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位老师23个娃儿,“最美山村小学”在青山

2023-11-03 20:5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954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陆金星

崂山青山村,被称为“最美渔村”。村旁,有一所青山小学,背靠绵延的青山,面朝湛蓝的大海,被称为“最美山村小学”。

青山小学现在有23名学生,老师13位,两名安保人员,三位食堂大厨,学生们受到老师和工作人员的“贴心”照顾,整个校园,就如同一个大家庭般。

11月2日,记者走进青山小学。在校园里,课堂上,操场上,都可以感受到师生们的快乐,但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让大家不得不面对:青山小学,明年还会在吗?如果在,那后年呢?

四合院里的快乐校园生活

青山小学的孩子们,日常活动范围在一处四合院中。

院子中心有一棵40余年树龄的雪松,和普通向上生长的雪松不同,这棵雪松在空中向四周伸展,偌大的树冠像给院子撑了一把绿伞。

院子四周是一圈儿平房,所有的学生教室、教室办公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培训教室、心理咨询室、热水间、机房等等,都在这一个院落里。

学生们在操场做课间操

最近,网上在热烈讨论一些学校下课10分钟形容虚设的问题。这一问题在青山小学根本不存在。下课铃声一响,呼啦啦,学生们从教室里冲出来,也分不出是哪个年级的,然后就看到一群孩子在院子里追逐、打沙包。

“我,他,还有他都是四年级的,还有一个同学在班里,他们都是五年级的。”一个胖乎乎的男生一边忙着打沙包,一边给记者介绍。

孩子们玩得热火朝天时,一声上课铃响,院子里瞬间就没了人影。教室办公室或在学生教室隔壁,或在对门,老师们离开办公室进到教室,也都是一眨眼的功夫。

四合院靠近大海的一面,是学校老的校门,因通往校门的台阶陡峭有安全隐患,这一校门平日里并不启用。刚一走到校门方向,就能感受到呼呼的海风。穿过一条两边有校史介绍的走廊,面前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绿树、红瓦、蓝天、碧海,那一刻,希望时间可以静止。

当然,学生们的活动区域不止这处四合院。体育课和大课间的时候,他们有崭新的塑胶操场可以去。前一阵,学校还在这儿举办了秋季运动会,每个班都走了方队,操场上一面升起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在山海之间特别醒目。

中午吃饭时,洗手的水龙头处都不太需要排队。采访那天,学校的午饭很丰盛,三菜一汤,有水煮大虾、五花肉白菜炖豆腐、炒土豆丝、紫菜银耳汤,主食是豆沙包和馒头,还有酸奶。厨师林先团在这里工作了8年,他说孩子们的饭一个星期都不重样。

林先团在青山小学干了八年厨师了,他做的大虾出锅

吃完午饭,各个教室的门帘就放了下来,孩子们进入午睡时间。有把椅子拼一起当床的,有在地上铺垫子的,孩子们的午睡主打一个怎么舒服怎么来。

一对一的课堂有多么幸福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上午第二节课,音乐教室里传出稚嫩的童声,上课的只有两个孩子。

“腰板坐直,我们再来一遍。”音乐老师盛玉英弹着钢琴,两个男孩坐在她身边跟着唱。“唱高了,听琴的声音,注意第一个音,唱,不要唱高了。”一个男孩子唱得很卖力,但明显跑调了,盛玉英很温柔地引导着。“非常棒,声音洪亮,比以前好多了。”孩子有了进步后,盛玉英又及时表扬。

音乐老师盛玉英为两名学生上课

两个孩子越唱越兴奋,后来又根据歌词加上动作,一边比划一边唱,又是拍手、跺脚练节奏。这样的场景,如果家里有孩子上过一对一的声乐课,会感到无比熟悉。

上课的两个孩子是一年级一班的隋润泽和隋翔达,两个人是堂兄弟。一年级原本有三个孩子,因为一个孩子身体不适没能上学,一年级就被兄弟两个“承包”了。上体育课时,偌大的操场上,也只有体育老师和兄弟两个一共三个人。

第四节的美术课,美术教室里一共四个孩子,他们是六年级的毕业班学生。三个女生和一个男生一起走过了将近六年小学时光。这节美术课是橡皮泥制作,四个孩子的作品各有特色,男孩子喜欢捏恐龙,女孩子的作品则是可爱的小兔子、小章鱼等等。美术老师穿梭在四个孩子中,非常游刃有余地给每个孩子指点一二。

青山小学校长宋伟告诉记者,学校现在一共有23名在校生,一年级3名、四年级5名、五年级11名、六年级4名。学校老师一共有13名,安保人员有2人,食堂工作人员有3人,在学校里,孩子们受到老师和工作人员们无微不至的照顾。

“我们学校有个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几乎不说话,字也不怎么能写,到了小学后,过了段时间像换了个人一样。”宋伟说,当时学校搞幼小衔接活动,这个孩子幼儿园的老师来到学校看到这个孩子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想到孩子变得那么好。

宋伟说,青山学校孩子很少,学校对每一个孩子都很负责。

把学校当成家一般的感觉

上午第四节课,一年级的两兄弟去操场上体育课了。班主任辛素青拿着一把小刀在教室的地上刮着什么。

“地上有几个小黑点,可能孩子吃饭啥的踩在脚上踩回来的。”辛素青很执着地把那几个小黑点给刮干净。

1975年出生的辛素青,在青山小学的老师里属于比较年长的。辛素青是土生土长的王哥庄人,当年考上青岛师范学校,1995年毕业后回到王哥庄小学任教。2018年,辛素青主动申请来到青山小学,并答应校长,只要学校不撤会一直在这里。

