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发展蓬勃活力焕发 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

2024-01-10 13:50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39331)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1月10日讯(记者 李京媛)回望2023年,市南区在行进中焕新,为发展而拼搏,时间洪流倒映出万千居民的烟火人生。这是劈波斩浪、蓬勃进取的一年,是老城更新、活力焕发的一年,是环境宜居、生活美好的一年。2023年,市南区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新局面,扎实做好经济运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建设、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城市精细化管理、民生工作、“三基”工程等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迈上快车道、产业体系建设呈现新格局、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展现出新气象、新活力。

营商环境优化 产业发展蓬勃

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创新百强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8亿元、增速超25%……创新要素在市南奔涌集聚,为市南发展持续赋能。

2023年以来,市南区坚持“企业有所需、政府有所应”,不断亮“硬招”出“实招”,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成就创新创业“热土”。惠企政策集成发力,打造最快、最实、最暖政策环境;条块结合、区街联动,构建全覆盖、立体化企业包联工作体系;多元业态共融,助推历史街区焕新发展;破堵点、解难题,盘活闲置资源赋能营商环境;建立企业注册住所“预备案”制度,提升企业登记便利度;开展特殊群体政务服务“入户办”,让特殊群体零跑腿、办成事;建立“柔性执法”工作模式,让执法既有尺度、更有温度;开展“楼宇经济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激发楼宇经济新活力;建管并重,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创建“暖南护航”品牌,助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政策环境优,助企纾困暖,为企服务周期全,市南区以硬招实招稳扎稳打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助力企业发展。2023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100家,省“瞪羚”企业达到7家,总量实现翻番,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招引宇树科技等科技型企业85家。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获批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山东金东获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23年,招引落地重点产业项目155个,是2022年的2.5倍。新注册亿元以上项目110个,其中百亿元1个、50亿元3个,认定20亿元产业链大项目7个,实际利用内资216亿元,同比增长56%,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新注册新纳统企业136家,同比增长52.8%,数量居全市前列。

锚定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目标,打造活力经济先行区,市南区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把着力点放在新兴产业上,发展六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以现代金融、数字科技、高端商务、时尚消费、航运贸易、文化旅游和总部经济为主的“6+1”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立足青岛、辐射北方的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高地。

“更广辐射,更大支持,更多聚集。”清晨资本董事长孙玉亮这样形容自己眼中的市南区金融业前景。市南区现代金融优势日益巩固,2023年,金融业增加值实现254亿元,贷款增量710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近万亿元,保持全市首位;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突破450亿元,在管基金同比增长9.7%,位居全市前列;新增上市企业2家,国泰君安、天图投资、华能类REITs等金融机构及企业104家。“万邦中心跨境金融集聚区”成功申报青岛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市南也由此成为全市唯一拥有2个金融业集聚区的城区。

数字经济加速崛起。2023年,市南区入选省首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区;互联网、软件信息业营收同比增长25.8%;举办全国首届“挑战者杯”元宇宙开发者大赛,启动编制全国首个元宇宙产业国家框架标准;加快工业数智化转型,鼎信通讯获评市南区首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新增省级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新发布“工业赋能”“未来城市”场景100个,3家企业荣登《山东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名单》。“政府和相关部门多次来企业实地调研,听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诉求,并为企业找到符合自身条件的政策,支持企业申报各类研发项目和人才项目。”青岛展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小龙说。在市南区政府的推荐下,展诚科技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山东省瞪羚企业等荣誉称号。

2023年10月11日,2023年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全球共享金融与贸易发展机遇”企业家座谈会在市南区成功举办,浙江玛玺奥特莱斯集团、戴德梁行等多家企业参会。这是市南区高端商务领先领航的生动展现。法律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科学技术服务业、广告业、会展业等营收增速可喜。中智环球、君致律所等高端商务项目落地。举办中欧企业家峰会等高端会议论坛活动。

