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人数上升,有人开始盲目买这种药……医生紧急提醒:乱吃更可怕
最近一段时间
支原体肺炎被家长们刷屏了
刚开学就有不少孩子因为感染入院
现在不仅是孩子
不少成年人也顶不住支原体肺炎感染入院
10月17日早
话题“阿奇霉素”登顶微博热搜
但这种药可不是随便吃的
儿童和青少年为感染高危人群
个体症状表现不同
据上观新闻此前报道,支原体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原核生物,仅有0.2~0.3mμm,没有细胞壁,只有细胞膜,因此在微生物的世界中它算得上是“裸露”的,这使得它极其微小又具有高度多形性。由于微小和灵活性,它有时会成为引发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元凶。
肺炎支原体的“家”通常是人的呼吸道,包括鼻子、咽喉部和肺部,这也是为何支原体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的原因。支原体感染者是最主要传染源,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会形成含有这种细菌(病原)的飞沫,其他人吸入就会被感染。一般来说,感染潜伏期较长,可达1至4周。急性感染后,携带持续时间可达7周,因此很难预防交叉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任何季节,北方地区秋冬季更多,南方地区则是在夏秋季更为流行。在学校和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交叉感染的风险更高。儿童和青少年是感染肺炎支原体的高危人群,但成年人等其他年龄段人群也可能受到感染。
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存在一定周期性,每3至7年会迎来一个高峰,每次的流行高峰可长达1年,流行高峰年份的发病率可达到非高峰年份的数倍,而上一次的流行高峰就是2019年。
不仅如此,过去4年间,学校和社会实行严格防护措施,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出现明显低谷,在此期间,孩子们既往感染肺炎支原体时,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已经消失,这让免疫系统无法及时识别和消灭肺炎支原体,被它“趁虚而入”,引起肺炎等较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儿童可能只表现出轻微的症状,另一些则会表现得更明显。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肺炎支原体感染表现症状各有不同,缺乏快速、准确的化验方法。因此,判断儿童是否感染肺炎支原体还需要依赖医生综合分析。
具体说来,医生会考虑患者年龄、患病季节、当地流行病学概况、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各种信息来判断,并尽快提供正确治疗。如孩子查出来是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但没有任何症状,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如有症状,医生通过检验和影像学检查怀疑感染肺炎支原体,通常会首先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等),这是目前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如患儿在服用这些药物进行正规治疗72小时后仍然持续发热,症状没有好转,或胸片检查显示没有改善反而加重,则需要考虑是否耐药或同时感染其他病菌,应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帮助患儿尽早康复。一般来说,轻症患儿一般不需要住院,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家长应确保患儿充分饮水、充足休息。咳嗽明显的可酌情使用止咳药物,伴喘息可依据医嘱在家中行雾化治疗。如患儿确诊感染肺炎支原体,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传播给其他家庭成员,定期洗手、避免与其他人亲密接触等。
但阿奇霉素等药物
也不是对每个个体都有效
“耐药肺炎支原体”应调整用药
门诊常会遇到“宝宝阿奇霉素治疗3天了,还是有高热怎么办?”,这时就要考虑是否存在“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一般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48小时后,大多患儿能退热。如仍有持续发热,可能是大环内酯类耐药型肺炎支原体感染,同时也要考虑肺炎链球菌、病毒等其他致病微生物的共同感染。
感染“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进一步的抗肺炎支原体药物包括:
(1)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但可能导致牙齿发黄或牙釉质发育不良,推荐用于8岁以上儿童。(2)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由于其可能导致关节和肌肉发育不良,在18岁以下儿童中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对于常规治疗无效,已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大量胸腔积液、严重缺氧、坏死性肺炎、肺栓塞等),应当在征得家长知情同意后尽早使用。
其他治疗还有:1、糖皮质激素对急性起病、发展迅速且病情严重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尤其是重症或难治性肺炎可考虑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通常是安全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2、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术支气管镜的治疗:主要是局部灌洗,通畅气道的作用。对怀疑有黏液栓堵塞和塑型性支气管炎的重症患儿应尽早进行,以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医生提醒,市民如果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应及时就诊,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不规范的混搭用药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导致死亡。
支原体肺炎有后遗症吗?专家:一般预后良好
北京儿童医院小汤山诊疗中心副主任护师张洁称:“支原体肺炎病程多在2周左右,一般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少数可发展为危重症,常以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