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舰队”闯大场!一个农民为何能6个证书在手,“小田并大田”变出啥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 刘文 王涛
春风,正用色彩描绘着大场镇。
这片绵延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西南部的热土,白马河吉利河激情汇流,奔向大海。一支特殊的“联合舰队”也在此诞生,弄潮同兴同富新战场。
机械化收获时期照片(受访者提供)
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大场镇聚焦“地、人、房、钱”四大要素,试点“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强村共富公司”振兴模式,成立运营“三社一司”,即同富田园合作社、同富劳务合作社、同富乡舍合作社和强村共富公司,实施“农地托管服务、农民就近就业、农房多元盘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四项集成改革。
在这里,农民致富不再靠“单打独斗”,农村劳动力空闲、耕地空置、村庄空巢等现象有效改善。近日,记者实地探访,聆听大场故事。
同富田园合作社:
一个农民6个证
乡村,一个自带温度的词汇。众所周知,乡村振兴的背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推动,因此,很多故事都是从乡村人才开始。
一边是万亩麦田生机盎然,一边是免耕播种机、起垄机……井然有序地存放在青岛勤耕农机专业合作社中,一应俱全。它也是大场镇同富田园合作社麾下的一支生力军。
记者问询得知,理事长姜永战并不在合作社,其家人告诉记者,即便是春耕结束,姜永战也闲不下来,忙着“巡场”,特别是机器设备万一出现问题,就需要他第一时间赶到处置。
姜永战在自家设备前
56岁的于彦宝正埋头在合作社的大院里修理养肥机,重新焊接,将零件加大加厚。于彦宝是大场镇凤墩村人,起初是自己单干,后来投入50多万元购置了设备,最多的时候,种地200亩。
“现在一年到头有活干,闲不住。”于彦宝说,他农耕时驾驶拖拉机,喷洒农药时操作无人机,农收时驾驶小麦联合收割机,农闲时修理整备机器设备,全年不停歇。
6证在手的高素质机手于彦宝
作为高质量农民专业合作社,“口袋富”要与“脑袋富”同时推进,用人来培育特色农业,引领乡村振兴。如今大场镇同富田园合作社已整合吸纳全镇93家农机大户和家庭农场,集聚300余名农机手、2800余台农用机械,组建机具共享的生产联合体。同时,还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搭建农机研发、农资服务等综合性服务平台。
于彦宝在修机械
“文化水平又不够,基本上都是智能设备,需要学习新鲜事物,于是就跟着合作社去学习了操作无人机。”于彦宝介绍,自己加入了同富田园合作社后,在合作社的培养下,成为拥有小型汽车驾驶证、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证、大中型拖拉机驾驶证、植保无人机飞手证、农机维修职业资格证等6个证的高素质农民。
于彦宝坦露,与自己单干接单相比,合作社的活多,订单量大且收入稳定,操心的事更少一些。特别是土地流转与土地托管之后,全部实行统一化管理,社员相当于正式上班,收入更高。
此时,姜永战返回合作社,跟维修工人嘱咐设备的检修进度,当记者问起“耕地大管家”这个身份变化时,姜永战打开了话匣子。
于彦宝在修机械
“一开始,我是给船老大当小工,但我喜欢机械,船上有柴油机等设备,我就喜欢研究它们。”姜永战告诉记者,他16岁那年便出海打鱼,船只故障是常事,为此积累了很多机械维修知识。
到了休渔期,姜永战回到家里收麦子,用镰刀人工收割效率太低,姜永战就四处筹钱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去省内外帮助收割小麦赚钱,后来成立了当地最早的农机合作社。
生产发展是根本,生活富裕是目的。
“以前没有合作社的时候,人员零散,现在都是统一化,无论去哪做服务,我们都是一个集体去,客户也愿意和合作社打交道,统一化管理。”姜永战说,他的合作社有110名机手,普通机手单打独斗一年收入六七万块钱,在合作社一年能收入十二三万,而且更省心。
“以前我们是搞社会服务,我们领着机手到处作业,收割小麦,但总给人家干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也开始流转土地,刚开始流转1000亩,后来增加到3600亩,到现在流转了14个自然村的11000亩土地!”姜永战介绍,除了土地流转,如今的“小田并大田”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姜永战为记者解释,“小田并大田”便是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全程托管协议,将各家各户碎片式的小地块,归拢合成大块,便于机械耕地作业和管理。“小田并大田”可有效减少田垄,让农田面积扩充10%以上。在农地托管示范相关规划范围内,但不愿参与托管的农户,可以“归并置换”方便耕种的地块。
“等于一亩地收益1100块钱,如果个人自己种植,去掉收割费、播种费等费用,估计还剩不下这个钱,这样村民的收益提高了不少。”姜永战说。