2023年“五一”假期前夕开业的达美乐比萨青岛首店,将“热”字诠释得淋漓尽致。这家全球人气比萨品牌,入驻市南区短短几天时间,在大众点评榜单·青岛西餐热门榜就迅速飙升至第二名。时尚点燃消费新热度,截至2023年底,市南区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零售业销售额超300亿元。中石化等成品油销售企业、上药控股等药品零售企业规模稳步提升,集聚全国三分之二的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营收总量达33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瑞吉酒店纳统,餐饮业营收增长24%,餐饮业总量保持全市第一。全市43%的老字号集聚中山路,省级老字号集聚区品牌持续擦亮。举办“惠购市南悦享生活”等促消费活动30余场,引进各类首店20家,领航全省首店经济的优势进一步提升。

市南区作为青岛城市中心区、企业总部聚集区,具有良好的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建设基础,航运物流产业基础好、优势明显,目前已基本形成“浮山湾”和“青岛湾”两个东西互济的航运物流企业集聚区。2023年,市南区航运贸易优化调整,组织举办第二届铁水联运发展论坛,优化存量服务,加快增量招引,推进航运物流结构性调整,招引落地山东港口集团国际投资公司等重点项目。新增航运物流类上市挂牌企业1家,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7家,累计获评34家,数量居全市首位。

“全域皆景区”是市南区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在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市南区被授予“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奖牌。坚持文旅融合深入推进,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突破6000万人次,占全市总量的60%以上,增速全市第一。

老城焕发活力 城区更新焕新

城市规划起步早、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早,作为青岛市主城核心区,市南区既是城市发展的先行区,也是产业腾挪调整的更新区。市南区积极推进城市功能复合,让业态多样、空间多样,以更多元、包容、开放为方向,用“绣花功夫”让西部城区焕发新活力,不断推进城区能级跃升,实现老城区颜值和活力双提升。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青岛人,非常开心看到老城区的传统建筑被保留下来,让新业态和老建筑产生不一样的文化碰撞。”位于“上街里·银鱼巷”的南枝小馆主理人陈一达说,“当旧城区与新时尚相遇,一定会产生更多有吸引力的东西。”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市南区突出老城天然优势、聚合产业资源,将浪漫文艺与历史城区融合碰撞,修缮一新的历史城区变得可亲、可感、可触碰。

在中山路街区的安娜别墅,即使天气寒冷依旧挡不住游客的热情,天使之翼和玫瑰花车前,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纷纷拍照打卡,在社交平台“秀”出市南老城的美丽新篇。“很梦幻,很漂亮,比我想象的更加出片,根本拍不够。”来自甘肃的张念介绍,在做青岛旅游攻略时,他女朋友特地要求来安娜别墅拍照。2022年底,老城历史建筑安娜别墅重新开放,作为集婚恋全业态产品与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婚恋服务中心,该项目十分火爆,主理人李晓杰介绍,活动期间这里日均客流量超过5000人,“仅咖啡一天就能卖出六七十杯。”

老城区的夜生活由灯火和电音点缀。在太兴里下沉广场,潮流乐队现场演绎,极富节奏感的电音旋律吸引着年轻人驻足围观。电音“混搭”畅饮热酒、炫酷光影,为整个老街老院增添了热量,带来了“流量”。“从2023年3月的上街里·逛春天的长桌宴,到夏天的上街里·野馄饨,再到现在的太兴里暖场季,包括前期劈柴院开街等一系列业态、项目的焕新和落地,都是为了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老城区。”活动主办方、青岛海源里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立东说,他们每周都会举办假面舞会、精酿啤酒专场等不同主题活动,吸引了不少“Z世代”、留学生纷纷“抢座”,“我们希望这个片区成为上街里夜生活品牌、青岛市夜生活目的地。”

谈起JazzGarden冬日爵士小镇,市民陈乐热情地分享起自己的体验,“气氛热烈,咖啡、甜品等摊位和店铺都很有格调。”居民和游客沉浸在爵士小镇的冬日氛围里,顺便打卡比利时领事馆旧址及郭沫若故居,老城在夜经济的加持下热闹又温暖。比利时-中国文化艺术学会中国区负责人王晓磊表示:“为了让活动取得好的效果,让大家在冬天也愿意出门逛逛,我们一方面借助爵士乐这个成熟的亮点,一方面通过各国的美食、美酒,吸引年轻人前来参与。”

