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观察|2.0版的“数字青岛”如何憧憬变实景?青岛5大部门挂出“作战图”!

2023-03-20 18:0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162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黄雯平

3月20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发布《数字青岛2023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建设“数字中国”标杆实践区为愿景目标,围绕数字政府场景变革、数字社会服务变革、数字经济模式变革、数字基础设施韧性变革、数字生态机制变革、综合保障体制变革,推进六大创新工程、51项重点任务。

蓝图绘就,振奋人心。从智慧城市建设到数字经济腾飞,从产业模式变革到民生服务更迭,“数字青岛2.0”的规划和目标令人无限向往。憧憬变为实景,要多久?怎么干?围绕《方案》,与“数字青岛”建设工作最为密切的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大数据的局长们纷纷挂出“作战图”、亮出年度目标。

市工信局:

“工赋青岛”引领,3年形成数字经济产业体系

青岛市深入实施数字青岛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变革创新,数字青岛实现跨越式发展。近期,国家出台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了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3月20日,《数字青岛2023年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提出要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速”行动。

青岛市工信局表示,将持续发挥“工赋青岛”模式的引领作用,积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数字技术在更多领域创新应用。首先,促进数据开放共享,建设全国首个政企合作、市场化运作的综合服务平台—青岛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着力打破“数据孤岛”“信息烟囱”。其次,推进产业数字化,累计上线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40个,培育行业解决方案、服务行业数字化转型,形成了独具青岛特色的“一超多专”平台体系。第三,加快数字产业化,一批数字产业化项目竣工投产,一批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虚拟现实、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园区挂牌运营。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抢抓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创新和高速增长战略机遇,印发实施《青岛市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立足青岛市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数据资源庞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力争经过三年努力,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数字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建成产业规模大、产业结构优、新业态新模式引领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青岛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框架将是怎样的?市工信局表示,主要从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层,聚焦特色软件、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数字文创、量子科技等十大重点领域。一是当前产业发展有优势的,比如:软件、工业互联网,这些产业发展好,可以支撑青岛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稳定增长;二是青岛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未来具有发展前景的,比如集成电路、数字文创,可以培育产业新的增长点;三是未来可能会有较大发展的,比如量子科技、先进计算,尽早布局,有利于数字经济未来的持续增长。

市工信局将推进实施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数字产业集群培育、数字基建优化升级、数据要素价值开发、数据供给能力提升、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六大行动、20项具体任务,加强体制机制、产业服务、政策支持、人才储备和安全保障等举措,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全面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市发改委: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智慧城市底座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青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青岛2023年行动方案》提出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韧性变革创新。2022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根据数字青岛建设领导小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力加快千兆光网和5G发展,5G基站数量突破3万个,重点场所5G网络覆盖率达99%,全市万兆无源光网络(10G-PON)及以上端口数达18.5万个,窄带物联网(NB-IoT)基本实现青岛市辖区全覆盖,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推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成功创建省级一体化算力网络核心节点,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3.7万个,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山东分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

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开创新局面。围绕交通、水利、市政等重点领域,构建起泛在连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基础设施体系。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四年位列国家级“双跨”平台首位,链接企业近90万家。统筹推进公路、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市内主要道路、交通枢纽已基本实现5G全覆盖。推进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智慧公路建设,打造省内首条、国内一流的智慧一级公路示范工程。合理布局城区充电站、充电桩、换电站,全市充电设施保有量达3.2万个。

2023年,市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批数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政策、资金等要素支持,推动我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是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智慧城市底座。加快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扩容提质,持续推进双千兆高速网络建设,加大5G基站投资建设力度,年内新增5G基站3500个,实现5G信号覆盖80%以上行政村,千兆光网城乡全覆盖。实施数据中心算力规模提升行动,统筹新型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新一代超算、边缘数据中心建设,年内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4.5万个。积极推进中国联通西岸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云基地等项目建设。

二是以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催生智慧城市新业态。支持卡奥斯牵头建设全省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今年争取新赋能企业2万家以上。加快智慧交通设施建设,推进公路、信号灯、视频监测设备等交通配套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完善多功能智能杆规划布局,推出一批无人驾驶试点示范路段。持续推进智慧市政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动态感知和智慧化管理能力。加强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继续在高层建筑、森林防灭火、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布设一批感知设备,进一步扩大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监测范围。加强社会治安感知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天网工程”,再建设一批智慧安防小区。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年内新建电动汽车充电桩9000个以上。

市人社局:

数字化撬动“智慧人社”变革,创建“5张图”

《数字青岛2023年行动方案》提出要构建社保、就业等关联业务协同服务体系。青岛市人社局通过“整合一个数据资源核心库,打造业务数字化、数字业务化发展双引擎,重塑多元服务、数据协同、智慧经办三大平台”,构建起“一核双擎三平台”的“智慧人社”新业态。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厘清堵点痛点难点,以数字化转型撬动人社领域“经办、服务、监管、决策”变革。一是优化服务水平,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深化“无感认证”,实现人员“精准画像”,综合认证率提升到99%,惠及全市220万社保待遇领取人员;深化“一网通办”,246项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年均办件和查询量3亿笔,网办率超过98%;深化“智能服务”,全国首创“工伤保险智能服务平台”,实现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线上认定、远程鉴定”。

二是助力企业发展,让营商环境更优质。全国首创“人社政企直连信息化平台”,向企业提供“一键直连、一键直办”式便捷服务,服务全市570家企业500万人次;创建“政策找人”,共享其他政府部门和企业248类1.7亿条信息数据,利用大数据精准定位经营困难企业,实施社保减免、供需对接、技能提升、就业援助、共享用工等“五大举措”。

