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青岛2024行动方案》最全解读!涉及政务、经济、生态、急救、安全等方面

2024-04-12 11:1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483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4月12日,《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 发布实施,重点部署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数字基础设施等六大标杆工程。《行动方案》具体如何实施?怎样加速“数字青岛2.0”工程?城市生活又将发生哪些变化?围绕这些问题,半岛全媒体聚焦政务服务、数字经济、数字生态、智慧急救、安全监管等维度采访到了最全官方解读。

政务服务:

一件事、一个场景“双12”改革,提升居民幸福感

《数字青岛2024行动方案》 发布会提到青岛市印发实施了《2024年青岛市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和城市运行“一个场景”工作方案》,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万波解读表示,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要求,以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牵引,连续三年每年推出12项政务服务“一件事”和12项城市运行“一个场景”重点改革事项,简称“双12”改革,上线了一批服务民生的标杆应用,在全国率先打造“双12”民生服务品牌,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去年10月以来,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用心谋划2024年“双12”重点改革事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依托新型智慧城市“问需于民”活动广泛开展意见征集,结合相关部门工作实际,全面梳理数字化改革场景,确保所选事项紧紧围绕企业、群众急难愁盼。按照统筹协同、流程再造的原则,组织相关部门反复开展论证对接,确保“一件事”充分体现“一个入口、一个流程、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网集成、一事联办”的改革要求,“一个场景”充分体现“全数据共享、全场景整合、全业务协同、全方位互联、全系统接入、全行业统筹”的改革要求,力争新打造一批政务服务和城市运行领域“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标杆服务场景。最终筛选确定2024年“双12”改革事项清单,涵盖“人才、交通、医疗、养老、环境、助残、助农、惠企”等多个方面。

其中,12项政务服务“一件事”为:赋能人才发展一件事、护理服务一件事、民生保障(民政、人社、医保)一件事、助残一件事、外事服务一件事、工程项目报建一件事、绿色增粮一件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一件事、公共法律服务一件事、“青岛优品”品牌服务一件事、商会服务一件事、社科服务一件事。

12项城市运行“一个场景”为:全市一张数字底板2.0、全市一家养老院、文化一张网、楼宇经济一张图、数字工信一张图、燃气监管服务一张网、“无废城市”建设一张网、技工教育服务一个平台、家庭医生“健康守护”一张网、超限治理一张图、智慧公路管理一个平台、金融风险监测一个平台。

数字青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将上述24项重点改革事项列入2024年度数字青岛建设重点任务,下一步,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将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充分发挥统筹、督导、评估作用。一是组织各事项牵头单位制定工作方案、组建工作专班、抓紧启动实施;二是抓好全过程调度督查,实施督帮一体化推进,确保各事项改革应用如期高质量上线并发挥实效;三是建立第三方评估和公众评价制度,适时组织专家、媒体和服务对象对“双12”改革事项开展现场体验和评估评价,推动改革应用向实用、好用、管用提升,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数字经济:

争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级调研员韩文介绍,青岛将数字经济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和关键引擎,全市数字经济加速起势,核心产业增长超过21%,在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市中排名全省首位。

经过多年布局,青岛已引进培育京东方、歌尔等一批数字产业龙头项目,成功创建智能家电、虚拟现实2个国创中心,家电及电子信息连续五年入选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国内行业唯一。

聚焦“工赋青岛·智造强市”,持续探索产业转型创新路径,培育4个全球“灯塔工厂”、14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工赋青岛”模式加速向全国推广。

作为国家首批5G试点城市和千兆城市,青岛已建成全球标识解析体系根节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全省首个智算中心,开通5G基站3.78万个,数量全省第一、质量全国领先,“双千兆”实现城镇全覆盖。

下一步,将压实主体责任,增强紧迫意识,奋力跨越赶超,以争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的新目标、新作为,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中勇当龙头、在全国数字经济版图中进位争先。

