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档案入馆,半岛记者分享拍摄美丽青岛经历——青岛市档案馆启动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

2024-06-07 19:14 大众新闻客户端阅读 (3819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文艳 通讯员 张晓言

6月7日,青岛市档案馆启动第17届国际档案日暨第14届青岛市档案馆日、机关开放日系列宣传活动。

活动以“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为主题,通过《岛城先锋》电视栏目视频档案、艺术档案资料捐献,青岛市对口支援西藏口述档案视频交接入馆,服务思政教育合作签约,《白沙河》融媒专题片开机,“美丽青岛”——2024《我们在记录》城市记忆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发布,城市更新城市建设无人机航拍项目启动等内容,深挖档案资源,让档案文化更好地服务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服务百姓生活,彰显新时代档案人坚守初心、忠诚履职的担当。

活动启动仪式上,青岛市委副秘书长、市档案馆馆长陈智海致辞。一年来,青岛市档案馆坚持“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国家档案局组织的新一轮业务建设评价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在全国率先完成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试点;在全省率先构建从国家到社区的“六级联动”档案服务体系;全市首个工商档案展览建成开展,6种精品编研成果出版发行。陈智海表示,档案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参与和支持;档案工作的每一项成果、每一份成绩,都是协调联动、合作共赢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进一步借助档案资源,与社会各界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用档案见证时代发展,用档案讲好青岛故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贡献档案力量。

半岛都市报首席摄影记者孟达作为代表,到现场分享了10多年来参与城市记忆工程记录的感受,他说,半岛都市报摄影记者常年致力于拍摄青岛的城市发展,与青岛市档案馆合作十多年来,每年都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图片,致力于记录城市的发展。“以海岸线拍摄为例,青岛的海岸线既是风景线,也是生命线,在我们的镜头里,浮山湾就像一个青春期的少年,越长越高,小麦岛从寂寂无闻,发展到网红打卡地;从即墨区的鳌山湾,到崂山区的仰口湾、流清湾,从市南区的汇泉湾、浮山湾、青岛湾,到西海新区的灵山湾、唐岛湾,以及日新月异的胶州湾等,这些变化,都被我们记录了下来。当然,不仅是海岸线,我们半岛都市报的摄影记者们,正在用脚步来丈量青岛的大街小巷,用我们的镜头保存城市的影像记忆”。

《岛城先锋》党建档案捐献 弘扬时代先锋精神

《岛城先锋》原名《中流砥柱》,是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于 1994 年底创办的一档党建电视栏目。近30年的时间,该栏目坚持把镜头对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一线党员,拍摄了大量基层党员动人形象和感人瞬间,在记录青岛党建工作、讲好党员榜样故事、弘扬时代先锋精神方面,形成了珍贵的视频资料,打造了“岛城先锋”品牌和党员教育的“红色名片”。

青岛市党员教育中心主任郑永新代表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将《岛城先锋》电视栏目近30年、共计17000余分钟的视频资料,捐献给青岛市档案馆,希望通过这些视频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各行各业中争当先锋,在社会群众中展示形象,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同时,借助档案馆的技术和平台,保管好、利用好这些资料,为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支撑,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青岛市对口支援西藏”口述档案视频交接 留存援藏记忆

1994年7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全国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次年,青岛派出了第一批援藏干部,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市(今日喀则市桑珠孜区)。30年间,一批又一批青岛援藏干部接力奔赴,发扬援藏精神,用忠诚和担当书写高质量援藏的青岛答卷。

为记录好援藏历程、讲好援藏故事,2023年,青岛市政协、青岛市档案馆、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共同开展了“青岛市对口支援西藏”口述档案录制项目。青岛市一至十批援藏干部代表、日喀则当地干部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项重要工作深情讲述,重现了一段大爱无疆的援藏记忆。

援藏干部代表——青岛市第一批援藏医疗队队长、青岛市立医院麻醉科主任、主任医师、三级教授毕燕琳,青岛市第16批援藏技术干部代表、青岛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处处长郭永彬,青岛市第八批援藏干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一级调研员赵瑞,分享了援藏的经历和感悟。

青岛市政协副秘书长王红向青岛市档案馆交接“青岛市对口支援西藏”口述档案视频。这些档案从不同侧面见证了日喀则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与成果,展现了青岛援藏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援藏精神,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价值,将作为青岛城市记忆,在青岛市档案馆永久收藏。

艺术档案资料捐献 传承青岛城市文脉

艺术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艺术活动的真实记录、文化事业的历史见证,也是民族文化的根脉。

青岛文脉绵长,文化厚重。自上世纪30年代,影视、演艺活动一直非常活跃,《劫后桃花》《风云儿女》等经典电影先后在青岛完成拍摄,大量优秀演艺人才不断涌现,许多艺术大师和名家多次来青演出或拍戏,给青岛市民带来美好艺术享受的同时,对于提高青岛市民的文化素质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围绕“建设艺术城市,让人文青岛享誉世界”的发展目标,青岛“电影之都”“音乐之岛”“戏剧之城”三大艺术品牌的提升计划已初露端倪,城市文化品质不断提升。

活动现场,青岛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王文科,青岛海发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传熙,青岛交响乐团二级艺术指导孙延栋,分别代表单位捐献了见证青岛演艺、电影、交响乐演出方面的艺术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将极大丰富青岛市档案馆青岛艺术档案库建设,同时也将为社会各界了解传承青岛戏剧、音乐、影视文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方合作签约  档案赋能思政教育

    为充分发挥资政存史育人作用,进一步用好、用活红色档案资源,助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青岛市档案馆、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青岛市博物馆签约合作服务思政教育。三方将整合思政教育资源,联动协作,充分发挥各方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用社会主义价值观铸牢立德树人之魂,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白沙河》融媒专题片开机 讲好白沙河故事

白沙河,发源于崂山巨峰海拔千米的天乙泉,千百年来以其丰沛的水流滋养着一方土地。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白沙河综合整治工程持续推进,白沙河迎来了华丽的蝶变与新生。美丽、生态、活力,正不断汇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本着对城市负责、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青岛市档案馆、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城阳区档案馆共同启动融媒专题片《白沙河》的拍摄制作。该片将深入挖掘白沙河历史文化、开展白沙河口述档案录制和历年珍贵视频修复,通过无人机及实景拍摄等方式,记录留存好白沙河流域发展历史,讲好“白沙河故事”,传承“白沙河记忆”,向城阳建区30周年献礼,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生日献礼。

记录美丽青岛2024《我们在记录》城市记忆摄影作品征集发布

为全面记录推进“美丽青岛建设”进程,激发公众积极投身美丽青岛建设热情,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助力服务青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青岛市档案馆、青岛市老年大学、青岛政协文史馆、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爱青岛APP、半岛都市报视觉新闻中心、青岛摄影网共同开展“美丽青岛”——2024年《我们在记录》城市记忆摄影图片展征集、展览活动。

2024年度《我们在记录》城市记忆摄影作品继续围绕“美丽青岛”展开征集。征集有关青岛市美丽青岛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宜居宜业宜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的行动实践和美好瞬间,展示市民“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幸福。

启动无人机航拍  助力城市更新城市建设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牵动群众幸福,关乎城市未来。随着城市更新的脚步越来越快,青岛城市品质、内涵不断提升,城市效能、活力持续激发,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城市更新,更要赓续文脉,留住记忆。青岛市档案馆联合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区市档案馆共同启动城市更新城市建设无人机航拍项目,将通过跨平台、区市联动,全方位多视角主动记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焕新历程,留存影像档案,更好地服务青岛城市更新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