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秒“教科书级”营救 两次AED除颤、持续心肺复苏……青岛地铁员工为心梗乘客抢回一命

2024-01-04 08:50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88173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郭振亮

1月3日上午,青岛地铁再次上演教科书级别的生死救援!乘客在地铁上发病倒地,车行方向的两座车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AED再次派上用场,经过两次除颤和不间断的心肺复苏,6分钟后乘客终于有了反应,送医救治转危为安。

地铁上有人晕倒 两分钟转运站台

1月3日上午9时10分左右,青岛地铁3号线长沙路站,一位乘客下车后找到站务员,说道:“车上有人晕倒了,看着挺严重的。”站务员听到消息疾步朝车厢走去,但车门已经关闭。“通知地铁大厦和海尔路两个车站,做好应急准备。”长沙路站快速反应,将乘客所在车厢等信息传递到后续两个车站。

行车值班员拨打120急救电话,站台岗准备好担架……值班站长魏市民安排好分工,带着站务员刘文亮和保安携带AED设备赶往站台。

9时12分,列车在海尔路站停稳,已经候在车门外的一行人立刻上车将倒地乘客转移到站台上。

“醒醒,醒醒……”“叫什么名字?”魏市民和刘文亮拍打呼唤乘客,但对方没有任何反应。通过测试,乘客无呼吸、无意识、无心跳,两人快速启用了AED设备。

两次除颤持续按压

赢得黄金时间

“准备电击,所有人散开。”魏市民张开双手,紧紧盯着AED设备。“电击成功,请进行心肺复苏。”提示音响起,刘文亮和魏市民跪在地上轮流展开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

4分钟后,乘客依然没有任何反应,魏市民按照提示进行第二轮除颤,并和刘文亮继续接力进行心肺复苏。“一、二、三、四、五、六……”焦急的心情加上短时间内的体力消耗,让他们的喘息声越发粗重起来。

“头是不是晃了一下?”

“胸口有反应了!”

2分钟后,乘客终于有了些许反应,胸口轻微的起伏让在场所有人松了一口气。此时,120急救人员也赶到现场,使用专业仪器确认乘客有心跳呼吸后,与车站工作人员共同将乘客抬离现场送往医院。

一直惦念此事的车站工作人员一小时后赶到了乘客所在医院,医生确认,病人系心梗发作,好在救治及时,已经脱离生命危险。现场,乘客家属对地铁工作人员的救命之恩表达了深深的感谢。

从接到通知到帮助乘客恢复呼吸,海尔路站工作人员牢牢把握黄金救援时间、高效配合,在10分钟内用AED设备和专业的急救措施为乘客构筑起一道生命的屏障。

地铁救援并非首次

AED助力屡建奇功

2022年1月5日,山里站值班站长郭守花、站务员邵钰卿启用AED救助在站台卫生间倒地昏迷乘客;2022年6月6日,沧安路站值班站长岳士寒等人使用AED急救晕倒乘客;2023年4月9日,大洋站副站区长刘旭涛、值班站长李浩和谢心辉等人使用AED急救突发心脏病乘客;2023年7月3日,庙石站值班站长于顺德、站务员刘旭照使用AED诊断并用心肺复苏救助无法呼吸、意识模糊的乘客;2023年10月4日,科苑经七路站张依婷、朱亚蒙使用AED救助列车内晕倒乘客……危急的生命因为完善及时的应急响应而重获生机,这是青岛地铁对乘客最尽心的守护。

据悉,青岛地铁按照“一站一线一台”的配置标准,在全线网150座车站,共计配置165台AED急救设备,摆放位置均满足“黄金4分钟”覆盖要求,为一线急救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同时,持续组织一线人员开展AED设备急救技能培训,目前已培训3600余人次,确保已投放AED的车站每天均有持证员工上岗。目前,全线网AED设备全部定位信息已提交至青岛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平台,部分设备现已实现实时的定位、状态信息与急救平台APP交互,方便120急救、地铁内部、社会第一响应人“三方”力量随时调用。青岛地铁将继续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完善应急制度,强化责任与担当,全方位为乘客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独家采访

还原救人幕后,记者对话当事人

1月3日晚,记者连线参与当天地铁救援的青岛地铁3号线海尔路站值班站长魏市民和站务员刘文亮,听他们讲述救人现场不为人知的细节。

记者:接到前方电话后,您是如何统筹安排的?准备调度了哪些人员和物资?大概用了多长时间?当时心里大概是怎么想的?

魏市民:接到行值通知后,首先通知站台岗拿取担架至上行3-3站台门等候,安排保安拿取围挡,安排跟岗站务员携带执法记录仪和AED至现场协助处置,大概在一分钟内完成了所有的安排,人员和急救设备也全部到齐。我当时想的是一定不能紧张,乘客现在需要我的救助,我得稳住才能有清晰的思路。

记者:为什么当时表现得那么专业、冷静?是培训过急救相关操作流程吗?

刘文亮:因为我们平常会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演练,包括我们日常的评估学习里,会把AED急救作为核心项目进行开展。同时,AED培训会覆盖全员,并组织考取AED急救证,保证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所有员工都可以去冷静、专业地去处理。

记者:急救过程是什么情况?

魏市民:随着施救开展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当时就想着“大爷你一定要挺住,我尽我所学所能救你!我们一起努力”。每次按压完我都侧目注视着大爷的嘴巴和胸脯,期望着大爷能自主地吐出一口气,一次、一次又一次,我紧张到快不能呼吸了,直到看到大爷胸脯有了起伏,听到AED语音提示不建议除颤,我一直揪着的心才悄悄松了一下。大爷终于恢复了心跳,刚好急救人员在此刻赶到,更加专业的人员和仪器到了,心想着大爷的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了,我揪着的心才慢慢打开。

记者:当时乘客已经较长时间无呼吸、无意识、无心跳,施救期间及施救成功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刘文亮:我觉得不能放弃每一分每一秒,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去救,为乘客多争取一分生的希望,不能放弃每一个机会,而且乘客能依靠的只有我们。施救成功以后感觉一下子放松了下来,感觉完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非常感谢公司日常开展的培训,让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在这种危急时刻对乘客的生命负责。

魏市民:因为日常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各种应急事件需要处置,我作为第一处置负责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沉着冷静地带领大家处置好每一次应急事件。在去站台等待列车到站时,我已经预想到了各种可能的场景,提前给自己做了心理建设,救人第一,紧张在后,放空自己的思想,一定要稳妥处置。日常的核心业务评估、场景盲测、跑位演练,每一次的业务夯实,让我对AED的使用了熟于心,所以能够驾轻就熟地去操作,因为会,所以不怕,所以冷静。

■名词解释 什么是AED?

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简称,它是一种普通公众也可掌握操作的智能、便携的医疗器械,它可以自行判断、分析患者身体情况,识别是否为可除颤心律,如为可除颤心律,会提供高能量电流,对人体的特定区域放电,帮助因室颤、无脉性室速导致骤停的心脏恢复正常的心律,在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救命神器”之称。

使用AED配合心肺复苏,在“黄金4分钟”可大幅提高救活率;当患者突然倒地失去反应,失去呼吸或进入濒死喘息状态时,要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评估环境,保障安全,同时打开AED并根据AED内置语音提示对患者进行急救,听它说,跟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