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服务上合新区“五大新城”建设

2023-12-08 23:3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802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超 通讯员 田磊 孙伟杰

胶州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胶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全域思维、开放理念,从“精准、精算、精益、精彩”四个方面发力,努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服务上合新区“五大新城”建设。

提质扩容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外联内畅

高标谋划胶州市综合交通体系,大力实施交通基础设施三年攻坚,顶格推进融合大道、中北通道、地铁8号支线、沈海高速改扩建、国道204改扩建、省道217改扩建等23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融合大道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76.8%,全国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转体T构桥预计12月15日转体;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工程(胶州段)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72%;国道204大沽河桥主桥沥青铺设完毕年底前通车;全省首条县域地铁8号线支线12个站点全面开工建设,4个站点已经封顶,4台盾构机始发。

结合沈海高速改扩建迁建九龙互通,新增胶州西互通,扩建4处互通立交;结合青兰高速改扩建工程改造提升营海互通;开通青商高速新增九龙西收费站、杜村收费站、胶西收费站,全市高速出入口增至14处。

持续强化胶州北站客运枢纽功能,积极协调铁路部门,增开北京、上海、厦门、合肥等城市43班次列车,缩短城市之间时空距离,促进人才、信息等要素快速流动,服务全市经济建设,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

2022年12月,青商高速(济青中线)建成通车,2022年胶州市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荣誉称号,以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为骨干,农村公路为补充的“8+8+N”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继续在全青岛领跑,在全国县级城市领先。

“三网融合” 绿色高效公共交通体系引领城市低碳出行

发挥公共交通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构建三网融合的绿色高效低碳公共交通运输体系。

创新“1+6+N”公共交通发展思路,全面推动市内“地铁+中运量+常规公交”三网融合,构建多层级、多制式公共交通体系。

启动中运量L1线(上合大道)建设,南起湘江路,北至机场航站楼,沿上合大道敷设,联通上合示范区、大沽河旅游度假区、临空经济示范区、胶东国际机场。全长约25.7 公里,设车站 16 组,停保场 2 处。由中车集团制造的胶轮虚拟轨道自动驾驶车辆“上合之光”号中运量3编组车辆已于8月份正式下线,正在融合大道试验路段开展车辆型式试验。

全省首条县域地铁8号线支线12个站点全面开工建设,4个站点已经封顶,4台盾构机始发,累计掘进1.7公里,预计2026年试运行。

进一步提升公交服务广度和深度,2023年优化公交线路12条,全市公交线路增至73条,总长度1800余公里,新能源车辆占比94%,公交地铁衔接线路占比达到68%。试点多样化公交模式,方便市民出行。

“智慧+”模式  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聚焦交通运输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智慧+运行监测”模式,建成交通数字底座。以“智慧化”“数字化”赋能行业管理,推进胶州市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TOCC)建设,打造交通“数字大脑”。汇聚接入航空、地铁、高速等各类基础数据32亿余条;整合网约车、出租车、普通货运车辆、“两客一危”车辆、公交车基础信息和动态轨迹信息。在全市干线公路急弯陡坡、桥梁、涵洞、非字路口、事故多发等重点路段安装839处监控设施和7处下穿桥涵水位智能预警设备,全市交通态势监控监测和运行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创新“智慧+交通执法”模式,搭建科技治超平台。在青岛地区,率先应用推广“科技治超”执法方式,在进出胶州市门户路段规划布设37处“超限超载自动检测系统”,全面提升交通执法信息化水平。目前,已建成启用16处,超限超载率下降至0.55%。

创新“智慧+重点工程”模式,打造智慧公路示范工程。依托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国道204大沽河桥等重点工程项目,探索搭建BIM建设管理一体化平台,通过电子沙盘建模,实现工程全过程、各阶段、多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以及精细化管理,提高交通重点工程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