焕新业态、营造场景、升级活动,市南区着力打造一系列年轻态、场景化的文商旅活动,持续丰富历史城区游览体验,充分释放老城消费潜力,带动人流、商流活跃回暖,让老城“热度”持续升温。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进程下,如今的街区“有戏”又“有料”,四季皆精彩。

对标5A级景区标准,市南区给历史城区充实活力、给市场主体充分空间,实现“年轻态”充沛显现。在中山路主街和大鲍岛等五大街区更新上,市南区改变小修小补思路,瞄准国内时尚消费顶流业态、能够触动“老青岛”情结的业态和高成长性的新消费业态三个方向,推动地标项目全面焕新,实现历史记忆与产业融合。新引入城市花坊等商文旅项目68个,上海文广、如是书店旗舰店、超感VR体验馆、海洋元宇宙科技馆等一批沉浸式、交互式的高端消费业态和品牌项目完成策划。

老城新貌,离不开数字变革插上的“智慧翅膀”。市南区以数字变革创新赋能历史城区出行、治理、商业等蝶变升级,奋力打造历史城区标杆。

“点击历史城区数字智脑平台中的立体防控管理,我们可以看到海誓山盟广场、老舍公园、银鱼巷等重点区域的人群聚集情况。人流数据以热力图的形式呈现,可以直观展现目前重点区域内的人流分布情况。”历史街区建设运营中心城区运营部部长杨玉洁介绍。

这是市南区历史城区数字智脑平台的最新应用,通过布设AI摄像机、无线AP等各类前端感知设备,实现重点场所人流监测,不仅可以合理引导人流车流、科学规划景区,也可以为紧急状态下警方疏散人群提供支持。目前,数字智脑平台共接入共享视频约1300路,具有技术成熟、部署方便、维护简单、效果明显等特点。通过市南区时空三维基础服务,该平台汇聚了西部历史城区2平方公里高精度倾斜摄影数据、市南区全域数字高程和数字正射影像图以及10余个历史城区改造工程方案模型等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充分结合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新技术的运用对信息进行传递、整合与分析,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为平台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形成综合感知、立体防控、物业管理、在建工程、产业招商、历史文化六个维度的业务应用场景,赋能历史城区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老城区的日常消费也被纳入数字智脑平台,汇聚为万千数据的一部分。市南区历史城区联合深蓝科技等专业技术团队,实现中山路各行业分时段消费情况分析及消费画像情况分析,目前已完成1102家商户的基础信息摸排。

分析用户大数据精准画像,从而调整产品种类和结构,是数字时代经营者的重要手段。市南区从商户需求出发,运用数字手段分析市场需求,指导商家瞄准更精准的市场需求开展经营活动,促进历史城区商业发展。根据市南区“第二届上街里·啤酒节”数据分析,啤酒节期间,中山路区域日均接客量达32万人次,日均营业额超500万元,较2022年啤酒节同期相比,人流量增长400%,消费态势稳步增长。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市南区聚焦“吃住行游购娱”等上下游“咬合”企业,分析把握游客的消费心理、消费偏好和消费习惯,多维度、深层次撬动“旅游+”“+旅游”的叠加效应,激发历史城区消费潜力,整合资源、挖掘潜力、擦亮品牌,推进文、旅、商一次次“牵手”,有效提升了街区消费体验,实现百万人流逛街里,带动中山路及周边商户营业额大幅增长,主要商超消费额同比增长20%。

办好民生实事 共创美好生活

2023年,市南区聚焦民生工作短板,发力群众急难愁盼,提升基层服务质效,在一件件烦心事、闹心事的高效解决中,在一份份获得感、幸福感的切身体会下凝民心、聚民力,做实“民生答卷”,托举百姓幸福。