三是创新经办模式,让业务办理更高效。聚焦群众办事多头跑、材料重复交等问题,创新打造“退休一件事、就业参保一件事”等数字化场景,打造跨部门一站式服务;着力破解群众办事过程中的“政策不了解、网上不会办、材料收集难”等问题,打造“社保视联办平台”,建立视频“问+帮+办”服务模式,让群众享受到更智慧、更便捷、更暖心的人社服务。

2023年,市人社局将围绕“数据资产、政务服务、风险防控、经办管理、辅助决策”,加快建设“人社数字化转型5张图”。一是创建“数据资产一张图”。掌握数据资源全貌,推进“应开放尽开放、应还民尽还民”。二是创建“政务服务一张图”。建立“事前主动提醒,事中无感智办,事后自动反馈”全流程智能化服务模式。三是创建“风险防控一张图”。打造政策链、资金链、业务链、信息链“四链合一”基金监管模式。四是推进“经办管理一张图”。持续开展内部关联事项“打包办”、外部关联事项“一件事”。五是探索“辅助决策一张图”。开展社保、就业、创业、失业、培训等主题分析及成果转化服务。全面提升人社“一体化、智能化、标准化”服务水平,让更多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青岛市民。

市行政审批局:

打造数字审批“青岛模式”,树“智审慧办”品牌

《数字青岛2023年行动方案》提出要全面拓展智慧审批事项范围。青岛市行政审批局去年建设了智慧审批平台,围绕企业登记、工程建设、社会组织、安全生产、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资质资格等10个领域,推出了16个行政审批服务数字化场景,实现了从“分散供给”到“业务协同”、从“事项供给”到“场景服务”、从“全程网办”到“智审慧办”的转变,打造了数字审批“青岛模式”,塑强“智审慧办”服务品牌,相关改革经验获国办电政办专刊推广。

经过改革,实现了身份数据“自动填”,历史数据“选择填”,共享数据“系统填”,大幅提升了“减填写”“减提交”的比例,有些事项甚至实现了“零提交”。截至3月,我们已经为申请人免填写19万项、免材料24.6万余件,有效节约了企业群众准备材料、提报申请的时间。

标准更明确,审核更智能。平台上线以来,累计调用AI识别分析能力近6万次,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申请人一次申报通过率提高70%以上,审批人员的审批效率提高60%以上。

办事更安全,权益有保障。通过电子签章和数字化验证技术,解决了纸质授权书难核实和持证人需到场等难题,实现了精准可追溯的委托授权和用证授权。授权过程全程记录,便于后期查证校验。目前,委托授权已使用5000余次,用证授权已使用1.3万余次,有效减少了信息冒用,降低审批风险,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和个人数据安全。

今年,市行政审批局将继续贯彻国家、省、市关于数字政府建设的工作部署,坚持改革创新这条主线,深化技术、数据、业务三融合,推出更多领域的数字化场景,惠及更多行业的企业群众,加快延伸数字审批“青岛模式”覆盖面,提升“智审慧办”品牌影响力,逐步构建泛在可及、高效集约、智慧便捷、安全可靠的数字审批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争创行政审批领域数字化改革全国标杆。

市大数据局:

深度“数慧”青岛,公共数据运营“全景”赋能

公共数据是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青岛2023年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全市公共数据运营一个平台”建设,构建数据规则体系和市场运营体系,实际上,青岛已先行先试。去年8月,市政府常务会研究确定由市属国有平台公司青岛华通集团下属青岛华通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公共数据运营试点工作,市大数据局组织制定了《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试点突破攻坚方案》,提出了“1346”的公共数据运营试点突破攻坚方案框架,即瞄准一个总目标、构建三级市场体系、四位一体推进、实施六大工程。

目前,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一是强化工作统筹。市级层面,成立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任组长,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市)分管负责同志作为领导小组成员。运营层面,华通智研院组建了一支涵盖“数据合规、技术保障、市场运营、数据安全”等领域的专业运营团队。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起草《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试点管理暂行办法》,针对公共数据运营试点过程中涉及的职责边界、各项流程、关键节点及风险点,对公共数据运营试点工作进行规范,拟于近期印发。围绕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数据安全管理、数据资产登记、数据评价等,正在研究制定一批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保障试点工作安全合规开展。

三是建设运营平台。建成青岛市公共数据运营平台,已汇聚公共数据目录5115类,涉及工商、医疗、教育等20个类别,总数据量1.6亿余条。上线金融和医疗两个专区,为全市金融机构、金融科技服务公司和医疗相关企业提供统一的数据通道服务。比如,在医疗领域,支持保险公司开通线上核保业务,将以往几天的线下调查时间缩短为3-5秒,实现精准核保、快捷理赔。

2023年,市大数据局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公共数据运营试点管理。结合“数据二十条”有关要求,加强对运营范围、场景和安全的监督管理,推动用于公共治理、公益事业的公共数据有条件无偿使用,探索用于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公共数据有条件有偿使用,严控未依法依规公开的原始公共数据直接进入市场。

二是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场景应用。聚焦金融、商贸、海洋、工业、交通、医疗、文旅、航贸金、社会等领域,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推动数据有序流通和融合应用,推动“数慧”青岛,全景赋能。

三是宣传引导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探索数据托管工作,支持企业开放自有数据。组织开展“数营青岛沙龙系列行”活动,走进10区(市),面向企业开展多主题数据沙龙活动,加强政策宣传和应用引导,不断提升社会各界认知度和参与度。探索开展数据资产登记、评价、评估、入表等工作,聚合企业、科研院所、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资源,引导培育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务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