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法热线丨交钱预订养老床位,承诺定期返利却跑路 半岛问法热线开通反诈专题,守护百姓钱袋子

2024-06-25 18:03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101204)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蒋凯 尹彦鑫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诈骗分子行骗的触角也不断延伸,他们虚构出很多“无成本、来钱快、风险低”的网络赚钱方式吸引着市民,可这些“赚钱方式”背后却藏着很多的隐患和法律风险,成为骗子们的敛财手段。6月25日,半岛问法热线开通反诈专题,山东颐衡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刘海勋律师和陈悦蕾律师在线与市民沟通,就市民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些诈骗手法进行揭露,同时为上当受骗的市民支招。

上午9点30分,半岛问法热线80889800就接到了市民李大爷的来电,李大爷告诉律师,犹豫再三还是想来电咨询律师。“前年,我接触到了一个公司,他们说在郊区建一个养老公寓,还让我们去参观过。”李大爷告诉刘律师,“我们去到现场,看到工人还在施工,从他们的样板房里我们看到,设施非常先进,棋牌室、健身房一应俱全,院子里的绿植也很多,他们还承诺到时候住过来会组织各种文艺活动,让老年人找到家的感觉。”

参观完之后不久,公司的工作人员就给老人宣讲。“说是现在投入资金,三年后项目建成,我们就能够入住,先投资先选房,并且,我们投入的钱会每个月返给我们,等于我们到时候免费养老。”李大爷和身边的不少老人都心动了,李大爷告诉刘律师,自己投进去了20万元。

“一开始,确实每个月给我们返到银行卡里500元钱,可是返了能有一年多,后来就不返了,到现在没啥消息,我是不是被骗了?投进去的钱还能找回来吗?”李大爷忧心忡忡地询问。

“根据您讲述的情况,对方以养老公寓的名义,以每月返利为诱饵向老年群体为主的社会不特定对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属于很明显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目前对方已经联系不到了,应该是跑路了,建议您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将来诈骗人员被缉拿归案,进行退赔时,警方会根据您被骗资金按比例向你发放被骗款项。”刘律师提醒,老年人切勿轻易相信高息回报老年人自身应该积极学习防诈骗知识,提高信息判断力和风险意识。老人的家庭成员应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帮助他们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近年来,百姓身边的养老诈骗、电信诈骗、合同诈骗不断出现,披着各种类型的外衣,让市民防不胜防。

市民刘女士来电咨询,自己遇到了一方多卖的情况,现在钱交了,对方也不配合办理过户也不还钱。“去年,我通过中介看中了孙某出售的房屋,房屋的位置和价格都让人满意,我与对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居间协议》,并先后支付了购房款106万元。”刘女士说,后来才了解到,对方已经与多人签了房屋买卖合同收取了多个买家的钱款,并且整套房子也已经被对方抵押。“我找到对方,对方已经摆烂,说自己没钱,我该怎么办?”

“从您讲述的情况来看,对方隐瞒房屋被抵押的事实,先后将房屋出售多人且并未履约过户,非法占有的目的非常明显,应当属于合同诈骗行为,其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陈律师了解完刘女士所讲述的情况后建议刘女士尽快到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审查对方行为,如果构成合同诈骗罪会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方会受到刑事处罚。”

陈律师建议,购房者在拟购买二手房屋时做好产权调查,查询到相关的“房地产抵押状况信息、房地产权利限制状况信息(如查封)”等,如发现有房产被抵押等情况应谨慎签订购房合同,可较为有效地避免出现类似“房财两空”的被动局面。

诈骗分子紧盯老百姓的钱袋子,总会想出各种方法,结合上午来电情况记者对一些典型的诈骗案例进行了整理,供市民参考。

问题1:儿子加了“明星”的QQ后转账,被骗的钱款能要回来吗?

戴先生的儿子小戴非常喜欢某明星,前段时间,小戴在使用戴先生的手机时,添加了以某明星名字命名的QQ号为好友。“明星”告诉小戴,只要参与游戏,支付88.88元即可以获得明星签名照片,并且承诺支付88.88元返888元。小戴支付了88.88元后,“明星”又让其加财务人员的QQ号,称财务人员会退还888元并且会向小戴确认信息,邮寄签名照等。小戴加了财务QQ以后,按照财务人员的要求扫描二维码,在陆续转账了4万余元后,小戴感觉不对,要求对方退款,但所谓的财务人员早已杳无音讯,小戴只好将此事告诉了戴先生。戴先生立刻向公安机关报警,经过公安机关侦查,冒充某明星和所谓财务人员的嫌疑人全部被抓获。戴先生询问律师,儿子被“明星”骗走的钱款还能要回来吗?

