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白石”现场揭秘墨虾制作!带着新作再赴央视,希望讲述甜蜜中国故事

2024-04-15 21:17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3598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吴璟 陈亚梅

没想到作为童年回忆的简简单单的糖画,有一天能被创新融入国风元素,将非遗糖画制作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这些都出自于青岛糖艺师崔久祥之手。近日,他带着新作《湘江风雨图》作为主访嘉宾参与录制了央视节目《诗画中国》。

4月13日,记者面对面听他讲述录制节目及新品背后的故事,他还现场为半岛都市报读者展示了《墨虾图》的制作过程。

最新动态

带着新作再赴央视录制节目《诗画中国》

栩栩如生的游虾,宛如琉璃的水仙花……这些看起来像玻璃的制品竟然全都是用糖做的。他凭借两只虾,让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杂志等各大媒体争相采访,点赞表扬,也被众多网友称为“糖白石”,这个人就是青年糖艺师崔久祥。

崔久祥在他的工作室中忙碌

“读懂糖没有捷径,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融合得恰到好处”,崔久祥用了九年的时间,将白糖玩出了新高度,寻常可见的白糖加热后在他的手里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揉捏间就变成了一件件令人称奇的艺术品。他以国风元素为表达对象,创新使用了糖剔透的质感,国画般含蓄的色彩,使得作品具有可食用性的同时呈现出浓郁的中国元素,古朴典雅,简约灵动。

近日,崔久祥带着新作品《湘江风雨图》作为主访嘉宾录制了央视节目《诗画中国》。崔久祥告诉记者,录制节目时,各主访嘉宾们将作品放在桌上展示,大家相互“串门”欣赏对方的作品,其他人称赞他的作品精美,当得知他的作品是由糖制作的,纷纷表示震惊。

湘江风雨图(受访者提供)

为了制作《湘江风雨图》,他将自己“闭关”在房间内,整整花了4天时间才制作出来。它是根据明代夏昶《湘江风雨图》创作的国风糖艺作品,在一块长1米、重13公斤的透明糖体上进行塑造。“作品里山的呈现,是用金属敲击糖体,使之自然脱落形成类似国画技法皴的立体质感。对角度和力度都需要很谨慎,否则极易碎裂。”竹叶部分用一片片晶莹剔透、透明与绿色渐变、绿色的竹叶组成。“用糖表现隐现的竹林,平缓的坡坨,坚硬的岩石以及各尽其态的老干新枝,融入国画独有的绘画技法水墨晕染和皴的运用,整幅作品全部用白糖加热融化冷却通过揉捏点刻划制作而成,用糖塑技艺展示湘江景致意境。”

如今,《湘江风雨图》在海天MALL非遗遇见现代美学“溯·明澈”崔久祥糖艺作品展中展出。刚摆放出来就有观展人围观,“太震撼了,在这么大的糖体上创作,还能呈现出国风的感觉。”崔久祥糖艺作品备受欢迎,展中有两件作品已售出。据了解,他的作品价格从2000多元到几万元不等。今天春节期间,曾登上过央视的《祥龙献瑞》也被喜爱者购买走了。

现场揭秘

20分钟,现场为读者展现墨虾制作过程

在崔久祥糖艺作品展中,《墨虾图》深受男女老少喜爱。虾晶莹剔透,尾节、虾身、虾节、大触角、小触角、虾足,都一一呈现,虾触角伸展的姿态栩栩如生,仿佛一只活虾。崔久祥说:“墨虾图的灵感源自于国画,以水渗墨的渲染手法融入糖塑技艺,形神兼备,重现经典名作的审美意境。”由于《墨虾图》太受大家喜爱,崔久祥也因此被有的人称为“糖白石”。

墨虾图(受访者提供)

“我知道这是网友对我的鼓励,也坚定了我将传统文化继续融入糖塑艺术的决心!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用这份坚守,让它得到传承和发扬。”崔久祥说,当创新的糖塑艺术和传统文化结合,就相当于打开了一座宝库,让他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和灵感。