此前,姜永战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人大代表、青岛勤耕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身份提出了“关于全域推广土地托管”的建议,自身探索从耕、种、防再到收,实行全部托管的模式。
耕种航拍(受访者提供)
姜永战解释,全程托管后,统一实现农机管理、播种、镇压、喷药、滴灌、大大降低了成本。从“一把镰刀干一天”到全机械化生产,姜永战深知高素质农民团队的重要性。他的合作社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团队已经实现拖拉机无人驾驶,工人最少持有4个证,多的有6个证。
机械化收获时期照片(受访者提供)
机械化收获时期照片(受访者提供)
当汗水化作实实在在的收获,眼前呈现的,不单是一组数字,更是担当。大场镇负责人告诉记者,全镇推行供种、耕作、施肥、收获“四统一”全链条托管服务,对外统一采购,合作社直接对接农资厂家,有了一定话语权,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均低于市场价格,既保证品质,又有效节约成本。目前全镇托管农田超过6万亩,占全部农田的79%。
同富劳务合作社:
家门口的“新农人”
“你这个信息已经录入了,估计很快更新,注意查看手机通知,我也会及时给你反馈。”当记者来到同富劳务合作社时,苗宗兰正在电话沟通社员的就业信息。
同富劳务合作社的智能用工系统展示
47岁的苗宗兰所在的是城乡公益岗,在同富劳务合作社主要负责帮助协调社员进行匹配用工,可称作“高精准匹配岗位”。以岗位需求“云”推送机制,在同富劳务管理平台和微信程序上,企业发布招工信息,合作社科学匹配岗位,社员“接单”上岗,形成一个促进就业的完整链条。
同富劳务合作社的智能用工系统展示
记者从现场智能化电子屏幕看到,企业数据、供需对比等信息清晰明了,共有256名社员,分为6个技能小组,当天的用工率是89.84%,也就是说有26个社员是空闲的,其余均是在工作状态。且社员在哪里工作,均有定位信息,在哪个位置做什么工作,后台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同时,这样也能够动态掌握用人单位的用工信息,有助于实现就业信息充分流动、社员充分就业。
“以前工人工作量不稳定,为了缓解失地农民就业难和季节性失业等问题,2021年7月份,我们几名党支部书记牵头成立了同富劳务合作社,这是纯公益性的,想办法把镇上的劳动力统筹起来。”同富劳务合作社副理事长李祥华介绍,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将拥有“一技之长”的群众组织起来,提供就近就业岗位。
李祥华从系统中展示社员工作信息
记者从系统中看到,金塔村的杨希光正在做木工,汇水湾村的丁历中正在做电工……每个村民所属的村组织、工作技能以及工作状态等信息全部在线显示,所属企业信息也较为全面,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收集用工信息,并进行逐一核实。李祥华介绍,同富劳务合作社深挖周边各类项目带来的就业机会,为社员争取更多就业岗位。目前,已与17家农业合作社、22家建筑企业、2家劳务中介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相较个人单干,务工时长平均增长2个月左右,收入增加一两万元。
除此之外,合作社统一为社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社员持证上岗率达到75%,形成了一支有文化、懂技能的“绿领”新农人队伍。
仔细看了几组社员工作信息后,记者找到一名工作时间较长的社员,也是“优秀社员”,系统显示他正在“同富乡舍”项目上盖房子,随后记者开车来到项目工地。
村民中午在工地就近吃饭
57岁的刘发生是大场湾东村人,在没有参加同富劳务合作社之前,都是外出“靠活”打点零工。成为社员接到项目后,刘发生成了工头,带领四十多人在河崖村盖房子,刘发生的爱人也在工地上做短工,两人加起来一年收入十多万元。
“家门口就能挣钱,自己还能带饭,真省了不少开销!”临近午饭时间,工人们陆续放下手头的工具,拿出自己从家带的午饭。
工人大多是附近的村民,虽然工地与家相邻不远,但是为了节约时间,他们多数在工地上解决午饭。58岁的徐虎堂和60岁的徐宝亮拿出自带的午饭,蒜薹炒猪肚、大包子还有钙奶饼干。
“每天二百多块的工资,是为自己存的养老钱。”面对记者的镜头,工人们有些拘谨,但是说到家庭,大家笑言大多数工人的孩子已经结婚,不需要再为孩子操心,现在是为自己打工,也不担心被拖欠工资。因为合作社实行社员工资支付监控和拖欠举报,设置拖薪欠薪企业黑名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同富乡舍合作社:
私人定制选小楼
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大场镇既有田园生活的自在,又能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村民们从低矮的旧屋搬进自选的新楼房,只是生活求质的一个缩影。
“村民监督,也就是说给谁建,谁就是监督人员。主体只用了三个月,这些联排二层小楼已经验收了。”汇水湾村党委书记、河崖网格支部书记王守忠跟记者介绍自己身后的小楼。