加速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成势。将深化核心产业体系培育,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做大核心产业规模。统筹抓好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产业实现高速增长,带动未来产业加速集聚,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要素保障项目落地,支持 “链主”企业集聚关键配套,进一步挖掘释放增长潜能。全周期加强企业服务,推动龙头企业整合一流创新资源,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升园区载体功能。支持新兴产业园区与数字经济园区融合发展,共享招商引资、开放合作、制度创新优势,协同打造城市产业地标,争创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推动智改数转网联走深走实。将聚焦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持续保持工赋模式示范引领。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头部企业统筹布局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推动青岛制造向智能制造和智慧创造转型,高水平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优化“一超多专”平台矩阵。支持卡奥斯、柠檬豆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保持全国领先,促进各平台融合协同错位发展,引领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深化应用场景开放牵引。用好全国首个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动态发布工业赋能、未来城市场景,以场景创新和软件技术驱动新型信息消费,做强做实全国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

筑牢数实深度融合发展底座。将加快提升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为赋能新型工业化筑牢数字底座。加快建设新型网络。体系化部署推进5G基建和千兆光网,推进5G深度覆盖,打造国际信息通信枢纽,加快提升“双千兆”城市能级。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中国移动智算中心等智算算力设施,统筹布局通算、智算、超算一体化算力体系,提升整体算力算效。完善标识解析体系。放大全球根节点辐射效应,实施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为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坚实支撑。

数字生态:

三大重点举措,推进生态环境数字化转型

《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明确要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希泮介绍,青岛发挥数字驱动作用,聚焦惠民利企、社会治理、科学决策等应用场景,积极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数字技术与生态环境领域的深度融合,大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目前在监测、数据、应用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丰硕成果。

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先后建设了144套空气自动监测站、57套水质自动站、560余家企业1000余个点位的污染源在线监测、340余套企业用电量监控等物联网系统,实现多环境要素的自动感知;夯实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体系。数据是建设数字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市生态环境局建设了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强化数据的汇集融合,截至目前,共汇聚70余类1.9亿条数据,实现向市级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和社会持续提供数据服务,进一步强化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共享能力;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数字应用体系。2023年建设了数字生态一体化平台,涵盖生态环境综合指挥、“三线一单”数据智慧应用、智慧执法、土壤环境综合管理等七个方面内容,形成环境监管“一张图”,全面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执法、环评审批等生态环境重点工作,坚决守护岛城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积极贯彻落实《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要求,拓展数字技术的应用服务场景,持续为生态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转型:

一是加快数字赋能。加强数据资源集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用好数字生态服务一体化平台,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比例,持续发挥“三线一单”应用在提升环评审批工作效率、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持续深化“无废城市”智慧管理等方面建设。

二是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实现环境管理、执法、应急等多业务联动,推动与各区市的互联互通,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数字化监管模式。

三是倡导绿色智慧生产生活方式。坚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转型,加强宣传引导,鼓励社会积极开展碳普惠创新及标准研究,开展“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践行绿色智慧生产生活新风尚。

智慧急救:

构建海、陆、空一体化急救网,保障生命安全

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是一切发展的前提。近期,市卫生健康委多方位发出“智慧急救”声音,在《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 新闻发布会上,市急救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辛善栋介绍,2023年青岛投入600余万元建设完成了全要素、全流程的智慧急救平台,推动120院前急救速度更快、救治更早、体验更好、社会协同度更高。

急救服务更加便民。依托“爱山东”微信小程序和“健康青岛”微信公众号,建立了急救便民服务小程序,患者可以通过小程序一键呼救“120”,并可上传患者病情和详细地址,同时调度人员可以通过视频指导呼救人对患者开展自救互救,弥补救护车到达现场前的急救“空窗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便残疾人士呼叫院前急救。有听力和语言障碍的特殊人群可以通过“健康青岛”微信公众号中“急救便民服务小程序”,使用文字呼救“120”。 2023年12月16日,市急救中心就通过“文字呼救”为西海岸新区1位听力障碍人士提供了及时的医疗急救服务。据统计,自开展智慧急救平台建设以来,市急救中心已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远程指导呼救人自救互救,成功复苏心脏呼吸骤停患者12人次,解除哽噎9人次。

