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青岛成功入选城市更新示范城市,三年将获得8亿中央奖补资金支持

2024-06-07 22:53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12518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郭振亮

6月7日,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岛市已顺利通过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城市更新示范城市专家评审和现场答辩并通过公示,成功入选15个城市更新示范城市,是唯一入选的计划单列市。2024-2026年将获得8亿元中央奖补资金用于城市更新工作。

打基础!三年攻坚累计开工项目2700多个

青岛是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也是制造业名城和重要开放口岸,城市建设规模体量大。同时,由于开展规模化城市建设时间较早,已进入由“增量建设”向“建设改造并重”转型阶段。目前,青岛市建成区面积96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8.3%,城市中有历史街区13个、尚未启动改造的城中村178个、保护性建筑和工业遗产1700余座,大批管网和市政设施进入更新期,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的需求现实而紧迫,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典型示范意义强。

从2021年开始,青岛市在全国较早谋划并系统开展了城市更新工作,启动三年攻坚行动,实施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旧村改造等十个领域攻坚。截至目前,累计开工项目2700多个、完成投资5300多亿元。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以产城融合模式推动低效用地开发”“老旧小区与街区一体化改造”“政府主导实施城中村拆迁改造”等有效做法,为未来开展更新示范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结合攻坚行动的实施,青岛市在城市更新领域建立了清晰台账。前期,又对照此次更新示范涉及的领域,在地下老旧管网、老旧片区配套等方面查找了10个薄弱环节,建立了底数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逐项拟定了提升改造计划,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定目标!四大领域重点发力,初步确定100余个更新改造项目

青岛城市更新示范方案确定了主要思路和目标,将重点围绕保障城市安全和促进城市品质提升,锚定“韧性、生态、宜居、精致、智慧”等5项目标,突出抓好“城市管网、安全韧性城市、宜居品质”等3类工程,着力在“北方特大城市高质量更新、海滨丘陵城市安全韧性保障、跨区域水厂和水网一体运营、城市精细智慧治理”等4方面创新可持续发展模式,努力形成具有在全国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

更新示范的重点领域重点是四个方面,分别为推进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加强城市污水系统建设、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改善老旧片区功能品质,初步确定总投资超200亿元的100余个更新改造项目。推进地下管网更新改造,主要是摸清地下管网功能属性、位置关系、运行安全状况等信息,建立地下管网老旧破损、风险隐患管理台账。科学制定计划,逐步对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材质落后、功能失效的城市地下管网进行更新改造,保障稳定供应、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使用需求。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管廊,提高管网集约敷设水平,打造安全高效的地下管网体系。加强城市污水系统建设,主要是开展污水系统布局优化,提标改造9座准四类以下的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管网,实施管网运行排查监管、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以及排水分级分类管理等长效机制建设,打造李村河流域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主要是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按照5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对城区河道全面除险;深化城市生命线工程,实现供热、燃气、排水等9大防灾减灾领域智能感知全覆盖;提升宜居品质,新建一批城市绿色空间,改造一批综合杆箱、物流设施等。改善老旧片区功能品质,主要是实施老旧片区功能改造,围绕“一老一小”开展嵌入式设施服务改造工程,新建网红打卡点、推进“国球双进”进一步提高片区功能品质。同时,加快完善房屋定期体检、质量保险和养老金等三项制度。

打样板!三年示范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

据介绍,城市更新示范城市建设作为未来三年国家重点推动的工作任务,涉及财政、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水务管理、城市管理、民政等多部门职能。

结合上级最新部署要求,青岛市将抓紧细化城市更新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卡实节点,细化时间表、路线图,加强过程调度、压力传导,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见效。统筹考虑中央预算资金、城市更新示范奖补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资金安排,最大程度保障项目建设。

围绕更新示范项目管控、资金管理、绩效考核、运维服务等四个方面,抓好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老旧片区更新改造等重点工作。力争通过三年示范,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特大城市更新示范样板。

下一步,青岛市将紧抓城市更新示范城市机遇,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