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基层帮”,贫困户养猪奔小康!“二师兄”换房记

2024-07-14 19:04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56569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

7月5日,莱西市南墅镇东馆村邵林志家的养猪大棚已经开始做保温层,邵林志会在“猪场改造”微信群中发送进度,青岛市畜牧工作站刘迎春看到后,与邵林志约定好去莱西的时间,7月8日。

从两间破旧的小平房到300平方米的猪舍大棚,再到现代化猪场改造,整整6年过去了,昔日的贫困户成了养猪大户,记者前往莱西,挖掘这段“致富路”背后的故事。

基层帮工作人员与邵林志看图纸规划

不想要救助要“技术”

6月6日,记者第一次跟随青岛市畜牧工作站“基层帮”团队的刘迎春和刘宗正驱车赶往莱西,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东馆村,邵林志热情相迎,见到了他们一家的“老朋友”。

记者看到300多平方米的大棚正在砸墙,随后几人根据图纸商议方案,施工队队长在一旁认真记录。

基层帮工作人员与邵林志看图纸规划

“如果能从头说起,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莱西市南墅镇东馆村的养殖户邵林志告诉记者,没有青岛市畜牧工作站的“基层帮”,也就没有他们家今天的生活变化,而她的讲述,也是发自内心的。

“这就是最初养猪的小院,当时有味道,邻居们也投诉,刘大姐建议我们出去养殖。”记者跟随邵林志返回家中,看到最初养猪的小院,就是两间普通的小平房,而邵林志口中的“刘大姐”,便是青岛市畜牧工作站畜牧首席专家刘迎春。

邵林志跟记者回忆,2018年6月,青岛市畜牧工作站高级畜牧师刘迎春、杨世红到莱西市南墅镇东馆村养殖场进行生猪养殖技术指导,那是他们首次在村委相见,村委把他们家的情况告诉了刘迎春。

当时邵林志患有乳腺癌和糖尿病,需要进行治疗,再加上她爱人又在工作时摔断了腿,突然的变故,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贫困,债台高筑。邵林志有两个孩子,当时老大上初中、老二还没有上幼儿园,还需要生活费,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基层帮”团队当场拿出了1000元现金进行救助。从此,便开始了长达六年的技术帮扶之路。

记者注意到,一台缝纫机放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每月缝几百块钱的活,来补贴家用,柴米油盐是够了。”养猪闲暇时,邵林志会在家用缝纫机做一些手工活,工资计件发放。

“一开始说帮助孩子,每个月给孩子多少生活费,我不想拿这个钱,叫大姐想个办法帮我富起来。”除了生存的苦衷,邵林志也是个要强的人,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劳动致富,而不是一直靠别人帮忙。

邵林志现代化猪舍图纸

“她患有疾病,需要长期用药,又不能外出工作,我们就想着怎么能让她有能力赚钱。”刘迎春告诉记者,那次从莱西回来后,她们向青岛市畜牧工作站党委详细汇报了邵林志家的情况,根据邵林志的诉求,综合考虑其家庭劳动力、经济能力、现有土地、养殖基础等情况,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于是便跟邵林志沟通,看能否通过养猪进行帮扶,这与邵林志最初的想法一拍即合。于是他们联合爱心企业捐赠仔猪和饲料、全程技术支持,计划帮助邵林志家通过养猪实现脱贫致富。

改建现代化猪场

“因为她要吃药治疗,经常还是入不敷出。”刘迎春介绍,此后一年多,青岛市畜牧工作站又陆续捐赠12000多元,但对于邵林志一家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于是他们琢磨帮助邵林志家发展香猪养殖产业,效益更高一些。

之前基层帮工作人员下乡为邵林志提供技术帮扶

2019年9月,“基层帮”与爱心企业联合为邵林志家捐赠巴马香猪种猪3头、饲料1吨,开始帮助邵林志发展香猪养殖产业。

“都在那么用心地帮我,我就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说到这里,面对记者,邵林志声音开始哽咽,为了表示感谢之情,她会在临走时为工作人员准备一些土特产,但是他们都会谢绝,甚至再给她留下钱。

