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定期化释放了什么信号

2024-04-02 15:19 北京商报阅读 (11079) 扫描到手机

近期,上市银行的财报纷纷出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存款的定期化趋势,特别是零售存款的定期化加速。这一现象不仅让商业银行压力山大,也反映了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变化。

2023年,工商银行定期存款大幅增长27.6%,而活期存款则下降4.4%。其中,零售定期存款占比从28.6%上升到31.3%。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的零售定期存款也呈现出类似的增长趋势。农商行的情况更为突出。以重庆农商行为例,其定期存款在客户存款总额中的占比高达72.3%,远超活期存款。

从人民银行披露的2023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来看,住户部门和非金融企业的定期存款余额及占比均呈现上升趋势。住户部门定期存款占比从68.1%上升至71.5%,非金融企业则从65.9%上升至68.4%。这一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存款定期化的普遍性,也揭示了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和风险偏好。

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选择将资金存入定期账户,而不是活期账户。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存款定期化反映了居民和企业对风险偏好的变化。以前,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将资金存放于活期账户,可以随时取用。但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居民和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稳定、安全的投资方式,以规避潜在风险。

存款定期化的趋势,实则是资本市场波澜下投资渠道相对有限性的直观体现。面对曲折中前进的经济环境以及起伏不定的资产价格,投资者往往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难以寻觅到理想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又深恐投资风险超出承受范围。在这样的背景下,将资金安心存入银行定期账户,无疑成为了储户们最朴实而真切的“安全港湾”。

然而,存款定期化给银行却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虽然定期存款的增加有助于银行稳定资金来源,降低流动性风险,但也增加了银行的负债成本,影响了净息差。此外,随着定期存款占比的上升,银行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策略也受到了影响,需要更加审慎地权衡风险和收益,确保稳健经营。

以至于,部分银行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出现了“倒挂”,定期存款利率5年期反而低于3年期。银行这一举措主要为鼓励居民缩短存款期限,从而降低自身的负债端成本,稳住净息差水平。

当前,银行业的净息差水平已到历史最低点。而存款定期化趋势大概率还将持续,存款市场的“激战”亦将愈演愈烈。在此情境下,银行面临着规模扩张与成本控制的两难抉择,压力重重。

这也倒逼银行必须作出调整。在经济增长放缓和降息趋势下,银行需在资产负债管理上施展更为精细化的操作,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提升资产收益,成为必不可少的经营策略。

此外,银行更应坚守低成本核心存款增长的战略,严格管控高成本存款的限额,并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动趋势,灵活调整市场化资金融入的策略,从而有效降低整体负债成本,确保稳健而可持续的发展。

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转机。存款定期化趋势的深化,既是市场资金需求变动的自然体现,也是经济环境变迁的真实写照。

对于银行业而言,唯有敏锐洞察市场动向,不断创新经营策略,优化业务布局,银行业方能在新的经济格局中焕发新生,实现凤凰涅槃般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