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捐款虽涉法理,但亦关乎人情

2023-03-18 06:4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66722) 扫描到手机

特约评论员 宋守山

中国矿业大学的校友吴幽,因诺而未捐,被母校基金会告上法庭。虽然媒体相关披露及当事双方的发言、表态,未必能反映事件全貌,就目前信息来看,捐款纷争可交由法律裁量,但校友捐款虽涉法理,却也关乎人情。

校友捐款母校,大抵是感念母校培养之情,毕竟在自己的某个时刻,在校园之中,经历了一段既无关朝市显学,亦不涉金钱名利的人生历程,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的师生之谊、同窗之情,也让一些知名高校校庆时,“序长不序爵”,校园草木可见风骨。

这种回馈,更多来自于对母校的情感,而非义务,更不是债务。事情的发展往往是,校友不忘母校,母校关怀校友,在双向奔赴中,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在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许多学校都不忘发布公告,简化校友进出校园的方式、方法,其目的就是让校友能够常回来看看。在校友深陷困境、业务艰难之际,作为母校,也往往在情感甚至行动上予以关爱,特别是对那些平日里积极回馈的校友,更会给予特别的帮助与激励,让他们走出困顿与人生的泥沼。至于因为校友企业困顿,未能兑现捐款,而最终对簿公堂,则少有耳闻。

当然,从法理上来说,公益性质的捐赠是不能撤销的。但是,这个规定的前提是为了防止“诈捐”等沽名钓誉之行为。对于那些诺而不捐的“行为艺术”,理应受道德谴责、法律严惩。但是,在母校基金会诉诸法律之前,不妨先去核实“吴幽们”是真困顿还是“假捐款”,则可能会让此类事件更为完美。如果爱心校友们真遇上了人生低谷,倒不如及时伸出援手。如此,校友们顺境时不忘母校之恩,承诺捐资千万,而母校在其困顿之际,则报之以温情,这本来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否则,总不能捐款时成为座上宾,而失意时被斥为“失信人”。这不仅少了世间温情,更让人感叹世态炎凉,换来一个双输的结局。当然,如果真是“诈捐”等行为,也不妨及时发出社会公告,以正视听,惩前毖后。

师生一场,毕竟是交情,而不是交易。期待这一事件合法且合理、合情地完美解决。

(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