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评面丨既要事前监管,更要事后追责
□特约评论员 宋守山
老年群体要享受到技术进步的红利,而不应成为被高科技遗忘的角落,甚至是被诈骗分子“围猎”的对象,这应是社会共识。但是最近几年,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针对老年群体的网络违法行为却呈上升趋势。面对这些伸向老年群体的网络黑手,老年人固然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防范能力,但平台的监管责任则更为重要。
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群体有所不同,老年网民有自身特点,网络对于他们来说是“新生事物”。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消费购物,这种新生事物让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不断增强他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感。而相对于文字的传播,视频具有先天的接受便利,更是让老年群体增长了知识、消磨了时间、获得了快乐,但也带来了潜在的隐患。一个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老年群体对网络信息缺少辨别能力,特别容易相信网络提供的内容,这与他们过往的媒体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传统媒体的传播环境中,因为有把关人的存在,媒体是值得信任的,是有公信力的,即使是广告,在发布之前也会对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做出权衡。但网络空间则不是如此,人人都有麦克风,加上一些网络平台追逐“流量至上”,导致网络世界错综复杂,内容也真真假假。这就为一些不法分子基于“零元剪辑课”等实施诈骗行为提供了便利。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老年群体之所以容易上当,是因为他们的媒介素养低,对网络的认识不清楚,要提升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可骗子使用新技术的迭代程度远远快于老年群体“媒介素养”的成长速度,我们现在不得不面对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让“数字鸿沟”不断加大。一个普通人前些年还能注册个域名,搭建个网站,但现在有多少人懂得大数据处理技术呢?更何况是老年人。
面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局面,互联网平台首先要负起监管责任,提升自己对内容的审核能力,既要事前监管,更要事后追责,才能不断净化网络空间,减少老年群体被不法分子的“围猎”可能。
(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