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区司法局:坚持“四提升”,保障“三化”落实落细

2024-03-11 19:1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054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邓慧秀

2023年以来,李沧区司法局认真落实省厅、市局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大局,以规范化正规化数字化“三化”建设为主线,通过法治建设、依法行政、法律服务、团队建设“四提升”培育法治软实力,厚植法治新生态,确保“三化”在李沧落实落细,有力支撑和服务李沧加快建设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

统筹依法治区,提升法治建设高度

完善运行机制“系统化”。李沧区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报告,党政主要负责人对法治建设重大事项及时部署、重点环节及时协调、重要任务及时督办。组织全区各街道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及领导班子成员开展专职述法,压实法治建设责任人职责。完善议事协调机构,通过李沧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及办公室、执法协调小组、司法协调小组、守法普法协调小组规范运转,精准推进依法治区重点任务。2023年,召开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及办公室会议、协调小组会议共8次。

谋划法治项目“多样性”。李沧区贯彻落实“一规划两纲要”和“八五”普法规划,研究制定、认真实施2021年—2025年法治李沧、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宣传教育系列发展规划。出台《李沧区法治示范项目创建活动实施方案》,顺利评选出李沧区首届“十大法治示范项目”。发掘全区法治建设典型成果,参与省市法治建设先进典型、法治示范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项目评选。推进社区民主法治示范建设,做好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复核验收。

抓牢法治督察“全流程”。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发挥法治督察的督促指导作用。加强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实现有机贯通,形成监督合力,抓实督察整改。2023年以来对各街道开展“《青岛市镇(街)法治建设指标体系(试行)》落实情况”法治督察、对各部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法治督察,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查、全年有考核,确保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推动全区法治工作体系高效运行。

提升刑罚执行“协调力”。及时调整完善区社区矫正委员会,健全完善运行机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合力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数字管控,防止矫正对象脱、漏、虚管,做到“信息知、动向明”。联合“雨林树”心理援助中心建设“法润心矫”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项目,为特殊群体安全稳定提供专业支持。制定《青岛市(李沧区)社区矫正工作标准》,打造“四化融合促回归,规范矫正保稳定”法治项目,已顺利通过2023年度青岛市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示范项目验收,并成功申报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单项示范创建项目。

规范行政执法,提升依法行政质效

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推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及时调整行政复议委员会、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调解和解委员会组成人员,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创新涉企审理机制,制定《李沧区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办法》《李沧区行政复议案件快速审理工作规则》,推进繁简分流、流程再造。2023年以来,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20件,受理189件,审结153件,其中直接纠错21件,调解和解62件,直接纠错率13.7%,调解和解率40.5%,行政争议均在复议阶段实现案结事了。

强化执法监督规范。定期组织行政执法协调小组会议,开展执法经验交流,部署执法监督事项。印发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及《行政执法公共法律知识手册》,推动树立依法执法思维。开展行政案件庭审旁听活动和执法能力培训班。组织执法人员参与行政执法案卷交互评共123卷。与市北区、崂山区开展行政执法相互监督,实现在监督中“互学、互鉴、互促”。顺利完成涉企执法阳光监督三项试点。认真推进“12345”与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合作机制试点,出台《李沧区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李即办”会商研判工作机制》。推进柔性执法,“不罚”“轻罚”181件,提升执法“温度”。

健全法治审核机制。梳理全区各部门单位近年来对外合作协议履约情况,制发《李沧区党政机关合同管理办法》,优化完善合同审查线上系统,实现党政机关合同全流程监管。研究制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指引》,建立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机制,实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清单管理,提高决策透明度、科学性。对政府文件函件、行政规范性文件等进行合法性审查,2023年以来共审查区政府常务会议议题161件,区政府文件及函件2769件,行政规范性文件3件。

四是提升应诉办案质效。加强府院联动,针对符合法定调解条件的案件,积极配合法院并推动以调解和解方式结案;针对胜诉案件,会同人民法院做好行政相对人释法说理工作;针对存在败诉风险案件,由行政机关自行纠错后,会同法院共同做好与原告的调解、和解、撤诉工作。积极推动落实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4年保持100%,2023年以来行政案件负责人出庭应诉70次。

