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丨跨越35年时光,三封信,让郑渊洁童话照进现实

2023-02-15 22:5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5172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刘金震

1988年2月14日,当时山东省崂山县夏庄镇华阴小学六一班的周萍同学给“童话大王”郑渊洁写了一封信,向他请教关于童话和神话的问题,并希望得到他的回复。当时每天收到无数小读者来信的郑渊洁虽没能及时回复,却将信珍藏了起来,35年后,又一个2月14日,郑渊洁为周萍写了回信,并发布在微博上,希望周萍能看到。

回信

不使用微博的周萍并未在2月14日完成与郑渊洁的时空之约。2月15日,半岛都市报记者几经辗转,终于找到周萍。周萍虽然没能成为作家,可她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饱有对于阅读的热情,难掩对收到回信的激动。周萍回信一封并拜托半岛记者微博回复。看到回复,郑渊洁留言:“感谢《半岛都市报》今天让在外企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周萍看到了我的回信,奇迹再次降临。”

郑渊洁微博

35年前写信的小学生,终于找到了

2月14日,“童话大王“郑渊洁在网上晒出一封手写的回信,收信人为“崂山县夏庄镇华阴小学六年级一班周萍”。

35年前,1988年2月14日,当时六年级的周萍给郑渊洁写了一封信,并期待他的回复。35年后,回信终于来了。网友们在郑渊洁微博热情评论转发,希望35年后的周萍可以看到,来赴郑渊洁的时光之约。

周萍原信

但是,2月14日,周萍并未出现。

时隔35年,行政区划早已调整,当年的崂山县已经成了崂山区,曾经的夏庄镇已经成了城阳区的夏庄街道,曾经的华阴小学也在时光里变迁。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周萍,到底会在哪里?现在又在做什么?2月15日,几经辗转,在城阳区夏庄街道工作人员帮助下,记者终于联系上了周萍本人。

“今天上午,亲戚一直在找我,落实是否是我写的。好像一下出名了,稍微还有点紧张。”说起郑渊洁的网上回信,周萍掩不住内心的欣喜。毕竟,这封信写于1988年2月,掰着手指头算下来,前前后后都35年了。周萍坦言,时间隔得比较久远,猛然间回忆起这封信,其实印象已经没有那么深刻了。

直到亲戚发来信件照片,周萍看到信件内容和风格,尤其工工整整的笔迹,一下子就找到了当年的影子,也把记忆拉回到小学时期。当时,农村上学年龄较晚,写信时正在上六年级,恰好是周萍13岁的时候,转眼间如今已48岁。“郑老师回复有些晚了,耽误了一个童话作家。”身边朋友跟她开玩笑。

周萍

跨越35年的缘分,奇迹再次降临

周萍坦言,虽然时隔几十年,收到郑渊洁回信的她依然很激动。她开玩笑地告诉记者,“担心小读者没有成为作家,会让郑老师觉得失望。”

由于平时忙碌于工作,周萍没有微博账号,但她想表达自己的欣喜,向郑渊洁表达感谢之情。周萍说,她35年前写的那封信,只是代表了如她一样的任何一个小孩子都会有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郑渊洁手写的这封回信,其实也是针对众多的小读者的疑问。

周萍回信

周萍想告诉郑渊洁:“即便科技飞速发展,您的作品会保留,而且有更多的读者,影响着更多的人。”她也希望,郑渊洁用更多好作品影响更多人。

没有微博的她,写信希望通过半岛表达欣喜和感动。她在回信中写道:童话故事被赋予的丰富的人类情感和想象力启示我们:现实生活虽然不是童话,但是每个人都应保留一份童心,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秉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能在黑暗的时候仍然找寻到光会来的方向。

15日下午,半岛记者替周萍回信后,郑渊洁在微博回复:“感谢《半岛都市报》今天让在外企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周萍看到了我的回信,奇迹再次降临。郑渊洁也重新编辑了微博内容,加上了周萍最新的回信和半岛都市报的报道。

这一回复让周萍觉得更加惊喜。在周萍看来,“郑老师的回信不是回给我个人的,也是回给千千万万的小读者,自己只是被有幸选中的那一个。激励更多的孩子在人工智能开始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坚持学习,这才是这件事真正的意义。”

周萍小时候写的日记

怀着求知心情,满心好奇求教

“什么是童话,什么是神话?”“在写童话时应注意些什么?”写给郑渊洁的信里,周萍用工工整整的笔迹,一口气提问了多个问题,基本都是围绕写作展开。如今,在青岛崂山一家外企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周萍,再度回想写信时的心境,也只能努力地回忆着,尝试找回当时的念头。

其实,周萍小时候就喜欢读书,也喜欢写日记,属于喜欢思考的孩子,阅读涉猎面比较广泛,童话故事是其中一类。

当时的华阴小学不大,坐落在一座山旁边,老师朴实、有责任感,也鼓励她对于写作的热爱。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老师鼓励周萍对外投稿,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学生学作文竞赛中,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的成绩,至今周萍还保留着这张获奖证书。