律师说法:嫌疑人利用未成年人小戴涉世未深、社会经验缺乏、容易轻信对方、易受外界诱惑等特点实施诈骗,哄骗小戴转账汇款,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也给其家庭造成经济损失,他们的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应予依法惩处。戴先生可以通过公安机关与嫌疑人家属进行协商,如果家属愿意赔偿戴先生的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可以让法院在给嫌疑人量刑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从轻处罚。在此提醒,学校、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防骗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理性追星,切实增强网络防范意识,不要轻信网络中明星效应及返利活动,防止被诱骗落入诈骗陷阱。

问题2:老邻居以“以房养老”为名,让我抵押房产做投资可信吗?

沈先生是刘先生的老邻居,两人有多年未见了。前段时间,沈先生主动找到刘先生,让他约一下以前的老邻居们一起聚聚。刘先生找了8个老邻居与沈先生一起吃饭,席间沈先生称自己的侄子开了一家投资公司,投资的项目回报非常可观,建议老邻居们进行投资。刘先生等老邻居都说自己名下只有一套房子,没有多余的钱投资。沈先生称现在国家有“以房养老”政策,大家可以把名下房产抵押给小额贷款公司获取抵押款,再将抵押款转到公司投资获利。沈先生还劝大家“房本在家无用”“抵押后房屋不耽误自住或出租”,刘先生和几个老邻居都听得有些心动了。刘先生询问律师,沈先生所说的抵押房产投资的方案是否可信?

律师说法:根据刘先生的描述,沈先生以及所谓的投资公司的做法明显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以及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违法行为,建议刘先生和其他老邻居们一定不要轻易相信,必要时可以报警处理。“以房养老”确实可以作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社会及家庭养老压力的可行方式。然而,很多不法分子打着国家政策的旗号,营造“养老恐慌”,利用老年人金融防范意识较差的特点,恶意设套,借“以房养老”诱使老年人抵押房屋以获得资金,再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最终因理财公司资金链断裂,房屋被行使抵押权,老年人落得“钱房两空”。在此律师提醒广大老年人,要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投资理财时不要盲目被高收益诱惑。同时子女也要多关心、照顾老人,让我们一起联动,最大限度挤压犯罪分子“行骗空间”,让养老诈骗无处遁形,守护老年人幸福晚年。

问题3:声称推荐彩票号码一定中奖,交钱后却没中奖怎么办?

前段时间,李先生在网络上收到陌生人发来的私信,称可以免费体验双色球中奖。李先生添加对方为好友后,对方发来一个双色球内部数据链接,并称这些号码中奖概率百分之百。李先生当时并没有相信,可第二天对方发来截图,称昨天推荐号码已中奖。李先生看到中奖结果后动心了,就向对方询问是否有别的中奖号码可以推荐,对方称精准数据要交合作金5000元。李先生转账后,对方便向其推荐了60注号码,李先生通过线下购买这60注后,却并未中奖,于是查看推荐的号码,却发现其中一注被改为了中奖号码,和最初推荐的并不一致。在联系对方时,却发现联系不上了。李先生询问律师,自己是否被骗了?

律师说法:根据李先生的描述,对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李先生钱款,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建议李先生立刻报警,由公安机关进行调查,争取能够挽回损失。在此也提醒李先生,网络信息需谨慎,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只存在于虚拟聊天软件中的人,只要对方提及“博彩软件”、“系统漏洞”等,那就要提高警惕。许多诈骗分子借彩票幌子设下陷阱,行诈骗之实。我们都应树立正确投资理念,天上不会掉馅饼,声称掌握内幕消息、平台漏洞的很大可能是诈骗。不要心存侥幸心理,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报警。

问题4:公司承诺“三个月后高价回购”的字画能买吗?

陈先生今年73岁了。前段时间,他听邻居说附近有家公司免费发放面条和鸡蛋。陈先生过去领取礼品时,对方要求陈先生做个登记,称公司在本周末会组织大家“免费旅游”。周末,陈先生和几个邻居一起乘坐大巴,去外地参观该公司的一些项目工程,当时陈先生认为该公司有实体,确实有实力。之后,公司的工作人员向参加旅游的老人们介绍一些字画,劝说他们购买,许诺三个月后公司会按原价回收并根据尺寸大小支付3分至9分不等的利息。陈先生感觉这个投资回报丰厚,就与公司签订了购买合同,购买了5万元的字画。回家告诉家人后,家人都说陈先生被骗了。陈先生询问律师,自己难道真的被骗了?