聚焦法治为民,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健全法律咨询“网络”。着力完善三级法律服务网络,建立起李沧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127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聘请法律顾问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持续提高全域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水平和服务质效。2023年以来,李沧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200余人次,全区各街道及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5000余人次。

筑牢人民调解“防线”。加快构建新时代大调解格局,依托李沧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李沧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立专职调解员、调解专家库“两专”队伍,与公检法、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衔接,构建多方联动的非诉纠纷化解机制。发挥“1+1+N”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作用,组织司法所及辖区调委会开展好常态化及重要节点、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加强“山东智慧调解”系统数据分析研判,力求调解工作前置。2023年以来,已排查矛盾隐患5200余次,预防纠纷1400余件,调解纠纷6121件。

建强普法宣传“阵地”。组织领导干部及新入职、任职公务员参加青岛干部网络学院学法考法,实现学法考法全覆盖。在民法典宣传月、“党内法规学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采取广场宣讲、咨询解答、文艺汇演、模拟法庭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300余场。建设全区127个社区法治文化阵地,重点打造区级“青少年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和区机关“法治文化走廊”,普法实效性不断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主题公园”获评第四批“山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擦亮法律服务“品牌”。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擦亮“暖心五办”品牌。2023年以来,共受理法律援助1060件,为群众挽回损失800余万元。创新升级“李沧区律师诚信共同体”,组织“三八”妇女节法律公益咨询暨踏青健步行、“党心律动”法律咨询等活动20余次,品牌效能不断提升。设立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公证服务点”,设立“巡回办证小队”,形成现场公证业务办理、法律法规咨询、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化解等闭环式法律服务。2023年以来,已累计办理公证5000余件。

围绕“政法文思 ”,提升团队整体素养

提高“政治”站位。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以来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专题党课22次。举办“生而逢其时青年应有为”交流会、“学思践悟新思想 凝心铸魂强党性”主题党日等活动21场。督促做好“学习强国”“青岛干部网络学院”平台学习,构建“线上+线下”多方位学习格局。组织“双报到”社区志愿服务、文明城市创建、清雪除冰应急保障等工作250余人次,强化政治担当。

强化“法律”专业。充分发挥青年工作委员会作用,组织青年干部围绕土地房屋征收补偿、违法建筑拆除、公司股权变更等问题,积极开展政府决策合法性审查研究,通过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判例,明确政府责任和工作流程,提升合法性审查质效。录制青年干部云普法小视频12期,围绕反诈、车损理赔等热点话题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在提升自身法律素养的同时,也将法治文化带到群众身边。

培育“文化”素养。开展沂蒙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研讨,合力撰写法治论文2篇。组织科室、单位高质量提报全年改革创新建议、约稿、工作信息等,2023年,多篇信息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法治日报》等刊发,1篇社区矫正案例入选司法部司法行政案例库,1篇调解案例获评山东省十佳案例,提报的社区矫正改进建议作为区(市)唯一代表纳入青岛市政协常委会基层治理专题审议,社区矫正、律师诚信共同体2篇改革案例被《青岛改革》《青岛地方改革案例》刊发。

注重“思考”能力。组织“述谋问答”交流会,各分管领导及各科室、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围绕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计划“述成绩”“谋举措”“问不足”“答思路”,在梳理思考过程中,谋划工作重点。组织青年干部积极学习市委书记曾赞荣到李沧调研和参加市人代会李沧代表团审议的讲话精神,开展“用好三种资源 写好四篇文章”研讨活动,在空间资源、楼宇资源、交通资源和创新引领、提振消费、激发活力、基层治理方面认真思考、群策群力,为李沧加快增加发展优势提供法治智慧和青春活力。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今后,李沧区司法局将继续坚持以规范化正规化数字化建设为主线,持续提升法治建设、依法行政、法律服务、团队建设,在法治李沧、诚信李沧建设上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业绩,助力李沧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奋力谱写青岛法治实践李沧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