为了把墨虾做得更逼真,崔久祥到海鲜市场观察活虾的状态,有时一待就是半天。

不少读者对国风糖艺的制作充满好奇。采访当天,崔久祥现场为半岛都市报读者展示了墨虾图的制作过程。

只见他先将砂糖用火加热到165摄氏度,待糖液冷却加入少量墨鱼汁调成淡黑色,待到糖体变成软糯的状态时,揪一块黑色的糖,用透明糖包裹黑色糖体进行加热塑形。随着糖体在手指尖翻动降温定型,一个水墨虾身体就完成了,似柳叶,两头尖中间胖的形状。做几片拇指大小的片状,粘贴在一起组成尾足。用塑形刀在虾背上刻几道作虾节,拉2根15厘米左右伸展细细的须作为虾须,再拉6根10厘米左右的须作足部,捏两片小拇指盖大小的糖片当成额角,瓜子仁形状和大小的糖体是虾的眼睛。制作虾钳要在长度近20厘米细细的糖棍找一个合适位置,用火枪烧一下,快速弯折两个大约135度的钝角,再将前端剪成叉状。

塑形

制作虾尾部件

制作虾须

组装

组装

制作虾腿

组装

最后,就是化零为整的环节,将这些部分粘在一起。20分钟,一只栩栩如生的墨虾就呈现出来。在制作时、使用了搓、揉、点、切、刻、划的手法,“糖体在塑形时要在3秒内完成且糖体的温度约80摄氏度,这个过程要忍受着糖体带来的高温完成塑形。”崔久祥说。

晶莹剔透的国风虾完成制作

在糖艺灯下调整糖的软硬度

“白糖充满着朴素的质感,却也天生自带神奇的变幻超能力。熬糖,化糖,拉糖,揉捏,吹制,定型。制作糖先化整为零,一片花瓣、一根茎叶、一根细须,一片鳞甲……一次又一次反复尝试,反复打磨把控细节,才能还原生动的定义,再化零为整将这些部分粘在一起。从构造形态,到配色神韵,以传统为基,以国风为魂,实现2D到3D的质感跨越。”崔久祥说。

未来打算

用糖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看到东方之美

看到糖在崔久祥的手中如此听话,记者觉得用糖制作简单的小物件不是件难事,于是跃跃欲试体验制作糖画,戴上手套,一切准备就绪。由于操作台需要加热糖体,让糖保持可塑性的状态,导致这附近的体感温度比旁处高,待一会身上就开始微微出汗。可制作糖画的糖触感像一团柔软的面,用手扯糖没有阻力,随着拉扯与重力的作用,糖的中间拉扯出一根细细的糖体。从这起糖变得不受控制,它七八十摄氏度的温度,让记者的手指开始有痛感。过了一会,忍受不住高温的灼烧感,记者只得将糖放下。之后又尝试了几次,糖体在手中都不听话,且很烫手,只得放弃尝试。

国风国色一直是崔久祥喜爱的艺术风格,他从小就喜欢国风国色的工笔画,平时看到一些喜爱的国画作品会存在手机里。9年前,他在上海做糖画创意师时,就开始尝试把国风融入到糖画中。崔久祥说,画中水墨色彩的晕染用糖展现出来不是一件易事,多种色彩的交融,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融合得恰到好处。除此之外,糖画也要体现出国画中飘逸的神韵。他为了在外形上把糖画做得飘逸、轻盈,在糖画的各组成部分的构架上苦下功夫,慢慢摸索糖画的承重能力,有时做好的糖画会因为承重能力不足而倒塌。

“刚开始做这种国风特色的糖画吃了不少苦,做一件有创意的糖画需要2天-5天,经常摘下手套,发现手上好几个水泡。那时制作不熟练,有时不小心会把快做好的糖画弄碎了,这过程其实挺消耗自己的精力,有想过放弃,但凭借着热爱创作了更多作品。我认为做不喜欢的事情叫坚持,做喜欢的事情是热爱。”

让崔久祥印象最深的一个作品是翡翠鸳鸯,他说:“我看过很多糖艺用玫瑰、天鹅来表达爱情,我认为这是西式的表达方式,还没有糖画作品用中国传统文化表达爱情。于是就构思了代表忠贞不渝、永恒爱情的《翡翠鸳鸯》,在构成元素时选择了‘愿作鸳鸯不羡仙’和纯洁无暇的‘冰种雕刻玉竹翡翠’,成品具有强烈的国风元素,作品体现出了独属于国人的浪漫情愫,含蓄且有张力。”

崔久祥制作的精美糖塑作品

“目前我正在构思用糖塑来讲述中国故事。”崔久祥说,中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非常多,如果能用糖塑来表现,一定很有意思,通过这些传统题材,再在糖塑中融入现代审美和技法,很容易让作品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朴素的糖,国风的美,共同造就中华传统文化的新表达,希望对传统技艺有所赓续,也有所创新。崔久祥也希望有一天,他的作品可以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国,看到东方之美,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国糖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