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舒心的医疗服务、更充分的求职就业,衣食住行水平提高,社会保障稳稳兜住,民生实事扎实办好……民生工作是暖心工程,更是检验发展成就、提高群众幸福感的试金石。市南区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把民生“关键小事”当成工作“头等大事”,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我们很喜欢学校的社团课,孩子都不用去报名课外辅导班了。”王女士的孩子是南京路小学一年级学生,市南区优质的教育条件契合了她对孩子全面发展的期待。青岛2023年出现一年级新生入学高峰,回忆起给孩子报名时的情景,王女士坦言当时有些焦虑,但所幸程序并不复杂,“网上报名、上传资料就行,然后等通知书,一切都很顺利。”

入学报名的“火爆”,是“最优教育在市南”品牌影响力的展现:中考关键数据居全市高位,公办初中入学比例增长超15%;全省首创“民转公”国企办园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新路径,公办率达76%,居全市首位;实施“名优教师造峰”项目,选树100名市南名师,5名教师成为齐鲁名师、省名班主任人选,3名校长成为市首批名校长领航工作室主持人;艺术中考、学生艺术素质抽测成绩全市第一,小学段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全省第一;获评全市首个家校社协同育人品牌区、省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全国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最优教育在市南”成为响当当的品牌。

“每周三上午开展颈部、心脏彩超,每周三下午开展腹部、下肢血管彩超,目前我们已经完成17例泛血管疾病超声免费筛查。”山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红艳说,医疗资源往基层持续下沉,居民对市南社区医疗水平也更信任了。

2023年,市南区新增44家医疗机构,完成市南区人民医院改造,升级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处国医馆,建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与省属三甲医院组建全市首个实体化运行的紧密型城市医疗健康集团,率先开展“共管病房”“1+1+1”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特色诊疗业务,建立基层慢病规范诊疗中心、5G远程超声诊断分中心,开通知名专家号源基层直挂服务,三甲医院专家常态化下沉基层坐诊,引进DUCG全科临床辅助诊断系统。福清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先进单位。建成市级示范托育机构3家,每千人托位数达3.5个。

作为青岛的主城核心区,拥有全市三分之一的三甲医院和400多家各级医疗机构,市南区医疗康养资源丰富,医疗普惠服务优势明显。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为6万余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为1.5万名“三高”人群开展并发症筛查,为40岁以上人群开展慢阻肺筛查,初一女生免费HPV疫苗接种率达59.73%。

市南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段薇介绍,“就帮帮”服务模式正在持续探索中,围绕居民和企业两类服务对象,市南区建设了一支由街道人社中心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组成的“就帮帮”专员队伍。“一方面围绕居民摸排需求、推荐政策、匹配岗位、求职招聘指导等,帮助居民家门口就业;另一方面发布企业的招聘需求,指导企业申报补贴、做好就业备案手续、合法合规用工等,助力企业稳岗扩岗。”市南区“就帮帮”服务专员、香港中路街道人社中心主任张鑫说。

为增强就业帮扶力量、提高惠民服务质量,向居民、企业提供“量体裁衣”式就业援助服务,“就帮帮”专员分片包联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楼长对接,实时掌握社区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需求,按需点对点对接企业、推荐岗位、推送政策。2023年,市南区新增就业超4万人,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145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737人,就业培训8763人,困难人员安置率95%。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市南区构建“街区创业生态圈”,助推形成青年创业群体聚集、跨领域融合发展的“创业场景”,全力以赴稳就业、促创业,做好就业这项最大的民生工程。“2023年11月28日提交的创业担保贷款申请,12月5日就收到钱了。”银鱼巷青年创业者刘睿在创业初期面临资金困境,在尝试申请了创业担保贷款后,从申请到放款只用了一周时间,高效、快捷的政策与服务让他感受到市南创业服务的温度与速度。

