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 的能量——济南“商量”平台创新价值解析

2023-09-07 07:35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阅读 (55430) 扫描到手机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济南市委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将市政协创建的“商量”平台纳入总体工作布局。在“商量”平台上,政协委员、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与群众代表在基层一线深度调研;大家围桌而坐,说问题、谈看法、想对策;动动手指,在手机上进行“码上商量”……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

从“商量”的一方圆桌里,我们能见到民主形式的丰富、民主渠道的拓宽、民主内涵的加深,更能看到一颗颗炽热的民心。

□ 大众日报记者 申红 娄和军 李振 赵国陆

在济南,有这样一张“圆桌”:百姓与市县领导干部、政协委员、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围桌而坐,一起说问题、谈看法、找对策,一起商量找到解决之道,在来言去语间凝聚共识。

“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这就是济南市政协于2017年创新建设的制度化协商平台——“商量”。

在下沉基层中发现问题,在各抒己见中充分表达,在部门联动中促成解决,在群众参与中形成共识,“商量”的实践,既落实了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性质定位,又为其更高效地助力社会治理贡献了有益探索。

坐着马扎解“疙瘩”

下沉到一线,对接基层治理

7月底,台风“杜苏芮”一路北上,济南城普降大雨。城东的章丘区宁家埠街道辖区的涵洞地势低洼,以前一遇大雨就会积水,造成阻塞。而这次,却是人行无碍,车行通畅。

“畅通是‘商量’出来的。”宁家埠街道张码联村村民史承泉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围绕涵洞积水问题,宁家埠街道邀请政协委员、相关村支部书记、区建委干部、学校教师等多方代表,开展桥下通道排水“商量”座谈会。史承泉也在其中。

“落实快,效果好。”史承泉清楚记得,“商量”专题活动结束后没几天,涵洞的整修施工就开始了,桥下通道重修抬高,桥下通道辅路进行调直,铺设排水管沟,解决了困扰村民雨天出行的老大难。

积水影响出行这样难解的“线疙瘩”,不少村庄、社区都揣着,居民群众也深受其苦。为什么这么难解?归根结底就是一点:“线疙瘩”找不到好解法。

而“商量”为解开“线疙瘩”提供了协商交流的平台。

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群众在哪里,“商量”就在哪里。每次“商量”活动,济南市政协都会根据议题需要,组成专题调研团队,直奔基层,进社区、进村庄、进企业、进校园,在亲眼看、亲口问、亲身体验中发现问题,坐着马扎、台阶商量问题。“商量”的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全市12个区县政协全部创建“商量在区县”平台,部分街道村居也开设了“商量”工作室,成为居民提报问题、商议问题的固定场所。

一个人解不开“线疙瘩”?那就找一群人来一起解。“商量”平台上,群众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职能部门面对面交流,共同商议问题解决之策。为了不让“商量”出的好办法落了空,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三家办公厅联合印发政协政治协商成果督办落实办法,对协商成果的运用和反馈进行常态化、制度化的规定。

下沉到一线,直接对接基层助力矛盾化解,“商量”模式的建立,让参与社会治理的基层干部尝到了甜头。

济南市历下区绿景嘉园小区一座老楼加装电梯,因为居民意见不统一,拖了一年多开不了工。虽说政策规定2/3以上业主同意就可以干,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有一户业主持续反对,工程就可能“卡壳”。

建筑新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张加亮借助街道成立的“商量工作室”,请来了从事法律、建筑施工等相关领域的政协委员,陪着居民代表一块看现场,普及法理,商量方案。经多轮商量,最终整楼的居民达成了一致意见,楼上居民对一楼居民进行补偿,电梯加装施工。

签订协议现场,捧着印满鲜红指印的协议书,张加亮跟社区干部不约而同地说:“再遇到类似情况,就按‘商量’模式来处理。”

扎根基层接地气,是“商量”的一个侧面,另一个侧面则是接天线——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商量”,问计于民。

