊装、每一次振捣……28名桩基班组成员都完成地严谨细致、安全高效。很难想象,班组创建初期,钢筋笼套筒连接一次合格率仅有79.3%。而班组创建后,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合格率提升至97%。这其中的秘诀,就在于“小立法”制度和技能比武。

钻孔桩施工技术培训现场

“桩基施工钢筋焊接质量极为重要,主筋根数、间距、笼长等等不能有差错,要不钢筋笼就废掉了,就得重新加工甚至重新去做,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材料。所以,我们每个月组织一次技能比武,像钢筋套丝施工比武,丝头加工的丝数是有严格要求的,车丝完成后要清理、打磨、带保护壳,并且用钢筋接驳器连接后外露的丝数也能超过两丝,由此判断钢筋是不是连接牢固。比武会评选‘质量之星’并获得月度考核加分,二次分配奖金当月就可以加。我们的‘小立法’有奖有罚,以奖为主。既然定了规矩,我们就执行到底。”朱淼说。

桩基班组的“小立法”是全体班组成员通过主动发言、提出质疑、举手表决等方式,历经三个版本自主定制的。自标准班组建成后,现场“三违”行为数量显著下降。

每一次“五小”创新,都需基于丰富的施工经验。桩基班组的电焊工付磊灵机一动,在钻孔灌注桩的孔洞上,焊接上了四个倾斜45度的支腿,以不到十块钱的成本,巧妙解决了钻孔灌注桩孔洞的防护加固问题,有效防范了因防护不严造成的坠落风险。

朱淼和付磊的经历体验,正是班组建设在基层开花结果的体现。类似这样的个例,在桩基班组中俯拾皆是。

关怀备至,让尊重直达班组成员心坎里

每个月发工资后,56岁的田保平都会第一时间通过微信转账把生活费打给远在成都求学的儿子。“工人们最关心能不能按时拿到钱,特别是每年9月学校开学的时候。我们从不拖欠,二次分配后多出来的工资,更让他们感到很喜悦。”中建七局项目经理侯庆超说道。

“安全之星”、“质量之星”公示牌

“我连着两个月都得了‘质量之星’,为了奖励我在焊接工艺上的进步,项目部领导买了鱼、虾这些青岛特产,寄到我家里去,还带着个手写的卡片,告诉我妈说,我在青岛地铁干得特别好,表现很棒,把我妈高兴得给我打电话。”钻机手孟飞带着点害羞和骄傲地说。

钻机手郭林走进工友驿站,接了一碗绿豆汤,说道:“我们分班作业,做两头,歇中间,避开一天最热的时段。青岛地铁和中建指挥部时不时都来送清凉,发了西瓜和矿泉水,最开心的就是宿舍配空调,简直乐开了花。一线工地都比较苦,几十年来我一直是住集装箱活动板房,吃饭常是露天找个阴凉蹲着吃,没地方洗衣服洗澡,大热天的没空调。青岛地铁的工作环境真的要好太多了,到9号线这里吃住行都弄得好好的,住上了正经宿舍,空间宽敞又干净,还配上了班组食堂,每餐四菜一汤,定期开展食堂饭菜满意度调查,有独立浴室、室外晾衣棚还有空调。”他开心地说:“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饭菜口味各不相同,厨房根据我们的口味变着法的做饭,让我们吃好,这份尊重,不光是胃满足,精神上更满足。”

中午时分,工友们陆续回到宿舍休息。赵林友是这个月的“安全之星”,他在测孔深的时候,不但认认真真扣好了孔口防护盖,而且顺手打扫了场地,被眼尖的副经理仁海涛看见,拿到了3张积分卡,可以去积分超市兑换各种零食和生活用品。对于好的安全行为,随时看到,随时奖励,也是9号线班组的一个创新。朱淼笑着说:“我这月拿到了5张积分卡,1张积分卡兑换十块钱,足够我实现‘辣条自由’了。”

实现“辣条自由”的朱淼

让一线劳动者生活有保障,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的应有之义。青岛地铁集团第一建设分公司围绕一线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做好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获得感。自开展班组建设以来,在青岛地铁集团工程管理部及第一建设分公司的指导下,9号线中建七局项目部认真分析桩基班组岗位工作特点,明确班组建设的切入点和工作重点,完善班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作业行为。此外,项目部还不定期对班组人员居住条件、健康情况、餐饮标准、兴趣爱好进行调研,了解班组人员心声,尽最大努力提高班组人员生活质量。

一线建设者为自己的梦想打拼奔走,推动了青岛地铁三期建设的进程,也激发出青岛城市更新的无限活力。班组建设助力无数新产业工人“出彩人生”、畅达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