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小病都能保?小心直播藏陷阱!直播成保险营销新模式,产品重要条款不显眼,监管部门持续规范

2023-09-13 09:1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0659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天书

“给孩子买这个保险,一年188块钱,一天才几毛钱。”近日,在浏览各大直播平台时,记者发现随着互联网与直播产业的发展,保险公司、保险中介等机构纷纷入局,将保险产品带到了“万物皆可直播”的直播间,并与观众积极互动,促成成交。而经过调查与咨询后,记者发现保险直播销售中涉嫌存在夸大宣传等问题。而随着保险直播的逐渐升温,平台与监管部门的要求、规范也日渐升级,提升保险机构的信息透明度,引导消费者理性购买。

保险机构卖货忙

“百万医疗险”最常见

“防癌保险,全年0免赔,200万保障,亚健康和高龄人士也可投保。”“有‘三高’也能买的医疗险!最高200万防癌医疗保障,每月最低8.5元起!”近期,记者浏览各大直播平台时发现,众多保险机构、保险中介等进入直播间下场带货,而其宣传话术依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在直播间内,往往是链接中的三、四款保险产品轮番上场,观众可以通过点击画面下方的小风车、购物车等进行选购。而这其中,“百万医疗险”“重疾险”等产品的身影最为常见,多数主播更是表示百万医疗险“大病小病全都保”。9月8日,记者进入某保险公司直播间时,主播正在宣传一款“百万医疗保险”,称“小毛病、门诊也报,没有免赔额”。与此同时,记者发现另外一家保险公司的主播也在推销一款“医疗百万险(家庭版)”,购买链接中显示这款产品已经售出2.1万份,远超同时推销的其他两款产品。此外,部分直播间中也针对养宠人推出“宠物医疗险”,承诺可以“保意外受伤”“家门口看病”等。

除在直播间内宣传保险产品外,主播们也纷纷推出团购优惠、家庭保险规划等,“第二单起每单优惠20%”“多投多省”一类的标语屡见不鲜。增加福利、“立即开通增值权益服务”也成为主播提高成单率的方法,“一号链接的保险产品还有五分钟就下了”等话语也都在“变相”催促观众下单。除保险机构外,保险中介等也在直播间内兜售产品,主要通过知识分享、保险咨询等作为主要形式,“儿童保险”“储蓄险”等都是直播间的“常客”,个别直播间主播还与观众连线进行产品选择问答,为后续推销保险产品做铺垫。

销售渠道更新

宣传乱象“翻新”

直播间的营销话术“花式”诱惑着手机屏幕前的观众,但经过调查后,记者发现充满冲击力的宣传标语背后却暗含陷阱。

9月11日晚,某保险公司直播间内,主播在推销“百万医疗险”产品并称“包含所有重疾大病小病意外”。记者发现这款产品的购买链接中标注不限制疾病种类。随后,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在线人工客服“这款产品是否可以保所有疾病”,客服答复称“对病种没有限制,免责条款规定的情况除外”。记者在观看另一所保险公司的直播间时,主播也宣传“大病小病,再加意外,一个保单就搞定了”,当记者在评论区咨询“是否能保所有疾病”时,主播又加上了“责任内的疾病”这一条件。

除疑似夸大宣传外,《免责条款》《保险条款》等重要条款并没有出现在显眼的位置。在了解某“重疾险”产品时,记者在产品详情页后没有找到具体保险合同等,咨询客服后得知需点击“立即购买”并下拉页面后才可以阅读《保险条款》。在《保险条款》之后还有《免责条款》《特别约定》《投保须知》等,均为灰色小字,客户点击“本人已阅读并确认”时便会一起选中,如果不仔细浏览较难发现。

在浏览其他保险公司的官方号直播间时,记者注意到只有少数主播会主动提及“免赔额”,部分主播在消费者询问免赔额时才会回应产品的具体免赔额。而主播们力推的“百万医疗险”属于报销型保险产品,在同一保期内无法重复报销,也少有主播提醒观众不要重复购买“百万医疗险”。

监管力度持续升级

理性购买守护“钱袋子”

随着直播平台逐渐成为保险营销“新阵地”,抖音也于7月8日启动保险治理专项行动,重点针对“1元保”“低价保”等消费者持续反馈的内容进行集中治理,发现部分账号通过“1元起”“90%的人都来买”等描述夸大购买产品的低价门槛或必要性,此外还有个别账号通过发布一些悲惨故事诱导用户购买相应保险产品。对于以上账号及内容,抖音已按相关规则进行处置。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深圳监管局(下文简称“深圳监管局”)近日面向辖内各财险公司下发《关于个别短期健康险业务中存在问题及相关风险的通报》(下文简称《通报》)。《通报》显示,个别财险公司为发展短期健康险业务,将低保费、低保额、高免赔的医疗险、重疾险或免费赠送的低保额、高免赔重疾险作为“引线”保险方案进行获客,进而引导其“升级”投保常规医疗险或重疾险。深圳监管局要求辖内财险公司不得开展任何上述或类似模式短期健康险业务。而《通报》中提及的此类业务在保险行业中被称为“魔方业务”,家住市北区的市民王女士表示自己曾有类似遭遇。“我在短视频平台买了一份保险后,不停地接到保险公司的电话、短信。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告诉我保单需要完善,短信就说我有一份权益待领取,并且附着链接,我打开链接仔细看后却发现是百万医疗险。”《通报》中还介绍,此类“魔方业务”存在产品开发管理不合规、营销宣传不规范、业务经营管理粗放、费用问题极为突出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与保险销售渠道的扩展,互联网销售渠道已悄然成为保险机构保费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互联网人身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2916.7亿元,自2018年以来连续4年正增长;互联网财险保费从2018年的695.3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862亿元。此外,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30.4亿元。

随着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日渐火热,监管部门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保险时需擦亮双眼。2023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发布《关于防范金融直播营销有关风险的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一是注意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购买金融产品;二要认真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重要信息和风险等级,防范直播营销中可能隐藏的销售误导等风险;三要树立科学理性的金融投资、消费观念,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河南保险行业协会也曾发文,建议消费者理性对待直播营销行为,在购买前充分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如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除外责任、缴费要求等,树立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坚持科学理性的投资观,警惕金融直播营销中信息披露不全、风险提示不到位、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及保收益等销售误导问题,避免自身权益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