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 全市证明事项已缩减至728项!全市214家医疗机构实现115个项目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2023-12-07 21:0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2422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新生婴儿社保、医保、落户等多个事项线上联办,“最少跑4趟”变为“一次办好”;学龄儿童户籍、常住人口、不动产等14项数据全部接入招生平台,入学报名“零跑腿”“零证明”;施工许可所需提交材料由原来的7项缩减至0项,企业“零材料”申报……在青岛,“高效办成一件事”让每一个办事群众感到便捷、舒心,正在向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拓展。近年来,市大数据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政务服务、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简政便民改革举措,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让群众方便、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

全面取消“奇葩证明”“循环证明”

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不断推进“一网通办”改革,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全面推进流程再造、系统重塑,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除纳入“网上可办”负面清单的事项外,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持续保持100%,“爱山东”上线特色服务应用306个,累计提供服务1000万人次。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连续4年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全面取消“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和无法律依据的证明事项,目前全市证明事项已缩减至728项。汇聚277类690余万条电子证照数据,实现13224项政务服务事项可使用电子证照证明办理,打造了53个“无证明”典型应用场景,本市成为全国电子证照联动应用数量最多、成效最显著的城市。

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汇聚融合数据总量超2000亿条

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不断加强政务数据统筹,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破除部门间数据壁垒,建成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汇聚融合数据总量超2000亿条,年数据交换共享超3000亿条次,支撑等162个部门189个系统的用数需求,以数据创新应用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累计打造数据创新应用成果1088项。全面推行“一码通城”,加强公交码、地铁码、电子健康卡、社区通行码、景区预约码、医保码等统筹融合,持续打通多“码”壁垒,打造以“鲁通码”为载体的市民专属数字名片。全市923条公交线路的1万余辆公交车,7条地铁线路的150座车站,城阳有轨电车示范线均实现亮一个“码”乘车。4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46家社区医疗机构实现全流程亮“码”就医。市、区10个政务服务大厅、198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亮“码”办事。酒店入住、文化旅游、门禁通行、便民服务等领域亮“码”场景不断拓展完善。

全市214家医疗机构实现115个项目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还不断深化“双12”改革,以新型智慧城市“问需于民”活动为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打造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12个政务服务“一件事”和12个城市运行“一个场景”,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取得新进展,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提升。聚焦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畅通部门、区域、行业间数据共享通道,推动建立全员人口、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四大数据库,全市214家医疗机构实现115个项目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聚焦惠企政策兑现问题,打通人社、发改、税务等13个部门28项数据,助力“惠企资金申请一件事”实现企业“查政策、报项目、拿资金”一站式服务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聚焦基层报表过多问题,积极争取国家、省数据直达基层试点,打造“社区业务数据一张表”,推动基层治理相关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利用。聚焦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累计建成超过300个智慧社区,推动158个社区纳入省支持建设智慧社区名单,全市11100余个智慧安防小区(村庄)建成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