畅通免除反担保信用贷款路径、个人贷款信用提额至30万元、小微企业信用贷“从无到有”……“及时雨”般的政策跟进,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帮助创业者纾难解困,提振创业决心和发展信心。市南区启动中山路街区创业生态圈试点,梯次建设“创业里院”“创业大街”“创业小巷”,建成8处创新创业孵化载体、2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扶持创业2955人次,开展153套产权型人才住房配售,引进青年人才2.3万余人,成为一片创业“热土”。

过去的一年,生活更加宜居。60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总面积24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2万户,投资额为近3年总和;新投入使用加装电梯132部,推进物业化管理全覆盖,打造智慧化物业管理小区11处;完成25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3.1万米雨污管线整治、98万米线缆整治;重点治理占路经营、乱停乱放等市容乱象,辖区农贸市场全部完成规范化创建;启动停车场建设项目40个,建设泊位2800余个;开放共享30个经营性停车场、10个住宅小区停车场,释放泊位9800余个,1.9万个泊位接入“全市一个停车场”,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3144个。“房子不漏水了,道路也平整了,现在的生活安全又舒心。”家住金坛路17号的胡阿姨对改造后的小区很满意。长汀路小区居民张建国则对加装电梯连连称赞,“我家住在6楼,自从小区内加装电梯后,现在上下楼非常方便,大大提升了幸福感。”

过去的一年,环境更加美丽。实施100处城市“微更新”,完成9处口袋公园、10处立体绿化、7条林荫廊道建设,浮山森林公园新建步道4.85公里、绿化提升6.9万平方米、山林抚育26万平方米,完成八大关区域景观提升10万余平方米,建成8处旅游服务驿站,改造提升4处海水浴场,前海步行道全线贯通,奥帆中心、海滨风景区获评省级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示范景区。完成37条道路整治提升、11条背街小巷精细化养护,完成人行、车行道路维修约15.8万平方米,啃下多年历史遗留违建“硬骨头”7.1万平方米。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入海排口智慧监管,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续达到100%。

居民王学芳每天中午都会到家附近的海情助老餐厅吃饭,“每顿都是荤素搭配,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吃得很健康。”芹菜炒肉、山药炒虾仁、鲜肉馄饨……临近午餐时间,海情助老餐厅后厨飘出阵阵饭香味。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市南区将长者乐享助餐纳入2023年区办实事项目,投入运营老年人助餐机构37处,餐位数超过1600个、同比翻一番,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便捷、暖心的助餐服务。

此外,市南区全力加快居家养老设施建设,新建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21处,2处社工站获评省级示范站;对6000余名独居老年人开展“幸福敲门”关爱行动,市南区智慧养老工作获评全省养老服务领域创新典型案例。提升更暖心的社会保障,困难群体供养标准提升5%,发放救助资金5400万元,获评全省首批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喃喃解忧”获评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

群众提出“微心愿”,社区党委收集发布,在职党员、共建单位等认领“圆梦”,合力形成工作闭环,及时解决身边难题。一个个“微心愿”的点亮铸成了市南区基层治理的最新“解法”。市南区先后收集1874个“微心愿”、审核发布1736个、认领1621个、点亮1621个、回访1481个,许愿人满意度100%。

建立“居民点题、部门领题、合力答题”模式,化“坐等管理”为“主动服务”。2023年11月21日起,市南区启动“暖南惠民向您报告听您建议”活动。“最近徐州路上新建了一处养老中心,看上去很漂亮,不知可以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近期流感严重,去医院排队太慢,请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不能打针?能不能自己带药?”在香港中路街道五四广场社区,居民的一言一语中,民生诉求得以充分表达。

由区委书记、区长、副区长和民生领域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队长的11支小分队,分阶段走进全区11个街道,在基层一线寻访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幸福感。座谈会打通了沟通的壁垒,及时有效地把群众诉求上传,加强了与上级部门联动。不再局限于对一个问题、一类问题的解决,市南区不断探索长效机制,以“强基层基础、到基层领干、为基层赋能”工程为抓手,沉到基层听民声、纾民困、解难题,常态化的协调联动机制与高效的问题化解办法,使群众满意、让居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