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无偿献血累计超过 273 万人次!青岛已有3.6万余人次荣获无偿献血“国家级奖项”

2024-06-12 09:44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1492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滕镜淑

在世界献血者日20周年来临之际,6月11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无偿献血体系建设情况。据了解,1994年至今,青岛市无偿献血累计超过 273 万人次,捐献全血4235004 单位,血小板 29.75万个治疗量。目前全市已有3.6万余人次荣获国家颁发的无偿献血各类奖项,自血费报销新政实施以来,累计为 1.74万人次办理血费报销,报销金额达 2069.3万元。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邢晓博,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药政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张充力,青岛市中心血站党委书记、站长逢淑涛,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生、献血代表李鸿波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青岛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血液供应与安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管理增效、立法保障、技术提质、智慧赋能为抓手,打造无偿献血全国行业标杆和“热血青岛”城市文明名片,行业体制改革和血液物联网、智慧血站建设等走在全国前列,连续27年十三次蝉联“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

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服务专业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引领下,全市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994年至今,青岛市无偿献血累计超过 273 万人次,捐献全血4235004 单位,血小板 29.75万个治疗量。公职人员以身作则,在献血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自2012年青岛市设立“公务员献血日”以来,每年冬夏两季的献血“淡季”已成为补充血液库存的重要来源。截至目前青岛市公务员已有27334人次捐献全血 46819 单位,4566人次捐献血小板7261个治疗量。

广泛宣传,引领城市文明发展新风尚

无偿献血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创新无偿献血宣传路径,将无偿献血融入城市文化和市民生活,先后建设了20处具有青岛特色的爱心献血屋,在全国率先打造半小时便民爱心献血圈。其中10座爱心献血屋升级为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和红十字博爱家园,及时便利地为户外劳动者和需要应急服务的市民提供帮助;莱西月湖广场献血屋、栈桥爱心献血屋等多座献血屋在全国最美、最智献血点评选中脱颖而出。此外,还在市南区辛家庄北山公园打造了国内首个线上线下沉浸式游走互动型无偿献血主题公园;在栈桥风景区设立无偿献血时尚地标,成为众多游客爱心打卡地;与市南区联合启动青岛市首批无偿献血宣传驿站;在浮山森林公园打造“生命源。热血情”无偿献血时尚地标广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种植“无偿献血奉献林”,描绘出健康与生态美美与共的大爱画卷。

为提高市民无偿献血知晓率,市卫生健康委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丰富宣传路径,线上线下齐发力,通过图文、短视频、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构建全媒体传播新格局。加强正面宣导,推举无偿献血典型人物,感动青岛道德模范、微尘公益之星、文明市民等榜样模范接连涌现。壮大宣传队伍,全市共评选出100 位无偿献血代言人,扎根各行各业,为无偿献血公益事业鼓与呼。以热血真情服务名牌为引领,依托“六进”战略,打造无偿献血公益品牌文化高地,热血红嫂、热血税官、热血多米诺、卫生健康系统万人流动血库、青春热血燃、美丽乡村爱心献血驿站等活动形成品牌效应,极大地推进了无偿献血工作。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青小献”和“琴小雪”无偿献血吉祥物应运而生,并衍生出盲盒、表情包、手账本等众多独具青岛特色的无偿献血文创品,让高尚与时尚传递在爱心里,流淌在血液里,扎根在城市里。

政策惠民,提升市民荣誉感和获得感

为促进无偿献血事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市民献血热情,市卫生健康委精准发力,积极推进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进一步提升市民荣誉感和获得感。

一是多次升级血费报销政策,2018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先用血后献血”政策,献血者及其亲属在用血后180天内献血,仍然可以享受血费报销,为患者用血提供了极大便利,自血费报销新政实施以来,累计为 1.74万人次办理血费报销,报销金额达 2069.3万元。

二是在全省率先开展网上办理血费报销政策和医疗机构血费直报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8家医院实现血费直报,进一步简化了流程,实现报销零跑腿。

三是及时推进《青岛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若干规定》修订。2020年4月,青岛市无偿献血免交通、免体检、免门票“三免”政策落地实施,2023年5月新增免交普通门诊诊查费,进一步升级为“四免”政策,惠及三万余名爱心市民,已有两万余人已办理无偿献血荣誉卡享受惠民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市民获得感。

为持续加大无偿献血激励力度,不断提升献血者荣誉感,青岛市于每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举办无偿献血表扬大会,表扬贡献突出的无偿献血者和志愿者,并积极推荐无偿献血先进集体和个人参与全省全国评选,目前全市已有3.6万余人次荣获国家颁发的无偿献血各类奖项。此外,还组建了百次功勋献血者合唱团,连续多年举办血小板献血者联谊会和 RH阴性献血者联谊会,凝聚热血力量。

数字赋能,做好临床用血服务

质量就是生命,也是实现群众满意的基础。市卫生健康委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保证100%血液来自于无偿献血,100%保证血液安全,实现临床用血零感染。2023年建立血小板供者基因库和红细胞血型库,为精准输血提供配型服务,让患者输血治疗更加安全有效。持续改进采供血质量管理体系,连续7年通过 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依托青岛市输血质量控制中心,搭建功能完善的智慧管理网络系统,提高输血质量管理效率。

2021年4月,青岛市建成全国首个智慧城市血液网,涵盖血液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及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的全方位、全周期智慧血液管理系统已经形成。依托智慧城市血液网打造的全市血液管理应急指挥系统,打通了临床应急用血绿色通道,实现了医疗机构间血液的直接应急调配,进一步提升了血液应急保障能力。数字化赋能“智慧血站”建设,大数据把好血液安全。2023年12月,依托全民健康大数据等政务信息资源,建成全国首个“不宜献血人群信息库”,让献血前健康征询更加精准化,也使得血液从“血管到血管”的安全监控链条更加完善。

在2008年建立血小板基因供者库的基础上,依托基因检测技术数字化系统,于2022年10月开展固定献血者红细胞血型基因建设库,立足青岛、辐射全省,为特殊血型患者提供精准输血保障。目前已入库 4250人次,覆盖8个血型系统19个抗原基因数据,每天为4-5 名临床患者找到了相合的红细胞血液制品,平均减少配血等待时间 50%,减少配血费用80%。

下一步,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将统筹推进全市无偿献血工作发展,持续推进血液物联网建设,把好血液安全关,创新宣传招募方式,加大无偿献血者优待举措,持续优化采供血服务,确保患者用血科学规范、及时有效,为推动健康青岛、健康山东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