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食用菌产业园:朵朵小菌菇撑起“共富伞”

2024-05-23 18:43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1482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晓哲 通讯员 王雪

一朵菌菇致富,一个产业兴村。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食用菌产业园楼宇工厂化基地里,一朵朵盛开的菌菇“上了楼”,为村集体和农户增收撑起了“共富伞”。这是全国首个多层楼宇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项目,也是大村镇乡村振兴重点产业项目之一。

大村镇食用菌产业园楼宇工厂化基地里雪莲菇丰收。(梁玉鹏 摄)

带领村民将菌菇产业做大做强的是退役军人宋江富。他在退伍后一步步创立了青岛绿色家园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并逐渐搭建起“食用菌-养殖-生物肥-种植-深加工-交易中心”的循环农业产业链。

2012年,刚试水食用菌项目的宋江富也想不到能鼓捣出一个循环农业的产业链条。“那时候还没听说过循环农业这个概念。项目落地时,我们还是西海岸新区第一个工厂化食用菌栽培项目,投产运营后的效益很好,就是废菌包的处理成了一个难题。”宋江富回忆说,当时公司承包了一片荒山,专门用来存放废菌包。

日积月累之下,废菌包堆积如山。“怎样才能够有效处理这些废菌包?”带着这个问题,宋江富拜访了多家高校,带着样品去检测,寻求解决之道。“废菌包里面的一部分废弃物可以作为肉牛养殖的精料,菌包还能用来做养牛的生物发酵床,在去除臭味的同时,还能保温、除菌,改善肉牛的养殖环境。”有专家这样告诉宋江富,他一下子就来了精神。2014年,宋江富投资建设了占地100亩的肉牛养殖场,养牛场每年大概能提供2000吨到4000吨粪肥原料,他又琢磨着建高效种植园,让有机肥物尽其用。

就这样,宋江富搭建的循环农业园区初具规模。公司建立起“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每年为周边食用菌栽培户低价提供优质菌棒1000万棒,带动养殖户养牛800-1000头,低价供应周边种植户高品质有机肥料8000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绿色大田3000多亩;有效带动周边3000余农户参与循环农业,为周边群众提供了400个就业岗位,平均每户每年增收3万多元。

如今,宋江富又把“食用菌楼宇种植技术”从理想变为现实,一步步扩大并完善着自己的“食用菌王国”。“一个人富不是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才是最终目的。我还要继续探寻发展新思路,用新技术新手段助力新区农业现代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宋江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