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稳稳的幸福 青岛绘就幸福民生新图景

2024-05-22 16:05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144627) 扫描到手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夯实就业“压舱石”、托起幸福“夕阳红”、构建便民生活圈……近年来,青岛市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政策温暖直抵人心,托举起百姓的美好生活。

稳定就业,夯实发展“压舱石 ”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的基础支撑。青岛市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落实落细各项就业政策。

2023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岛市稳定和扩大就业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行动方案》,从加快培育新就业增长点、强化实体经济就业支撑、加大企业稳岗扩岗支持等八大领域出台20项举措,保障全市就业大局稳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让千家万户端稳就业“饭碗”,围绕基层就业服务、重点群体就业等关键环节,青岛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千方百计稳岗位、保就业,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全方位提质增效。2023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8万人,总量居全省首位。

夯实社会发展的“压舱石”,让就业变得更加容易,为居民创造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2023年以来,青岛市全面开展“社区微业”行动,通过推动家政企业在社区设置服务网点、鼓励社区自建“微工厂”等举措,积极拓展微就业。同时,全市还积极开办培训夜课、乡村夜校、周末课堂等培训活动,教授直播销售、咖啡烘焙、手工艺制作等课程,帮助居民在“家门口”学技术、提技能。

青年是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的群体,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为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青岛打造“198大学生流动服务站”,开展“百日冲刺”“招才引智名校行”“青雁归巢”“就选青岛”“启航扬帆”等一系列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扎实推进实施就业见习万岗募集计划,推出“敲门式”就业服务,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联系率、服务率均达到100%。让每一位学子,都将在温暖目光的注视下,开始一场生活与理想的双向奔赴。

解决民生问题,出路在创业、关键在创业。青岛上线“青创通”创业服务云平台,打通各部门数据和业务,助力创业者找政策、找场地、找项目、找资金、找人才,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创业服务。2023年实现全年扶持创业4.49万人。

智慧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

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托起老年人的幸福“夕阳红”,是民生保障的重点关注领域。

青岛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目前全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238万人,老龄化率达到23%。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来袭,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智慧养老,为养老服务开辟了新的空间。青岛积极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全面建成要素保障精准化、服务获取便利化、综合监管智能化的智慧养老“青岛样本”。

智慧养老是否真“智慧”,关键就在于是否真正满足老人的需求。2023年底,青岛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就餐”“养老地图”“智慧志愿服务”等养老服务应用场景。

在青岛,“智慧养老”已经日渐普及,从签约家庭养老床位到养老助餐服务,再到空巢独居老人的居家安全,“智慧化”养老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

老人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院?居家养老可以提供哪些服务?附近都有哪些助老大食堂?在“爱山东”App或小程序上打开“青岛养老地图”,这些需求可“一图解决”。青岛全市332家养老机构、140处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200多处养老助餐站点的位置、环境、收费标准都一一整合展示在地图上。用户可以在电子地图上选择养老服务机构,查看相关信息并进行选择。

空巢老人的安全问题牵动着儿女和社会的心,“智慧养老”保障空巢老人的安全方面也能够“大显身手”。2022年开始,青岛市民政局通过对接水务、能源和供电部门的大数据,建成了对空巢独居老人用水、用电、用气异常情况实时监测的“空巢独居老年人智慧监护平台”。如果发现老人的用水、用电、用气量低于设定的安全值,平台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向老人子女或者所在社区救援中心发出信息提示,以便相关人员及时上门查看或者实施救助。

数字技术新天地,智慧养老正当时,青岛积极拥抱数字化,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让更多的老人老有所安,老有所乐。

提档升级,“圈”出生活新愿景,

买菜、吃饭、看病、健身、小修小补……15分钟内满足生活所需不再是梦想。近年来,青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加速,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改善,收获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2024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青岛市将大力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新建 50 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为推动“便民生活圈”提档升级,青岛不断优化提升业态品质。在优先配齐居民基本保障类业态的基础上,着力满足“圈”内居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青岛积极完善社区功能,对居民服务、商业业态进行全新的整合布局,形成医疗门诊、学后托管、茶室酒馆、便民银行、快餐烘焙等社区业态全覆盖,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一站式购齐生活物资、享受各项便民服务。

聚焦便民生活圈的发展,积极引导各试点市场主体通过各种方式为居民提供“小修小补”等服务;鼓励大型实体商贸企业,在门店引进干洗、维修、缝补等服务;鼓励社区利用现有场地或闲置空间开设修鞋、缝补等便民服务点,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建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因地制宜、见缝插针,不断丰富和完善城市社区健身场地设施。目前全市共建有健身设施1.1万多处,基本实现了全市社区健身设施全覆盖。同时,充分利用社区空间开展社区运动会、健身节等全民健身赛事,将社区空间打造成为全民健身宣传阵地、技能传授阵地和网红健身打卡地。

经过三年的试点建设,青岛试点便民生活圈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显著提高,居民幸福感、满足感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已建成69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共涉及商业网点8100多个,品牌连锁店占社区商业网点35%,服务居民总人数90万人,带动就业人数约6万人,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展望未来,青岛市坚持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办实、办细、办好,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人民幸福安康,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民生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