辛素青选择来青山小学,也是因为一种山村情缘。她的丈夫李建伟1995年从青岛大学毕业后,来到山里的黄山口中学连续工作了11年,把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山里的教育。而现在的青山小学,就是黄山口中学撤校后搬迁过来的。

来到青山小学六个年头,辛素青越来越有把学校当家的感觉,对于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很强,也把学生当孩子来养。午睡时间,她把六把椅子相对摆好,就成了一张简易的床,然后铺上小棉被、放上小枕头,两个孩子吃完饭就钻进了小被窝。

六年级一共四位同学,他们在美术课上制作的手工作品

长时间的生活中,孩子们之间也都有了亲人般的感受。学校里有个男孩子腿脚不利落,吃饭时,男孩子坐在饭桌旁,同班的男生很自然地问他要吃几个豆沙包,帮他把饭打好放在面前。

“这个孩子,同学们习惯照顾他,老师也是。”宋伟告诉记者,去年学校搞了个校外实践活动,参观科技馆,这个孩子的家长也跟着去了。孩子走路不方便,明显跟不上队伍,孩子家长还没做什么,老师打听到馆里提供轮椅服务,立马就找了辆轮椅,推着这个孩子参观。

一年级的两个小学生,在校园里很是放飞自我,他们说,哥哥姐姐们都会陪他们玩儿。

山村小学里老师们的坚守

“学校近几年软硬环境确实提升了很多,但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宋伟说,作为老师,很多都想上那种大校、名校,那样的学校对老师的发展会更好一些,但是青山小学的老师都无怨无悔,“留在青山,都需要一份教育情怀。”

高正森是青山小学的副校长,也是学校的英语教师,常年带毕业班。高正森2001年本科毕业后参加工作。

2002年,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年轻的高正森响应街道教育中心号召,主动申请到崂山区最偏远的山区学校黄山口中学任教,从那一年起便开始了他21年扎根崂山区最偏远学校的任教之旅。

五年级的学生最多,有11名,英语老师顾安祥正在上课

2015年黄山口中学撤点并校,高正森毅然选择留在大山里的青山小学任教。“因为在这3年里我感到山里家长的淳朴、山里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感觉到地处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风景区腹地应该有一所优质的学校。”高正森说,自己决心再次留下来。

在山里任教,每天来回40公里的路程。刚进山里工作的那几年,特别是下雨下雪天令高正森终生难忘。每天早晨六点十分,天刚蒙蒙亮就从家里骑着摩托车出发,碰到下雨天虽然全副武装但是等到了学校身上已经湿了半截,只有穿着让雨水浸湿的衣服走进课堂。最可怕的是下雪天,40分钟的路程得走一个半小时。

“那时候的山里路况不好,拐弯又多所以根本就不能跑快,一跑快马上滑倒。”高正森说,自己骑摩托车期间一共滑倒3次,好在有惊无险只是受点皮外伤。这21年里,刮风、下雨、大雪、塌方,高正森全遇到过,但他觉得这21年是自己最好的时光。

为让大山里的孩子说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在山里任教21年,高正森一直担任学校英语教学。

“在刚来山里的那几年,我发现山里的孩子英语发音不标准、学习兴趣不强、学习氛围不浓。”为了解决这几个问题,高正森上网查阅各种资料,找到了原因和解决办法,他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以兴趣为突破口,实施情景化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学英语的乐趣,让每名学生爱上英语课,爱上学英语。课下他主动用英语和学生交流,渐渐的校园里会听到学生时不时的运用英语的声音。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他让学生课下积极阅读英语读物。但由于学校英语读物有限,高正森自费为学生购买了英语读物。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他对后进生进行单独辅导,有时候辅导时间晚了,会开着车把学生送回家。通过21年的不断努力山里孩子的英语水平一届比一届好。

山上山下学校的选择

“孩子入学之前,家长们会有各种顾虑,觉得我们山上小学学生太少,不利于学生发展,但是一旦把孩子送进来,家长们就会很满意,满意率调查,我们学校是百分百。”宋伟表示,青山小学虽然小,但是学校发展是“小而不粗,小而不俗,小而致远。”

同学们一起吃午餐

宋伟很自信地表示,学校软硬件设施都不比山下的学校差,学校有班班通,老师们都可以网上教研,即使是美术、音乐、体育这样的副科,也都是科班老师执教。

但是,山下学校对于学生的吸引是客观存在的。青山小学目前的二三年级都是没有学生的,但本来,三年级有三名学生,但在学校上了两年后,集体转去了山下的晓望小学。

“转学的原因不是觉得学校不好,而是一名学生的弟弟今年上小学,要去晓望小学,家长没办法两边送,学校也理解,就同意了孩子的转学要求。”宋伟说,一个孩子转了后,另外两个孩子太少也不太好留,就由学校出面全部转到了晓望小学。

“这几年一直在传青山小学要撤了的消息,所以新入学的孩子家长,就不太想让孩子中间再折腾一次,而选择直接把孩子送到山下的晓望小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学校高年级的孩子都很稳定,但对于新生入校,家长们顾虑确实比较多。

对此,宋伟表示,今年暑假,崂山枯桃小学撤并完毕,最后一个和青山小学作伴的学校也没有了。像青山小学这样小规模的学校,崂山只剩这一所。

“我们理解撤点并校的大趋势,但是如果青山小学真的撤了,那我们会从心里感到惋惜。”宋伟说,青山小学片区,正常生源在每年20到30人,如果这些学生都能正常入学,那青山小学在校生就是120到150人的规模,是非常合适的。

“学校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宋伟说,就像城市里有高楼大厦,山村里有宁静小院,在山里找一个青山小学这样的地方不容易,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如果能作为一个保留点也很有意义。

辛素青在操场上经常会盯着那面五星红旗,她觉得,在这样一个地方,每个星期,有那么一些孩子,郑重地把红旗升起,是一件很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