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生态援藏绿了南木林

2024-06-23 15:03 大众新闻客户端阅读 (31889) 扫描到手机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雪域高原上,超过30厘米高的大面积植被就可以叫做“森林”,克服高原上风沙大、蒸发量大的气候特点造林4万亩,山东潍坊援藏干部在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用了二十多年时间。

二十年前的南木林县,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影响了全县各族群众生产生活。2002年,山东潍坊援藏干部抵达南木林县,面对周围的一片光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誓把高原变绿洲。从那时起,一批批潍坊援藏干部人才前赴后继,以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毅力决心建成了世界屋脊上的“塞罕坝”。

6月19日,“援藏30·鲁藏同行”媒体采风团跟随潍坊援藏干部来到南木林县雅江北岸生态林区,登上瞭望台,放眼望去,群山脚下平谷铺绿,雅江北岸昔日荒滩换新颜。“一开始在南木林种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雅鲁藏布江和南木林的母亲河湘河交界的这个地方,风沙非常大,援藏工作组发现当地群众对于种树也非常迫切,但是长期以来形成一个理念,就是说只管种不重管,就是种树和栽树虽然多,但是成活率非常低。”潍坊第八批援藏工作组领队,南木林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李连平告诉记者,潍坊援藏干部充分发挥对口支援的优势,先从县城造林绿化开始,打造了潍坊林卡,从滨河湿地公园开始种树,让绿色首次走进了南木林县城,一举打破干部群众长久以来“高原种不活树”的思想禁锢。

潍坊第八批援藏工作组领队,南木林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李连平

“后来我们又从南木林县城到艾玛大桥这41公里路段打造绿色通道,逐步培养群众对于造林绿化的管护意识。”李连平告诉记者,从2008年起,在全县实施三年造林绿化工程行动,针对雅江北岸恶劣环境总结出大苗、大坑、大水、深埋踏实“三大一深”栽植方法,三年栽植各类苗木近800万株,造林绿化面积1.93万亩。“通过加强后期管护,成活率达到80%以上,初战告捷,有力地增强了干部群众信心。”

开局良好起步有力,每年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在国省道、县乡道、县城内道路两侧大量栽植柳树、雪松、紫叶李等绿化树种,让南木林县终于绽放绿意。“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在雅江北岸规划了总面积80平方公里的生态示范区,经过历批援藏干部的接续奋斗,到2024年,示范区累计投资2亿多元,完成造林4万亩,栽植新疆杨、榆树、柳树、藏川杨、小青杨、沙棘等苗木200万株,建设绿色走廊林网、水渠100公里,形成了集沙地、湿地、草地、树林等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生态建设大格局。”南木林县林草局工作人员朱冲冲对记者说,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近年来生态示范区野生动物的种类明显增多,“主要有红狐、鹿、黑颈鹤,黑颈鹤的话,通过近年来的监测,能明显感觉到它的越冬时间在拉长,数量也在逐年增长。”

巨大的生态效益更让周边群众踏上了“致富路”,示范区周边5000余亩荒地成为良田,2万余亩耕地得到充分保护,土豆、青稞、油菜等主要作物产量大幅提升。李连平告诉记者,在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树木的管护过程中,潍坊援藏组结合当地群众就业,专门成立了植树造林的营造林合作社,带动群众学会苗木管护,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并增加收入。南木林县柳果村营造林合作社成员扎西多吉告诉记者,他们这个村子从2011年就开始参与到雅藏北岸生态示范区的种植,已经掌握到了林木种植的一技之长,2019年成立并加入合作社,社员们已经分红了37万元。“我们全村有115户,加入到合作社的就有74户,村里有一个苗圃基地,平常大家都有事做有活干,村里人很少有到外地打工的,因为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和增收。”

南木林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作为生态援藏的典型,已经成为山东潍坊援藏的一张亮丽名片。李连平透露,眼下潍坊援藏正引导当地干部群众大力发展林业生态经济,在恰热村建设890亩苗圃基地,培育藏川杨、竹柳、榆树、新疆杨等多种优质苗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在南木林镇、艾玛乡,投资近百万元栽植榛子林40余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经济林的发展壮大,让群众从依靠种树、管树干活挣钱,转变到靠卖生态产品、卖土特产、卖优美环境赚钱,将不断释放生态效益,促进南木林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