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崂山每年备好5000万校长基金

2024-06-12 21:11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3972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近日,崂山区发布实施“繁星计划”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旨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破解崂山区创新资源丰富但成果转化不足这一难题,不断提升高校院所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和产业承接高端科研资源能力。

北航青岛研究院

崂山区将建立校长基金制度。基金用于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通过创业形式推进成果转化,主要支持符合崂山区重点发展领域、依托驻区高校院所的成果转化创业项目。根据项目绩效情况给予驻区高校院所资金支持,每年每所高校院所扶持资金不超过500万元,全年基金总额最高可达5000万元。

打造“繁星汇”工作品牌。建立“繁星汇”线上成果对接平台,汇集高校院所成果及企业技术需求,开发具备成果和需求发布、匹配对接、查询统计等功能的线上服务平台,搭建供需双方信息沟通桥梁,畅通资源和市场对接渠道。

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

打造市场化新型研发机构样板。以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为目标,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在引进高校院所成果落地、服务地方产业创新、企业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实现定位调整和功能升级,逐步实现自我造血和活力提升。支持北航青岛研究院、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等成果承接型新研机构,实现市场化运行机制创新,推动虚拟现实、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成果落地。支持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千山创新等中介服务型机构,通过筛选导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等方式,打通“技术研发+中试熟化+技术转移+投资融资+企业孵化”成果转化链条。

完善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加大对成果转化的投资力度,对技术成熟度高、产业化前景好的项目推动实施股权投资,针对“小、新、高”类项目,鼓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社会化机构给予项目融资支持。探索“先拨后股”支持模式,对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作用大的早期成果转化类项目,前期以计划项目形式助力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探索将前期投入科研经费转为公司股权,采取不经营、不投票、不取利方式,在企业实现自我发展后按照“适当收益”原则逐步退出,形成财政资金助力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

根据三年行动方案,到2026年,崂山区将建成体制健全、市场导向、利益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成果转化培育体系高效运行,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对接渠道更加畅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样板城区。

到2026年,全区科技成果转化活跃度和技术转移能力明显提升,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突破9.5%,研发投入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突破4.5%,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突破400家,新认定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5人以上,驻区高校院所年度成果转化项目突破1000项,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库入库项目达到400个以上,成果就地转化孵化企业达到30家以上,示范性技术转移机构达到20家以上,技术经纪人达到3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