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有了,公园也升级了!青岛地铁4号线海泊河公园绿化恢复片区正式开放

2024-06-19 20:0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879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去年地铁通了,现在公园也升级了,这里真成好地方了!”家住市北区康宁路的王顺杰老人,看着面貌一新的海泊河公园感慨地说。6月18日,青岛地铁4号线海泊河公园绿化恢复工程顺利完工,正式对广大市民开放。青岛地铁集团第一建设分公司会同青岛市市级公园管理中心对地铁占地区域内1.8万平米进行精心生态恢复,对围挡外增加雨水管道及修复路面约0.6万平米改造提升,总计2.4万平米公园面积“复绿重生”,打造了一个多功能活动场地。

家门口的智慧体育特色公园

有着60多年历史的海泊河公园是青岛老城区人口最为稠密的区域之一,周边有海泊人家、恩波小区、奉馨苑、康顺社区等十余个小区,一直是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大本营”。海泊河公园重新全面开放将惠及周边数万名居民。

海泊河公园地铁复绿区域与月季园、紫薇园毗邻。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城市更新和公园城市工作的统一部署,青岛地铁集团第一建设分公司结合原有植被特色和生态基底,推进多维增绿、增园、增景的城市绿色建造模式,综合考虑了乔灌木的高低搭配,常绿与彩叶树的调整搭配,植入国槐、银杏、月季、连翘、中华木绣球、红枫、美人梅等常规苗木,满足各季节不同的观赏效果,延续海泊河公园的生态绿脉,实现公园与生活有机融合。结合“拆墙透绿”和“品质提升”的项目总基调,建设与周边景观融为一体的“无界化”精品园林景观,为周边居民创建“可体验、可参与、可互动”的社区绿色生活。

海泊河公园内部的地铁复绿片区,除了打造宜人风景之外,还植入差异化体育运动项目场地,打造出水绿环园的生态型运动主题公园。围绕“公园+体育”概念,新增塑胶漫步道、儿童钻筒、秋千、沙坑等多种运动游乐设施,满足全年龄阶段人群的健身需求,与北侧弘诚体育场以及南侧高架桥下健身场地形成有机互补,还贴心地在运动场地旁设置了约150米异形艺术水磨石坐凳休息区,让公园景观与城市界面空间多元交融,打造出全人群、智能化、零距离、老百姓家门口的新型智慧体育特色公园。

地上地下“金腰带”交相辉映

2019年,青岛地铁4号线4台TBM从海泊河公园区域始发,分为左右两线,分别向人民会堂站和劲松三路站掘进。掘进期间,克服了交叉施工转换频繁、地质条件多变、周边环境复杂等多项难题,TBM掘进月进尺突破900米大关,刷新了青岛地铁建设新速度。

“海泊河的历史就是一部青岛城市发展史。”第一建设分公司工程管理处王铁介绍,作为青岛地铁4号线11个TBM区间的中点,前后共四台TBM从海泊河公园始发,青岛地铁机械化施工历史性地突破62%,青岛地铁从以矿山法施工时代转为机械法施工时代,海泊河公园也做了见证。

曾经,海泊河作为最早的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开启了青岛近代城市文明的发端。而今,以城市轨道交通兴建为代表的现代城市文明,又与海泊河息息相关。今年3月,青岛地铁4号线海泊河公园绿化恢复工程正式启动,完成草地铺设、植被补植以及健身设施铺设等景观提升1.8万平米,同时修复路面约0.6万平米,新设雨水管道共739米,同步解决了海泊河公园北部雨后易积水的陈年痼疾。如今,一个疏朗通透、景观优美、运动休闲的中心城区开放式公园闪亮登场,青岛中心城区再添“打卡点”。

在海泊河公园北区的核心位置,伫立着一处高约2米的方形大石,刻有“情系绿荫,畅达幸福”八个大字,这块重约7吨的石头底部还保留着地铁基坑开挖时留下的痕迹。这个新的公园地标,对海泊河公园曾为地铁建设作出的贡献是一个纪念,也反映了青岛地铁“为人民建地铁,为城市建地铁”的初心使命,以及对“畅达幸福”的不懈追求。

青岛地铁4号线被称为贯穿东西、四通八达的“金腰带”,是青岛第一条贯穿东西的快速轨道交通走廊和客运“大动脉”,集教育、医疗、旅游等各种资源为一体,是岛城实至名归的中心线路,带动着城市生长轴穿线成网。在建设期间,曾首次在地质条件差、埋深浅的主城区车站附属引入顶管法施工工艺,缩短工期6个月;仅用16天完成150公里环网电缆敷设;25天完成8个变电所施工及调试任务;近百人24小时不间断开展通信系统调试;“零工期”实现通信通,创纪录实现青岛地铁首次供电、通信“双通”。

而今,绿化恢复后的海泊河公园, 地上是一条源远流长的生命水脉,地下是一条奔涌向前的交通动脉,以地铁上的“公园20分钟效应”,为青岛老城区带来“精神快充”。在这里,地上有浓浓烟火气的早市,赏花露营的公园,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放慢生活节奏,享受大自然的治愈;地下,则有一条条地铁穿梭,构筑起四通八达的“地下通衢”,成为城市的“流量入口”,释放出了澎湃的发展活力,也引领着城市的空间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