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面对面丨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发展动能!加快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2024-01-24 23:53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3961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王丽平

山东是经济大省,更要成为科技创新的大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反复强调创新对于激发新动能的作用,并且我们也能看到创新推动发展一系列可喜成绩。尤其是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去年“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增10家、达到2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10家、居全国首位”“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90%以上由企业牵头”……我们看到无论是在科研实力还是创新体系都在发生着结构性的优化,也让我们对未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多期待。

年夫顺代表:

希望山东抓住6G移动通信等领域建设机遇

年夫顺代表

大力支持创新是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之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测试仪器首席科学家、电子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年夫顺代表对此深表认可,“我省科技部门支持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积极谋划科技部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项目立项,立项项目数量创新高,争取纵向科研经费超亿元,在全国排在前列。”

年夫顺代表认为,山东是工业大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不仅赋能传统工业焕发新的活力,同时还可以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是实现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突破的重要手段。应立足山东工业基础,加快6G移动通信、星链网络、算力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仪器设备与传感器等重点领域的战略谋划和合理布局。山东科技创新要融入全国科技创新体系,并占据重要位置,打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供应链和产业链。

关于集成电路建设,年夫顺代表认为,集成电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省应加大在集成电路产业上的布局。在省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重点工作当中,多次提到了集成电路,特别是“推动济南、青岛等市集成电路重点项目规模化量产,加快布局发展碳化硅、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令人感到欣喜。

年夫顺代表说,集成电路种类很多,硅基数字集成电路与国外差距明显,第三代氮化稼、碳化硅等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与国外差距略小。因此建议,根据我省企业分布和优势特点,选准目标重点发展。

关于集成电路产业链,年夫顺代表认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的齐套性和配套性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建立独立自主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和供应链,必须加快布局集成电路产业链国产化,未来发展应该还有很多机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山东集成电路产业能够面向全国,融入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链生态圈。

年夫顺代表还提出了关于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建议。省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重点工作当中,提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未来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在这些技术当中最核心的应该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山东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但优势企业和产业布局相对偏少。未来6G移动通信和卫星互联网络建设,应该有很多机会,山东如何布局值得认真考虑。希望山东抓住6G移动通信和星联网建设的机遇,特别是在产业链建设上要发挥山东优势,做出山东的贡献。

年夫顺代表说,在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都有很多发展机遇,山东要立足传统工业,建议加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同时建议加大这些领域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力度,从芯片、部件、组件、模块到整机整个产业链上有成千上万种产品,任何一种产品做好了都有非常大的机遇。建议建立生态环境,培养小巨人企业,培养隐形冠军企业,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形成优势,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获得发展先机。

姜宗祥代表:

向“新”提“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优势更新

姜宗祥代表

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一关键驱动力量。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抓实抓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其中工业企业作为山东经济的主引擎,在高质量发展当中要承担主力军的作用。

青岛啤酒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姜宗祥代表认为,省政府工作报告聚焦现代化强省建设固优势、挖潜力、出实绩,系列部署让我们“进”有动能,“立”有方向。青岛啤酒将通过科技创新优供给、数智赋能优效率、绿色转型优生态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水平,持续深化新型工业化的创新实践,以量质齐升的高质量发展,加速全链创新;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主体担当,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擦亮百年品牌,为人民美好生活创造新体验,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注入新力量。

聚焦“抓实抓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山东扛牢经济大省担当,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塑竞争新优势,其中,龙头企业更要凝“新”聚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优势更新。

“龙头企业要加快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系统性创新,充分发挥世界一流研发创新平台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垂直领域做深做透、在关联领域横向拓展,再凝练布局一批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姜宗祥代表说,依托酿酒行业唯一的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啤酒突破菌种研究、风味调控、低碳酿造、营养健康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实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产业向新更要以项目为抓手。抓项目、强产业、促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姜宗祥表示,我们要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通过新建、搬迁、扩建、技术改造等引领产业升级,加快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