这些年来,济南高度重视古城的保护发展,加强资源挖掘和产业培育。今年3月起,济南市政协围绕古城保护提升开展专题“商量”,问计于青年。围绕泉城特色风貌打造、历史文脉与特色产业共融、创新让古城焕发生机等方面,年轻人各抒己见:古城院落对外开放,古城色彩搭配需要统一,美术专业学生在古城展出作品……参加过多次古城文旅相关政策咨询活动的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国信国际旅行社董事长张晓国也不由得点赞:年轻人的看法让人耳目一新。

疫情期间,以“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和达产”“纾困惠企政策落实落地”为主题的“商量”,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带领职能部门多位局长参加,现场认领问题、解决问题。“国际版云商量”将9个国家、5种语言的16位国际友城代表、海外侨胞会聚在一起,各位市长、议长围绕加强友城交流交往、推进友城互利共赢等方面建言。

“有事您说话,难事来商量”。在“莱商量”莱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站,一场关于医疗机构执业卫生许可事项办理的协商活动正在进行。莱芜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欲更换经营主体,新办许可证后要正常运营3个月才可申请医保定点刷卡,这3个月的“空档期”会对辖区内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造成影响。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医保局、卫健局在“商量”平台与相关单位多次协商,在依法依规前提下,将许可证的注销与新办业务同步受理、压茬进行,将空档期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商量’是一个协商民主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方不是‘和’政协协商,是‘在’政协协商。”济南市政协主席雷杰说,为大局服务、为群众服务是开展“商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商量”更好地把党政决策宣传下去,把群众诉求反映上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营造和谐稳定氛围,努力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寻找各方最大公约数

共商圆桌上,有效凝聚共识

“商量”的目的,不只在于促成问题的解决。

这个夏天,济南不少小区竖起了高高的施工围挡。围挡内,全市年内开工的民生保障项目——济南市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城市内涝治理PPP项目紧锣密鼓推进。围挡外,有一些怨言:接送孩子,行车不便;噪音大,休息不好;影响坐公交车出行……

雨污分流是完善城市基础建设、解决城市防洪内涝的治本之策,利在千秋,但当下施工给市民正常生活出行造成不便,也是不争的事实。

为向市民解释介绍工程,争取广泛支持,同时掌握市民的呼声需求,济南市政协6月组织“实施雨污分流 助推建设美丽幸福河湖”的专题“商量”。

当前一些地方,民生投入越来越多,基层干部越来越忙,群众认同感却没有越来越强。而“商量”平台的价值正在于此——不仅推动各类问题的化解,更能凝聚共识,寻找各方的最大公约数。

“商量”现场,有市民提出施工周期长的问题。“这次施工,牵扯到的管线特别多。”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局长李季孝坦陈,为此济南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多部门尽量做到同时施工。“同槽施工,把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和旧城改造项目结合起来,避免二次开挖。”施工企业负责人进一步解释。

“工程质量怎么保障?现在又挖又埋,几年后可不能塌陷再施工。”有市民直言。济南市排水服务中心主任刘洪臣作答:专班里有专门质量技术组负责质量管控和达标评估;第三方检测单位和评估单位取样检测;日常还有各级突击检查、交叉检测。施工方接过话茬:“3年建设期我们负责,27年运维期还是我们,质量不过关,就是给自己找麻烦。”话罢,在场市民频频点头。

“及时传达沟通信息、增进理解,能有效地化解矛盾。”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奔认为,这正是“商量”平台的可贵之处。对任何一个问题,总会存在不同的观点,“商量”的非强制性给不同观点交锋碰撞提供了包容的空间,各方在此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从而有了走向共识的可能。

2022年8月,以婴幼儿照护为主题的专题“商量”中,有的与会人员认为婴幼儿照护不能脱离家庭环境,有些则认为要加力推广社会化照护模式。大家各抒己见,原定的“商量”时间不断延长。不过数小时的激辩后,意见慢慢趋于一致,“家庭为主,托育补充,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支持和指导”的观点得到认可。一个月后,该专题“商量”形成的建议就被纳入《济南市托育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

