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50平的房子要3000多元供暖费 远洋万和城业主盼降价

2023-11-03 10:52 信网阅读 (2482366) 扫描到手机

远洋万和城供暖事宜相关通知。(来源:受访者)

信网11月2日讯(记者 谷正原)10月30日,信网报道了城阳区一公寓小区供暖费用偏高。市北区远洋万和城公寓的业主们也面临着同样的烦恼。作为第一年供暖的新小区,业主们十天前才得知供暖价格,“B座每平方米52.34元、C座4.7米层高的户型每平方米64.54元”的价格远超大家的预期,也明显高于周边的公寓小区。对此,供热单位青岛能源热电集团第二热力公司(以下简称“第二热力公司”)表示,远洋万和城将采用电力清洁能源供热,供热价格依据的是工商业用电峰平市电价加权后的平均价格。

远洋万和城公寓首次供暖  不到50平方米的房子得交3000多元

远洋万和城的公寓是个纯商业性质的项目,交付时就已经铺好了地暖。2022年9月交房后当年并没有供热,所以今年相当于是小区的第一个供暖季。10月20日,小区的物业服务中心贴出了供暖通知,业主也第一次知道了供暖费的收费标准:B座每平方米52.34元,C座4.7米层高的户型每平方米64.54元。据了解,远洋万和城的主力户型是40-49平方米的房子,“我家不到50平方米,今年供暖费得3000多元。”业主李女士算了供暖费之后,直呼“太贵了!”

而更让业主们感到奇怪的是,另一个相距不到2公里的公寓小区供暖费只有每平方米48元左右,而且两个小区都是第二热力公司供暖,“同样的房屋性质,同样的供热单位,怎么差别这么大?”

从业主提供的购房合同看,远洋万和城使用的是“自建供热”,但在看到供暖通知前,大家对小区的供暖方式、供暖单位、供暖价格等信息都一无所知,甚至连小区要采用电力这种清洁能源供热的方式,还是业主打了通知上的电话以后才知道的。

“使用清洁能源供热是有节能和投资补贴的,按理说有了补贴之后,供热单位能降低成本,那能不能让我们这些普通居民也享受到补贴的好处?”在李女士看来,供热单位的运行成本降低,相应的居民需要承担的供暖费也该“打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供热单位直接拍板定价。

远洋万和城。(来源:信网记者 谷正原 摄)

开发商选定了供热单位  供暖价格以工商业电价为基础

“现在距离正式供暖还有半个月,不知道我们小区的供暖费还有没有下降的可能?”李女士说,自己注意到信网此前报道了城阳区一公寓小区供暖费高,但经过协商后稍微降了价的情况,也希望第二热力公司能够听取一下大家的意见。

10月31日下午,在同和路社区委员会的办公室里,远洋万和城的开发商海骏置业、供热单位第二热力公司、浮山新区市场监管所以及50多名业主代表坐在了一起,希望将今年冬天小区供暖问题协商好。

海骏置业的赵经理介绍说,远洋万和城是在2020年开始销售的,但是在2022年5月才与第二热力公司签订了运营管理合同,合同期限为20年。“我们在选择供热招标时,选择的是报价最低的第二热力公司。大家提到的附近另一个公寓小区,我们也了解过,但不同楼体的设计不同,供热耗能不同,运营成本自然就不一样,所以无法实现完全一样的收费。”赵经理表示,如果业主对供热的价格有异议,可以选择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评估,“或者大家可以自己另找合适的供热单位。”

而根据第二热力公司提供的价格说明,远洋万和城的供暖定价是依据工商业用电峰平市电价加权后的平均价格,而如果后期工商业电价有政策性调整时,供暖价格也会相应调整。

同和路社区委员会组织调解。(来源:信网记者 谷正原 摄)

供热定价参照市场化原则  开发商和供热单位都愿意再协商

商用性质的公寓楼在购买时的确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算上商用水电等后期不可避免的开销,住公寓的生活成本并不低。就像是供暖费用,公寓楼不像住宅一样有收费“上限”,而依据2015年《青岛市供热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新建公共建筑的供热由开发建设单位和供热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及《青岛市物价局转发山东省物价局关于清洁供暖价格政策进一步完善集中供热价格政策的通知》(青价格〔2017〕31号)规定:“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范围内区域清洁供暖价格,由供用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协商确定”。

虽然64.54元的价格是远洋万和城开发商与供热单位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协商的结果,但明显高于同区域内其他公寓项目的价格,还是让业主难以接受。对此,同和路社区委员会工作人员表示:“有关单位承诺将于本周内给出答复,群众利益无小事,接下来社区也将继续以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持续跟进远洋万和城供暖相关工作,尽快促使供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确保居民满意和顺心。”

同时,开发商及供热公司均表示,会将业主的意见汇总上报至公司领导,并于本周内给出最终答复。

使用清洁能源供热是大势所趋,在满足了居民冬季供暖需求的同时,更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但要算好这笔“生态账”的同时,也要帮助居民算好“经济账”,不能因为供热方式变得更环保,而加重了居民用热的负担。信网也会对此事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