律师说法:陈先生被骗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根据陈先生的描述,该公司的做法与常见的“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目的,以商品回购的方式”实施的非法集资犯罪非常相似。该公司采用的免费领取面条、领取免费礼品、免费旅游、参观项目亦是惯用的犯罪手段。这类犯罪的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贪便宜的心理,诱骗老年人参加其精心设计的圈套,用精心设计的话术给老年人洗脑,骗取老年人投资款。建议陈先生仔细阅读购买合同,确认合同中关于公司回购字画方面的相关条款,比如回购时间、利息等,回购时间一到,尽快找公司拿回投资款。如果对方拒绝,就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醒陈先生一定要远离各类打着免费旗号的宣传,谨慎投资。

问题5:“大能人”称能给自己办理“事业单位社保”,这可信吗?

黄先生在一次朋友聚会中认识了陆先生。在交流中,陆先生称自己“熟识领导秘书”“有亲戚在省直机关上班”,这让黄先生感觉陆先生是个“大能人”。分开时,他与陆先生留了联系方式,之后两人相约多次。在一次见面喝茶时,陆先生称可以通过关系弄到事业单位社保名额、可以帮助黄先生办理事业单位社保,但需要一些钱打点关系。黄先生转账5万元,拜托陆先生给办理社保。事后,黄先生多次找陆先生询问,陆先生总是说快了,让黄先生放心。最近联系陆先生时,他称还需要3万元打点,黄先生感觉不对劲,询问律师对方这种方式办理“事业单位社保”是否可信?

律师说法:按照黄先生的说法,对方明显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建议黄先生立刻报警,由警方介入调查,尽快将嫌疑人陆先生抓获。黄先生明知自己不符合办理企事业单位社保的条件,却轻信他人可以 “找关系”“走后门”为其办理养老保险的谎言,导致自己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实在是深刻的教训。律师在此提醒广大的老年朋友,办理社保一定要到相关部门、社区咨询政策,依法依规办理。切记不要企图通过找关系、走后门的违法手段办理,以免上当受骗。

问法感悟:

陈悦蕾律师:

现在很多不法分子打着国家政策的旗号,营造“养老恐慌”,利用老年人金融防范意识较差的特点,恶意设套。那么如何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分子“行骗空间”呢?律师建议,1.不轻易相信2.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3.不贪图便宜4.不要轻易动钱5.警惕“各种讲座”6.端正保健理念。

刘海勋律师:

信息化时代,电信诈骗无孔不入且危害巨大。建议大家对电信诈骗时刻保持警惕。不管在网上遇到什么样的情形,都要谨记,不转款,不泄露包括银行卡号、身份证号在内的个人信息。遇到疑似电信诈骗,一定要保持冷静。如身边发生电诈损失,要第一时间立即报警。

相关判例:警惕网上“爱情”陷阱!案情回顾

2022年,被告人宋某、秦某夫妻二人预谋,由秦某(女)谎称单身,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搜索功能添加异性进行聊天,通过发送网上搜索的虚假照片、伪造虚假身份信息等方式骗取他人信任,与之建立恋爱关系,当对方提出见面时,便让对方支付交通费、餐饮费等费用,待对方支付成功后将其拉黑。

2022年7月至12月期间,被害人吴某某“上钩”,秦某以生病需要治疗、生活费用不够、没有钱买摩托车、想要吴某某表现等理由骗取吴某某钱财共计71240.17元。当吴某某想要同秦某视频、见面时,秦某便以各种理由推脱,直至案发。

法官说法

本案中,宋某与秦某二人合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编造虚假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使他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并基于对双方系恋爱关系的错误认识处分自身财产,数额巨大,构成诈骗罪,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定罪处罚。

反诈提示

微信“附近的人”,其实并非在你附近,不法分子可以通过相关设置,改变其地理位置,更有甚者采用“AI换脸”技术视频聊天。实际中不少人利用这一功能招嫖、诈骗。莱西市人民法院提醒广大网民,网络交友要保持清醒和谨慎,在未核实对方真实身份之前,不要有交易及转账行为,以免掉入陷阱或走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