周萍作文证书

“在老师鼓励下写的信,还是说自己主动写了信,现在已经记不太起来了,但是,写信时肯定怀着求知的心情。”周萍告诉记者,她从小就是爱思考的孩子,有比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看到人家写东西好,就想知道写作的奥秘,通过知名作家找到答案,一心想把自己的作文写好。”现在回头看,信里的问题稍显稚嫩,“还分不清童话和神话的区别。”

一次精神交流,带来启发和思考

周萍告诉记者,信件当时寄出没收到消息,随着时间流逝也就渐渐地淡忘了。虽然没有走上作家的道路,可这些年,她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时隔35年收到郑渊洁的回信,她既惊喜又非常感动。只不过,当年那个懵懂的写信女孩,在人生阅历中有了更多感悟,也已经不复当年的那个模样。

郑渊洁始终保留了信件,甚至35年后给她回了信,这让周萍敬佩和感动。她心里非常明白,正如郑渊洁信中所说,“当时写信的小读者比较多,已经记不清是否给周萍回了信。”周萍说:“每个人的一生可能经历多次搬家,很多东西可能在搬家时都会丢掉,可是他一直保留着读者的信,说明非常珍惜自己的读者。”

在这封简短的回信中,郑渊洁回复了她的问题。从未蒙面的两个人之间,因回信有了一次精神交流,让周萍觉得于自己很有启发。“对于当下火热的ChatGPT,从一个作家的角度,郑老师肯定有很多思考。”他在信中写道,“随着ChatGPT等的问世,作家这个职业可能会消失。但写信会永恒。”周萍认同地说,写作是基于真情实感的表达,字与句之间需要丰富的情感,这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

热搜

人和人之间的温度,不可替代的亲切感

2月14日,郑渊洁在微博贴出给周萍的回信。

2月14日晚上,半岛都市报官方微博、半岛新闻客户端等对此进行报道,寻找周萍。

2月15日10:01,郑渊洁在评论区转发半岛都市报的报道。

2月15日17:12,在寻找到周萍并拿到她的回信后,半岛都市报记者在微博给郑渊洁留言,贴出周萍的回信。

2月15日17:21,郑渊洁再次转发半岛最新文章,并留言感谢《半岛都市报》让在外企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周萍看到了我的回信,奇迹再次降临。

整个过程中,无数网友互动。“郑渊洁回复35年前青岛小学生一封信”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15日晚上7时许,阅读量达到237.9万。

当看到周萍的回信时,网友们激动不已,纷纷留言。

“好棒的结局!”

“跨越时空,依然听到回响,见字如面,这是书信特有的浪漫。”

“1988年书信很慢,绿邮筒绿皮车大概要逛游一个礼拜才能收到信。用签,信封,两毛钱的上海民居邮票,见字如面……如今已经是童话。“

“郑叔叔,我也想跟您写信了。“

“你俩都是幸福的“……

半岛都市报记者留言:见证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开心。

郑渊洁回复:感谢《半岛都市报》记者,辛苦。

郑渊洁给周萍回信时,Chat GPT正在线上线下被热烈讨论着,人们讨论着各种可能被人工智能代替的工作。

郑渊洁表示:作家这个职业未来可能被类似Chat GPT的人工智能取代,但是写信会永恒。因为人希望保留和真人交流的亲切感。

评论区,郑渊洁回复半岛。

珍藏的百万封读者来信,是金矿

在郑渊洁给周萍回信的这条微博评论区,他的读者们在热烈讨论着他的那些信。“郑兄那几座装满书信的房子,就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博物馆。”“郑叔叔,这些信是您最大的财富,这笔财富承载了整个80后的童话世界,我小时候家里唯一的童话书就是《十二生肖》,我每年暑假都会反复看,有太多回忆了,可惜回不到那个纯真的年代。”

郑渊洁在回复中表示:这百万封读者来信,对于我,是金矿。

翻看郑渊洁半年可见的微博,除了给周萍的回信,还有两条给其他读者的回信,信都是30多年前写的。

郑渊洁在他发表的《郑在寻找之十全十美》一文中,解释了自己的这一行为。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郑渊洁收到过数十万封小读者来信。

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中国互联网尚未普及,由于郑渊洁作品发行量巨大,很多小读者看完郑渊洁的作品给他写纸质书信,这样的信数以百万计。

2003年以后,互联网进入中国家庭,郑渊洁收到的传统信开始少了。曾经有一段时间他为无处收藏它们发愁,也萌生过扔掉一部分的想法,可是他担心扔掉诺贝尔奖得主儿时写给自己的信,于是决定全部收藏。为此他购买了一套房子专门存放这些信。

2010年2月郑渊洁开始写微博,经常有网友给他留言说他小时候给自己写过信。当年11月7日,他突发奇想,从十几年前的数十万封小读者来信中随机抽取十封信,每天找一位,看是否能找到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的他们?他想让自己和青年人相信生命历程中会有奇迹出现。相信奇迹就是相信自己。然后,十人全部找到,奇迹实现。

郑渊洁在文章最后说: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如今写信的人越来越少。对于每个人来说,这其实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当你老态龙钟的时候,看昔日的信,或许能使你返老还童,而面对一部当年你使用过的手机,你的大脑可能一片空白。

让我们从今天起,提笔写一封信吧!信是美酒,时间越长越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