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整治“齐发力” 打造美丽乡村“高颜值”

2023-09-21 15:2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58222) 扫描到手机

编者按:好戏登场,精彩绽放,乡村振兴发展成色更足!近年来,平度大地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好戏连台,一副乡村振兴图景全面展开,为呈现关于乡村振兴的一幕幕新气象、新场景,即日起,本报全媒体推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系列报道,挖掘平度乡村振兴典型样板,展示全市上下真抓实干、奋力争先描绘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的生动实践。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郭巧玲 通讯员 朱业虎

树木郁郁葱葱,小河流水潺潺,两岸风光旖旎,公园美景如画,道路平坦干净,房屋粉刷一新……走进平度市南村镇清河新村东辛庄自然村,一股乡村振兴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态宜居乡村画卷渐次展开。

清河新村东辛庄自然村有160户,2000亩耕地,老百姓经济收入以种植粮蔬为主,为给村民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党支部采用“合作社+信用”模式,使人居环境焕新颜。

成立专业合作社,人居环境好起来

“你们看,我们的村庄就象一座大花园,而我们的家就是一个小花园,住在这样的环境中,别提多舒心了!”王女士夸起花园般的村庄时,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村前成花海.

“前些年植树造林不少,但是存活率低,年年种树不见树。”“以前村民投放垃圾不规范,河道两岸的垃圾随意堆放,人们从河边走过都要捂着鼻子,现在大家吃过晚饭都喜欢在河边散步。”说起前些年的场景,清河新村东辛庄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刚记忆犹新。

“在人居环境提升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植树绿化、卫生治理、公益设施投入等方面,仅靠集体投入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也很难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美好家园需要村民共建共治。”党支部书记刘志刚说,“2020年春党支部牵头成立青岛东辛庄社区服务专业合作社,把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合作社经营管理,把集体和农户利益捆绑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合作社选举出管理人员,明确了合作社的制度、运作模式,理事长、监事长均由已退休的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分别担任,设立出纳和记账员。村民按照个人经济状况,自愿入股,每股1000元。合作社定期通过微信等形式向社员公开股金收支状况,切实做到资金管之有法、取之有章、用之有度,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科学的制度保障模式运营的长久。

“在资金投入和收入分红方面,合作社切实保护村民和社员利益,涉及公益设施建设管理的,使用专项公益资金,做到收支平衡;在植树绿化方面,将售后所得收入按照总投资比例分配,10%归集体、90%归入股村民,以调动村民入社积极性。”党支部书记刘志刚继续说。

合作社将新村主要生产路两侧、田间地头的零星地块、河道两岸和分散的湾、沟、塘土地进行了开发,采取了“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三统一”模式,栽植了黄金槐、白蜡、海棠等树木11000棵,雇佣责任心强、懂技术的社员村民,对选苗、挖穴、栽植、浇水等一系列造林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了绿化效果。

村庄美丽宜居.

结合植树绿化,合作社又投资开展村庄道路硬化、生活污水管网铺设等工作。还把村东的一处湾塘衬砌,周边进行绿化美化,还给村民建起文化活动中心,配套文化长廊、健身器材、儿童滑梯、篮球场等,村庄的“颜值”“气质”等方面有新的改观,政策宣讲、健康大讲堂等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村庄实现“脱胎换骨”的美丽嬗变。

“现在街道干净,看不到垃圾了,环境真是好。”“我是保洁员,每天就有100多元的工资,我还是合作社社员,以后可以参加分红,生活有了奔头。”刘丕茂老人笑容满面,“现在打扫卫生,一天比一天好,大家都知道不能乱扔垃圾了,所以工作轻松了。”

拓展服务领域,搞好农灌管理

“拿卡一刷,自动浇水,还省钱。”村文书李森在自家地头的拿着一张身份证大小的卡片,然后插入机井旁的射频器上,机房井下的水泵立刻运转起来,水流顺着水管以滴管方式到达蔬菜根部,实现精准化灌溉。

