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质不断改善,清水绿岸明显增多,李村河、灵山湾获评国家级案例!青岛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

2023-11-15 20:2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342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亚梅

11月15日下午,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由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围绕“青岛市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 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进行发布。

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全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

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青岛市国省控地表水断面共有20个,其中国控14个、省控6个,市控地表水断面46个,分布在大沽河、白沙河、李村河、北胶莱河、泽河、南胶莱河、白马河、风河、墨水河、云溪河、嵯阳河等11个流域。

“十四五”以来,全市重点河流水质不断改善,水生态功能逐步恢复。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20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全部达标,水质均达到Ⅳ类及以上,在2020年历史性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的基础上,V类及以下水体自2021年起连续保持清零。14个国控地表水断面中,Ⅲ类及以上优良水体比例71.4%,同比增加7.1%,较2020年提升了21.4个百分点。全市46个市控断面基本消除劣V类。市民身边的清水绿岸明显增多,李村河获评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目前,我市共有16处城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其中,作为我市城市供水主要来源的棘洪滩水库(供水量占比约60%)水质达到Ⅱ类,优于国家Ⅲ类目标要求,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得到巩固。河道黑臭水体不仅损害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我市首批排查发现的14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治理。每月组织对已治理黑臭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实行动态监管,避免出现水体返黑返臭。开展建成区城市黑臭水体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和日常巡查机制,工作重点由“治”转为“管”,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为市民创造出更多优质亲水空间。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湾长的三级湾长体系,对全市海洋生态环保工作实施顶格协调和统一指挥。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巡湾3049次、里程1908公里。全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青岛灵山湾获评首批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第一名。

城市再生水利用总量达到3.1亿吨/年,利用率达到50%以上

强化规划统筹引领。系统编制实施全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出台《青岛市进一步提升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对全市国省控断面所在的11个水体20个断面制定了治理保护方案,“一河一策”精准施治。

精准管护水源地环境。立法先行,依法保护群众的“大水缸”,出台了新的《青岛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织密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安全网”。印发实施《青岛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在全省率先完成新一轮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调整及勘界立标等工作,水源保护区划更加科学、精准。突出实战效果,在崂山水库、小珠山水库、尹府水库等水源地组织开展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保护与预防并重,切实守牢水源地环境安全底线。

实施流域综合整治。围绕李村河、北胶莱河、大沽河等重点流域,以截污治污、河道清淤、中水回补和河道生态修复为主,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去年,重点推进实施了北胶莱河昌平路桥上游人工湿地、灵山卫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等33个水污染防治工程,今年正在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河道综合整治等方面的50个重点工程项目,实施重点环节或节点配档管理,夯实全市水环境保护基础。

提速推进“两清零一提标”。开展青岛市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三年攻坚行动,已完成市政污水管网排查约6160公里,改造市政雨污合流管网49公里,完成685处雨污管网缺陷问题和177个雨污合流管网建筑小区改造。自2022年以来,已完成即墨即发污水处理厂、平度崇杰污水处理厂等4座城市污水处理提标改造项目,以及城阳区“五水绕城”生态环境提升中水回用、西海岸新区龙泉河污水厂再生水利用等工程,全市城市再生水利用总量达到3.1亿吨/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

防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以河湖、海域周边为重点,以“优质化投入、清洁化生产、资源化利用”为主要内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全市化肥农药年使用量持续保持“负增长”。其中,2022年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为24.6113万吨和0.4979万吨,比上年分别减少1.15%和2.49%。建成具有贮存、转运、无害化处理等功能完善的废旧地膜回收站340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232个,覆盖所有涉农区(市)、镇(街)、村(居),农业废弃物实现了统一收集、运输和处理。全市2700多个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配建了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并正常使用。采取沉淀(堆肥)发酵还田、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生产沼气(生物天然气)和加工有机肥等方式,对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全市每年畜禽粪污利用量达646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5%。

6174个入海排污口整治全面完成,根治陆源污染入海

排查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综合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水下机器人以及现场核查相结合的“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手段,排查河流153条、湖库22个,创新实施“排查、监测、交办、溯源、整治、销号、核查、监督”八步法工作机制,完成全市772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同步建立入河排污口动态排查评估和雨后加密监测制度,促进入河排污口工作走深走实。按照“取缔一批、治理一批、规范一批”的要求,6174个入海排污口整治全面完成,根治陆源污染入海。

丰富水环境管理手段。落实好横纵结合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断面78个(有52个实行市区之间纵向补偿,14个市域内跨区界断面实行区与区之间横向补偿,另外12个为跨市界横向补偿断面),运用经济激励约束手段,撬动辖区治污积极性。严格水环境执法,坚持“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在推行网格化执法监管基础上,实施联合执法、交叉执法,“十四五”以来,查处涉水违法排污行为86个,处罚金额2212 万元。提升水质精细化、自动化监测水平,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54处,实现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人工加密监测及有条件的断面水质自动监测两个全覆盖。创新水环境智能化监管新模式,打造全市水环境监控管理的智能化综合信息系统,不断提升全市水生态环境管护的工作效能。

保护水生态、治理水环境,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关系群众福祉。干净的水、清澈的河流、碧蓝的大海是青岛的骄傲。下一步,青岛将持续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保障全市水环境的“长治久清”,让一波碧水滋养美丽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