通过同富劳务合作社工作的村民正在工地务工
据介绍,大场镇已打造了三河埠村、汇水湾村2处集中居住融合区,目前已有9处两层楼房竣工,4处四层楼房完成主体建设,4处三层楼房即将开工。王守忠说,他们通过实施宅基地审批积分管理办法,鼓励和引导符合宅基地审批或房屋翻建条件的农民,自愿成为乡舍合作社社员。成为社员后,申请新建宅基地即可获得额外积分,能够优先到居住融合区选址,建设二至五层庭院式楼房。办法实施以来,群众参与意愿极高,已吸纳社员259户,其中75户社员提出了融合居住建房申请。
通过同富劳务合作社工作的村民正在工地务工
通过同富劳务合作社工作的村民正在工地务工
“社员根据各自经济实力选择层高,合作社统一招标,统一建造,自己建造可能花钱更多还不如集体建造省心呢。”王守忠说,合作社建设两层小楼院的价格是20多万元,建四层楼院价格是80多万元,社员根据家庭居住情况与经济预算可以“私人定制”。
同富乡舍合作社建的二层楼院已经完工
同富乡舍合作社在建的四层楼房
相比较传统的旧村改造统一拆迁,居住融合区的方式更具备个性化,有意向的村民参与方案报名进行改建,没有意愿的村民可以选择保持村屋原貌。除此之外,合作社不断加强服务配套更好满足群众需求,为保障房屋质量,降低建设成本,合作社在征求多方意见基础上,对两处居住融合区实施统一规划建设,协调配套水、电、气、暖、网等公共基础设施。
合作社还依托居住融合释放出的宅基地资源,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积极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已引进乡村民宿、共富工坊等文旅项目12个,助推村集体、农民实现“双增收”。
从匠心点睛亮点纷呈,到风景成线,再到全域发力提质赋能,如今的大场镇,无烟尘、无噪音、无废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旧貌到新颜,处处新生机。“变化多着呢,都是跟着政策好起来的,村民素质也高了。”王守忠,是二十多年老书记,这么多年亲眼见证了乡村新变化。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里的乡村生活透着诗意,记者看到,与工地相隔百米处,便是健身休闲小广场,沿河而建。王守忠说:“现在镇上和村里统一进行基础设施的建造,预计在五年内打造好沿河景观,种植油菜花、月季、樱花供休闲观光。”
在大场镇居住融合区里,乡村不再是一个孤独的存在,而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机遇的世界,上下一起探索乡村振兴的未来,领略乡村的发展和变化。
大场人勤耕岁月,也用智慧在探索,赋予这幅乡村图景更多的美好色彩。同兴共富!他们,正在把渴望的目光投向未来。
>>>链接
强村共富公司:
集中力量办大事
通讯员 夏乾峰
乡村振兴离不开资金,大场镇如何聚焦“钱”资源要素,奔向好“钱”程呢?
据介绍,大场镇创办强村共富公司,以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助推新村发展市场化,采取多村联建、强村独资、村企合作等多种方式,走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强村富民新路子。
一是村企合作成立镇级强村共富公司。成立全市首家镇级经济联合总社,并与西海岸农高发展集团合作率先成立镇级强村共富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探索形成“资金入股、资源开发、资产授权,挣薪金、分股金、拿租金”的“三资创三金”合作盈利模式。实现净利润突破330万元,联合总社先行获得55.6万元分红。
二是强村独资成立村级强村共富公司。坚持因村制宜,引导成立村级强村共富公司。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如馨和嘉园强村共富公司通过异地置业模式发展“飞地经济”,整合资金3.3亿元,在泊里地铁站附近购置3栋商超大楼,开展招商租赁、物业服务等业务,年可盈利2000万元。促进“房东经济”发展,大场村强村共富公司通过盘活闲置资源,与“红色合伙人”合作开发闲置厂房,建成5.4万平方米的众创共富工场,吸引济南艺选酒店等7个项目入驻,每年可获租金收益150万元。
三是多村联建成立村级强村共富公司。把握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机遇,支持8个村联合成立青岛八正投资有限公司,承接推进总投资4.5亿元的21个试点项目,打造“强村共富公司+社会资本+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其中,投资3100万元建成现代果蔬全产业链项目,聘请专业经理人管理运营,强村共富公司能够从中获得“保底收益+超额分红”,有效拓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径。
改革层层深入,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农业产业时序日新,农耕劳作融入科技文明,这片土地被赋予了新的活力,安居乐业印在大场新画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