急救效率不断提升。实现了手机呼救自动定位功能,当患者拨打“120”时,急救中心可以自动获取患者的手机定位信息,解决了部分呼救人因紧张或地形不熟等原因无法表述清楚地址等难题,缩短调度受理时间。自2023年10月手机呼救定位功能上线以来,为近4万患者提供了定位服务,提高了调度效率。实现了“120”急救中心与“122”交警指挥中心的信息互通共享,当救护车执行任务遇到交通拥堵时,可以一键向“122”发起绿波护航请求,并通过高德地图向社会车辆发出“让行救护车”的提醒,有效缩短救护车通行时间。据统计,自智慧急救平台运行以来,市内四区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了2分18秒。

急救信息无缝衔接。智慧急救平台建立了院前院内协同救治系统,实现了院前急救与救治医院间的信息互通,救护车接到患者后,可第一时间将患者生命体征信息传输到医院,接收医院可提前做好接收准备,急危重症患者入院后直接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免去了挂号、分诊等程序,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黄金急救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智慧急救平台建设注重“互联网+急救”融合创新发展,建立了志愿者辅助急救系统和AED地图系统,市急救中心可调派社会急救志愿者、乡村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以前快速取用AED设备,对患者实施紧急急救措施。目前,市急救中心已招募和培训社会急救志愿者和乡村医生近1000人,联网AED达1800余台,志愿者已辅助参与急救100余人次。

应急能力持续提升。着眼于突发事件快速处置需求,智慧急救平台建立了突发事件检伤分类系统、区(市)急救中心接管系统和可视化质控预警子系统。突发事件检伤分类系统实现了突发事件中患者救治和转归信息全流程可追溯,数据统计和管理更精准;区(市)急救中心接管系统可以实现市急救中心对各区(市)急救中心调度指挥权限的接管,可在突发重大紧急情况下统筹调派全市急救资源;可视化质控预警子系统可以对青岛全市院前急救运行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展示,提供数据分析、研判和预警,为突发事件处置提供数据支撑。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聚焦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依托智慧急救平台,构建海、陆、空一体化急救网络体系融合发展,持续推动院前急救工作提质增效,为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优质、便捷的院前急救服务,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安全监管:

数字化建设“燃气监管服务一张网”,为安全加码

《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中涉及燃气监管服务内容,提出建设“燃气监管服务一张网”。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新闻发言人任树睿进一步解读表示,燃气安全事关千家万户,为确保城镇燃气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市委市政府2024年“数字青岛”工作统一部署,拟建设“燃气监管服务一张网”项目,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赋能燃气安全管理,提高行业监管效能、提升行业服务质量。

该项目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汇聚燃气企业数据,与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信息系统联动,实现城镇燃气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分析研判、综合评价“一网统管”。项目主要围绕管道燃气、瓶装液化气、燃气汽车加气三块内容展开。

管道燃气方面:燃气管道进入千家万户,管理任务日益繁重。“燃气监管服务一张网”项目构建的燃气大数据智能监管模式,可以实现对全市管道燃气企业管网信息、入户安检、管道巡查、用户服务等情况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高效监督企业隐患排查处置情况,进一步提升行业监管效能。

瓶装液化气方面:全市瓶装液化气灌装站数量多、布局不合理,企业管理粗放、气瓶数量多种类杂,充装、配送等环节管理还不够规范,特别是液化气瓶流转不可控,管理难度大。鉴于此,拟建立“互联网+液化气智慧监管”体系,通过摸清钢瓶底数、为每个钢瓶赋码、加强配送环节监管、落实随瓶安检等措施,对气瓶检测、充装、运输、销售、配送、使用、回收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监管,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流转可溯、责任可究。

燃气汽车加气方面:以“安全”为导向,汇聚全市燃气汽车加气站企业监控视频,及时发现燃气汽车加气站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行为并进行语音提醒,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