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禁止烧纸有错吗 移风易俗要敢啃硬骨头

2024-03-28 16:10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1134939)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评论员 孟祥龙

清明节快到了,江苏南通因为一则“移风易俗”的政府通告上了热搜、挨了骂。3月26日,南通市民政局和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通告》,结果不少网友在留言中表达不满和质疑。

从源头上禁止制造和销售,就大大降低了实际中焚烧祭品的可能性。很多地方政府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手段,引导民众在清明节不烧纸的原因,每年此时都会旧话重提,也相信不可能有人不懂。难以全面细致监管的火灾隐患,是这种祭祀习俗最要命的弊端,尤其是早春时节,天干物燥风还大,大大增加了潜在的风险系数。而烧纸引发火灾,尤其是山火的新闻,几乎是年年都有,有多少消防员枕戈待旦、出生入死,又有多少失火者闯下大祸、悔之晚矣。

有些辩解应该允许烧纸的论点,扯上了传承传统文化的大旗。可恰恰是形成于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是最需要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古代还有活人殉葬的传统呢,难道也要恢复发扬吗?

的确,我国古代奉行了数千年“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传统,但从文明进步的角度来说,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是对老传统去芜存菁的必要举措。对先祖、对逝者的缅怀之情,永远都要铭记于心,这是清明祭祀必须呵护好的文化核心,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其实应该顺应时代的前进而有所改变。

因此,只要内心是诚挚的,情感是充沛的,那么鲜花卡片同样可以寄托无限的哀思,不必非得烧上一大堆摞得高高的黄纸冥币,才能让祭祀显得更正式、更像那么一回事儿。说得再透彻一些,只要生者心里有逝者,没有任何祭祀实物也不妨碍人们抒发真情实感。只能烧纸、必须烧纸,只是一种因循守旧的固执借口而已。

包括丧葬习俗在内,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漫长岁月中不断地演化革新,以保持适应时代需要的顽强生命力。能认识到这一点,就能理解南通市的良苦用心。

不过,南通市这个通告确实有一点做得不太好,就是发布时间太晚了。当地很多丧葬用品店已经提前囤货,备好了大量烧纸,迟来的禁令无疑会给这些商家造成经济损失。但希望从今年清明开始,南通市能顶住非议,把“移风易俗”的决心坚持下去,也希望更多地方能像南通市一样,敢于直面难啃的“硬骨头”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