围绕产业优势,青岛啤酒接续谋新谋实标志性大项目,聚焦发挥啤酒行业全球首家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示范作用,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在多地升级扩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工厂;发挥链主带动作用,以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智慧物流、文化体验等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产业集群能级升级,更好助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落地实施。

姜宗祥说,我们将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实干争先的铿锵步伐、知重奋进的坚定信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以质效齐升的扎实业绩,夯实稳的根基,实现进的目标,以传统制造“新”意,提升美好生活“质”感,为山东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

于仁成委员: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把近海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于仁成委员

山东依海而立、因海而兴,海洋是山东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山东也是我国海洋科技力量主要汇聚地,拥有崂山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内的多个以海洋科研为特色的国内著名海洋科研单位。多年来,山东省坚定不移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科技引领、陆海统筹、改革推动、合作共赢、人海和谐”的海洋特色发展道路。

作为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务委员、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于仁成委员长期从事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此次上会,他的提案是《发挥我省海洋科技创新优势,筑牢近海生态安全屏障》。

“我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构建完善的海洋产业体系,离不开健康海洋的支撑和保障,这就需要发挥我们的科技创新优势。”于仁成委员介绍。

对此,于仁成委员建议,要支持国家级海洋科研平台建设,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崂山实验室已经规范运行,山东省入列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已经达到21家,正在创建7家。山东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有长期积累,尤其是在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围绕近海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安全开展了大量具有特色和影响的研究工作。建议面向我省在海洋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需求,发挥我省海洋领域科研工作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加强对海洋领域重点实验室的支持,拓宽重点实验室建设范围,提升对绿色低碳发展和海洋产业进步的保障能力。

同时,组织近海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查清近海生态系统家底。于仁成委员介绍,在海洋领域,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也是维持近海生态系统健康、支撑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期,青岛等地已围绕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在胶州湾、崂山湾和丁字湾等重点海湾开展了调查工作,建设完成了全国第一套海洋生物多样性可视化信息系统。“建议在此基础上,依托我省海洋科技力量,组织权威、专业的队伍,进一步拓展山东近海的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查清我省海洋生物多样性家底,为绿色低碳发展和灾害防控提供保障。”于仁成委员说。

“还要推动构建一体化近海观测网络,精准把握近海生态脉动。”于仁成委员说,目前,我省已经建立了较为专业、规范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议依托胶州湾生态站、黄河口生态站等重要台站,针对我省重要河口、海湾、海草床、盐沼湿地等重要生境,以及海洋生态牧场和滨海核电、泳滩等重要功能服务区,构建起能够实施多要素长期连续观测的山东近海一体化观测体系,提升数据共享水平,服务海洋管理和产业发展需求,把山东近海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高升委员:

建立国际科研创新园区,助推产业发展

高升委员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山东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高升委员说,今年他带来的提案就与创新有关——建议建立国际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园区。

高升委员说,近年来,中俄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成果丰硕。山东省内高校和俄罗斯当地的高校在教育、人文交流等方面日益紧密,也促进了科研、产学研方面的深度合作。山东高校已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等著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在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开展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方面合作密切。

山东省高校和俄罗斯当地高校有很强的互补性,“由此我们可以考虑在多个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高升委员说。

基于此,高升委员建议,可以采用多方共建方式,双方分别确定一家发起单位,各自召集驻地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加入,凝聚各方教学和科研力量,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共建中俄创新园区。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园区,在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探索新思路新举措。

高升委员介绍,可以根据我省产业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科技的需求,开展“订单式”硕博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并适时输出我省优质教育资源,大胆探索境外办学。

“我们可以面向重点产业,建设产学研用结合的国际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高升委员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培育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平台。建成中俄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及创业实践的示范孵化基地,推动联合科研成果在中俄以及其他国家境内实现产业化及商业化。。

“通过打造成果转化基地,催生一批领军企业,助推产业发展,共同推进山东省等科研创新高地建设,为我省强省建设做出贡献。”高升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