济南市政协与媒体合作,将“商量”搬上大众媒体,“商量”现场实况制作成视频在电视和网络上播出。传播出去的,不仅仅是一场“商量”,更是方针政策,是工作举措,是社会共识。随着影响力提升,济南乘势推出“码上商量”,群众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参与“商量”,越来越多的市民把“有事好商量”当作发表意见看法、参与民主政治的平台。

马奔说,“商量”平台突破了既有政治协商的功能定位和运作模式,为有效的社会治理探索出了一种新型的利益表达和聚合渠道。

坚定中国政治制度自信

“商量”入人心 “商量”增信心

“政协‘商量’平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是济南的金字招牌。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政协把‘商量’平台越办越好。”2022年7月份,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现场参加“品味泉城文化,讲好‘济南故事’”集中“商量”,与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市民代表,围绕泉水文化、名士文化、名城保护等话题,回望历史、观照现实、共商共量,为加快建设文化济南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履职更有力。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持续擦亮“商量”协商民主品牌。这是政协协商品牌第一次写进党代会报告,更标志着“商量”已经纳入济南全市工作的总体布局。济南市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支持协商平台建设,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各参加1次重大协商议政活动。

如今,全市各区县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商量”,大力支持“商量”,现场参加“商量”,推动“商量”成果落实,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正是因为“商量”平台,坚持真商量、不作秀,让各方意见表达出来,将群众智慧汇聚起来,增进共识、形成合力,为党政决策部署提供智力支撑,为基层社会治理汇聚广泛合力。

在济南,泉城“商量”已成为全城“商量”。

像种子扎下根就会萌发巨大的力量,“商量”一旦起了头,就在潜移默化中向更广更深处延伸。

在参与“商量”后,党政职能部门意识到这是一条沟通民意,寻求“最大公约数”的畅通渠道,从被邀请参会的“赴约人”转而成为主动“商量”的“发起人”。

济南市城管局参加拆违拆临等几场“商量”后,主动找到市政协,发起一场以“提升城市品质”为主题的“商量”,在打造网红打卡地、城市美学设计、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了解群众需求,向各界问计,解决矛盾问题。

“商量”溢出效应不断延伸。在2021年成立“商量”工作室的基础上,2022年济南市城管局在内部建立“圆桌对话”机制,就市民热线中的城管业务难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涉民生实事、媒体报道中的问题线索邀请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市民群众同桌共议。截至目前,其已召开“圆桌对话”112次,现场参与人数超过3000人,共商解决问题381个。

有的社区参照“商量”做法开展“社区版商量”。钢城区汶源街道8个社区建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厅,将社区的退休老干部、政协委员、志愿者、律师等力量充实进调解队伍,推动邻里纠纷、婚姻家庭、土地权属等基层常见问题实现化解。今年,力源社区就通过“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厅,协调力源一区863户居民完成天然气安装。

“商量”理念也在扎根于人心中。济南一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邓源硕参与专题“商量”时,被“商量”务实高效的作风打动,回到企业,她将这一思路应用到工作中:企业建立了“商量”专题工作小组,每月确定一个“商量”专题,需要协调解决、征求多方意见的难事杂事,以“商量”专题的形式专题专办。

“商量”在向更富生机的土壤扩展。2020年以来,济南政协开设“青春版”商量,把“商量”的圆桌搬到校园里。截至目前,34所学校的3000多名年轻学子,通过“商量”触摸到社会治理的机制,在观察社会、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的过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自信。

第一场青春版“商量”,来自山东省实验中学、历城二中、山东师范大学等学校的8位学生代表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话题进行了商量。“通过青春版‘商量’,同学们对政协的组织形式以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解会更加深入,更加坚定制度自信和理想信念。”雷杰说,未来,这些孩子中会有人走出国门,面对大洋彼岸的同龄人,他们能把书本上抽象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切身感受,与世界交流对话。他们的“商量”经历,将汇聚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信心,点亮万千星火。

这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商量”,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也将会坚定更多人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