据悉,这种卡全称叫做“射频IC卡”,每个农户都有一张这样卡,可随身携带,自动计时收费。农民浇地前向卡内输入一定数额的资费,浇地时设在电表上的感应装置会自动扣除相应的费用。“凭卡开机抽水,用多少电,花多少钱,一目了然。”李森说。

采取这种智能灌溉方式,节省了水电费和人工费,提高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

早在2009年,村里就争取国家立项,建设灌溉设施。但是后期由于没有管护主体,管护责任不明确,出现了“有人用、无人管,用时管、闲时不管”的现象,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水利设施发挥不了预期效益,群众意见大。

村里让合作社负责农业灌溉设施的管理、养护后,将集体资产与农民利益融合在一起,形成“集体投资建设、农民股东管水、全体村民受益”的新机制。合作社及时更换管道、清洗水井、整修用电线路,推行智能刷卡浇地。

绿树成荫.

“合作社成立以来给自家带来的很大方便,以前每逢天旱都要去争水、抢水,作物产量低,现在不用担心无水灌溉会影响粮食、蔬菜的收成了,群众对于合作社的成立非常喜欢和支持。”一位在浇地的村民说。事实的确如此,从期初村干部带头入股到现在全村过半数入股,寄托着乡亲们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期盼。

建设农机“避风港” ,改善环境解民忧

“自实行新农村建设后,最大的烦恼就是没地方停放农机具,下地干活回来带着泥,夹着土,破坏了环境不说,更怕磕碰到老人小孩,这回给新建了农机具停放场,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农机手刘京喜一边忙着将拖拉机停放到农机停放场,一边兴高采烈的说。

针对农忙季节种植户随处停放农机具易造成环境脏乱,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村党支部搜集群众诉求,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上寻求落脚点,由合作社出资,利用场院地,建设农机具停放场,按照农机具种类划分为农用车、收获机、农具等停放区,同时装有监控设备,配有了专人管理,免费提供农机户使用,确保农机具安全、有序停放。据了解,新建的农机具停放场可容纳80辆农机同时停放。

为确保种植户能将农机具全部统一停放在新建的农机具停放场,合作社将有机户登记造册,并积极宣传进入农机具停放场注意事项,让农机具停放场利用最大化,彻底解决农机具乱停乱放给群众造成的困扰,还改善人居环境,为“美丽乡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发挥信用作用,助力人居环境提升

“明天上午8点,统一进行各家各户的卫生清理活动……”日前,在东辛庄自然村村民微信群中出现这条消息。

“现在开展卫生清理活动只要村干部在微信群里一招呼,大家就会自觉相应。 ”文书李森说。

走进这个村看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穿村而过的水泥路“一尘不染”。

“之前村里垃圾成堆,房前屋后要么用来种菜养鸡鸭,要么堆杂物,村里卫生‘脏乱差’每次都要付诸大量的人力财力清理村里卫生,支出很大。自从有了信用‘积分制’,老百姓管理自家房前屋后的干劲十足,村里还制定了信用激励措施,建立完善了村规民约,下发到各户手中,让村民了解管理模式与奖罚条例,现在村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大家在这样的环境下住的也舒心。”村民刘女士说起了村庄的大变化。

村党支部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信用积分管理实施细则》,将具体治理任务与信用积分加、减相挂钩,进一步明确治理内容。明确门前“三包”制度,直接与每家每户的信用积分挂钩,村里每月从居室净、庭院净、房前屋后净、沟边田间净这“五净”开展评比,每月不定期进行检查评定打分,积分又牵扯到村里的各项福利,时间久了,村民自家门口随时清理也就成了习惯。

这样村里不设专职环卫保洁员,只设2名垃圾分类收集员,负责农户日常产生的垃圾收集及分类工作。村庄日常保洁都是由各家各户自行负责,农户自己将房前屋后的“四大堆”、杂物、农业废弃物、垃圾等自行清理干净,长效保持。

东辛庄党支部采用“合作社+信用”治理模式,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升级提供新路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持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我们村还成立青岛地多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在进行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托管,让老百姓在共享美丽宜居环境同时,收获更多经济红利。”党支部书记刘志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