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电缆“挑大梁”:从崛起山村,到闪耀国际

2024-06-14 19:01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1676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崔璞 通讯员 滕宇东

定好位,挑大梁。

可以想象一下,在现代社会,如果没有电是什么感受。一根根为城市乡村千家万户送电的电线电缆,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

从3000元启动资金,四间牛棚改成的车间,到当前现代化的办公大楼、车间厂房,从一家村办工厂到现代企业,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汉缆股份)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公司所在的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汉河村,也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穷村,发展成了现在远近闻名的示范乡村。

单项冠军,向“新”而行

电缆生产是一项精密而复杂的工艺,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成品的诞生,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技术与匠心。在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118米立塔塔顶,机器以“精细”的速度运转,以确保生产的电缆质量和性能达到最优。汉缆股份张立刚董事长告诉记者,作为企业拳头产品——“高压超高压电缆”就来自这个立塔式生产车间。与普通生产车间不同,超高压电缆采用立塔式生产线,立式生产可以降低地球引力对产品偏芯度的影响,确保产品性能更优。汉缆,敢于成为“吃螃蟹的人”。

1994年,崂山区建区。为突破关键技术,为国人争光和造福百姓,在同年,汉缆成立了青岛电缆研究所,研发实力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也步入快车道。

1996年前后,开始着手研发和生产110千伏、220千伏的交联电缆。当118米生产立塔建成时,汉缆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立塔生产线的线缆企业。汉缆股份是目前我国生产高压超高压电缆前沿企业,其中110kV及以上高压超高压电缆被评为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公司曾连续多年荣获中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十强企业、全球海缆(能源领域)最具竞争力十强企业等诸多荣誉奖项。

在汉缆车间,每盘电缆上会注明生产日期、班组和检测人员的姓名编码,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每一批次、每一盘电缆出厂前,都必须经过苛刻的耐压和局放测试,千锤百炼并且鉴定合格后才能出厂。

向“新”而行,汉缆股份探索高质量发展实践新路径。

多年来,汉缆股份在锻造以科技、市场、人才及品牌为核心竞争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逐步实现了从本土企业向国际知名企业转型、从生产研发型企业向创新创造型企业转型。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经过42年的稳健发展,现已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能为客户提供电缆、材料及附件、电力设计、输变电施工、竣工试验、运行监测维护及服务等全套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的大型企业。截止目前,汉缆股份在全国各地共有10个生产基地,21家子公司,在美国、新加坡、中东设有三家海外销售公司,产品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中国电缆行业唯一的“国家高压超高压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较为完备、满足自主创新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基础设施。

抚今追昔,汉缆股份见证了中国崛起、国际聚焦的重大时刻。汉缆股份曾先后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合峰会、央视大楼、粤港澳大湾区等诸多节庆场馆建设以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年等重大庆典活动的供电保障任务。其中,由汉缆股份生产的“汉河牌”电缆以顶尖的耐低温电缆技术,为北京冬奥会搭建供电“输血系统”。生产的特殊电缆耐受最低温达到-40℃,就算电缆经过6吨叉车碾压,外观结构依然稳定,完全满足冬奥会的供电保电需求。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汉缆股份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

国际领先,关键在“质”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历经42年发展,汉缆股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为关键一点的就是抓住了“科技创新”这条主线。

以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中,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汉缆股份不断增加研发投入,积极探索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电线电缆的需求。

2023年,汉缆股份持续推进技术交流与管理,技术创新成果丰硕。110kV、220kV、330kV平滑铝护套电缆先后在西安局、华能汕头等5家电力公司获得工程应用;成功召开2023年工程中心年会、专家委员换届会议,完成新产品鉴定3项,其中500kV平滑铝护套电缆为国际领先,500kV电缆附件、35kV聚丙电缆为国际先进;西安330kV的平滑铝套电缆和绝缘料实现国产化应用;自主研发的110kV大长度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修复技术成功在厦门电网成功应用;青岛华电高压自主研发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云端电缆状态在线监测系统成功上线南网系统;汉河电气投运的阳谷公司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

在超净高压交联绝缘料板块,汉缆股份投资成立了“淄博齐鲁高电压绝缘材料有限公司”,打通了超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制造的上下游产业链,解决了超净绝缘材料制造的工业基础。

数字化转型引领新质生产力飞跃。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当前,数字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趋势之一,推动数字化发展,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近年来,崂山区突出抓创新、强实体、促升级,聚焦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集群发展,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汉缆股份大刀阔斧的进行数字化智能改造,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和升级,采用智能化生产设备和管理系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数字化不仅让老产线会“思考”,更为研发创新提供依据,焕发出了绿色新活力。

汉缆股份将设备智能化水平和经营数字化作为提高交货质量和经营效果的重要依托,目前已经实现了主要设备运行数据和产品工艺参数的智能化采集,可以实时与主要客户进行数据对接,实现远程监造。2023年在底层物联网基座建成的基础上实现了设备能耗的实时采集和监控,今年陆续上线了蓝凌智慧办公系统、智能报价系统,近几年在数字化方面累计投资超过3000万元。预计2023-2025年未来几年产销规模和业绩仍会保持稳定增长,巩固高压超高压电缆的行业领先地位,进而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线缆企业。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绿色能源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清洁能源快速发展,从而带动了线缆行业发展。对海洋而言,海缆(海底电缆)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由汉缆股份全资子公司——青岛汉缆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青岛汉缆海洋工程产业链基地项目已全面建成投产,在海洋工程实现了全流程生产加工,为股份公司进一步完善海缆产品提供生产保障能力,提升了汉缆股份在行业内的综合竞争力。2023年,研发并生产的国内首根220kV 3000mm²高压平铝护套电缆,首次单根HYJQF71-F,127/220kV,3*1000mm²,2*48铜带铠装海底电缆达到34km,5000吨。与此同时,海洋工程智慧园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厂区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做大做强,汉缆答卷

2024年,汉缆股份正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将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全面打造“智慧化”工厂,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并更加注重技术人才和工匠人才培养,把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奋力交出一份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汉缆答卷。

以高水平人才集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力。汉缆股份加大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汉缆股份与华北电力大学成立合资公司,突破在线监测技术领域难题;与青岛科技大学在人才就业、成果转化、合作办学等方面积极沟通意向,探索高校科技人才与实体产业应用的更多可能;关注和论证崂山区政府与大学共同实施的“讲席教授”制度的可行性,计划由学校提供专业技术高级职位,企业出资设立讲席学者岗位并冠名,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打造一支编制在学校、转化在企业、学术创新在两端的人才队伍。

在四十二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始终坚持创始人张思夏先生提出的“两个不动摇”经营方针,即坚持发展电缆主业不动摇和坚持自主创新不动摇,这也是汉缆股份能够做大做强的精髓所在。

当前和未来,汉缆股份有能力担当全球市场中国电缆企业的引领者。

当下,站在历史新起点,眺望新未来,如何让汉缆股份从国内领先,成长为被国际市场广泛认可的一流品牌,这是汉缆人一直在思考的重大课题和努力目标。值得一提的是,汉缆股份已经先后参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众多国际项目工程,产品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向世界,闪耀国际。未来,公司将在巩固发展线缆业务同时,加速拓展智能检测及服务、输变电工程、电缆高端材料制造等产业,力争将汉缆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电线电缆产品及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让“汉缆制造”闪耀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