“养的猪越来越多,原来的圈舍已无法容纳,换一个地方既能扩大规模,也能不影响邻居们。”邵林志说,为此,2020年底,青岛市畜牧工作站联合爱心企业帮他们家援建了300平方米的养猪大棚,还为邵林志提供了种猪、酶制剂、益生菌制剂及异味除臭菌剂等生产物资,减少她的养猪成本,日子有了起色。

2022年6月,刘迎春带着团队为大棚里送去了40头猪,这些猪既能帮助邵林志家庭增收,也能帮团队做实验,通过实验结果,来帮助更多养殖户。

刘迎春提醒邵林志看微信群发进度

慢慢地,猪场存栏猪已经超过了100头,最高时达到了200头。“现在可比以前强啊,以前到处是外债,现在起码还有点家底了!”邵林志告诉记者,虽然这几年猪肉价格不稳定,但是通过养猪已经帮全家还清了外债。

由于邵林志300平方米的猪场原为普通大棚式猪场结构,设施配套较为老旧。舍内东西各6个圈舍,共12个圈,中间为过道。原为水泥地面、人工清粪,需依靠人力夫妻俩人每日进圈舍依次清粪,再用小推车推出,工作量大,且较难清理干净;而且一直是人工干料饲喂,需要邵林志和丈夫每天挨圈舍喂料;因为是自然通风,通风效果较差,舍内异味重,夏季蚊虫多,冬季保温差。

“在平房养的时候,猪少,毛病也就少,没想到数量多了,处理不当容易产生问题。”邵林志告诉记者,正是这坚定了他们夫妻俩要建设现代化智能猪舍的决心,通过现代化猪舍大棚,能够实时监控猪的情况,及时处理各种问题。

7月8日,青岛市畜牧工作站的“基层帮”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邵林志的猪场,猪舍改造已完成了地沟建设,铺设了漏缝地板,做了墙体保温,目前正在做顶棚的保温工作。

基层帮工作人员再次来到邵林志猪场看施工进度

“猪舍横向分层进风,无死角。采用负压通风,室外空气通过三层进风口进入舍内风道,再经春秋、夏、冬三层风道上分布的出风孔从上向下进入猪舍,保证舍内进风均匀,无死角,不直吹猪腹部,减少应激和腹部受凉。”青岛市畜牧工作站高级畜牧师刘宗正跟记者介绍,经青岛市畜牧工作站研究指导,与青岛派如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邵林志家的猪场将完成粪污全量收集与虹吸排粪、湿料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等改造。经此改造,可有效解决清粪难题,且污浊空气不逸散在猪舍内,大幅提高猪舍空气质量,也能让猪舍实现精准环境控制,舍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将获得大幅提高,这次改造他们也将全程跟进。

“特别是这次猪舍改造,一定要留出多余的猪舍便于隔离,大儿子也一直提醒我。”邵林志的大儿子在万福工作,做养猪技术员,当时学的是厨师专业,后来工作工资不高,全家犯难,刘迎春告诉他们,万福正在招人,大儿子一听说就报名了。

“当时大姐就问你能行吗,儿子说我会学,不怕苦。”邵林志说,现在大儿子已经在万福工作两年了,五险一金,包吃包住,工资稳定,最主要的是可以学习专业的养猪技术,包括管理,但为了防疫,只有猪出栏,他才能回家一次,平常都是微信联系。

邵林志最初养猪时候的农家小院

“儿子说,妈妈我太高兴了,没想到我们家也能用上现代化猪舍。”邵林志告诉记者,后期猪场建设成为现代智能一体化猪舍后,不仅生猪养殖提质高效,而她也能省时省力,养殖场稳定后,儿子也可以回来创业。”说到这里,她的脸上多了几分笑容。

新模式帮农民致富

回青岛的路上,刘迎春跟记者感慨,“基层帮”品牌主要定位于服务基层养殖场户,目的在于提升基层养殖场户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同时穿插生产和生活帮扶。而帮扶莱西市南墅镇东馆村邵林志家,从贫困户到通过养猪脱贫致富,是他们服务基层的典型之一,现代化改造完成后,邵林志猪场也将成为家庭式现代智能猪舍的典范和推广样板。

“这些年,我们发现帮助一个人很难,不是说简简单单给他点钱或给他点技术,是要持续又长远的帮扶,所以我们要继续帮下去,还要帮助他们走得越来越好,而且要创造一种模式,让这部分人找到一种真正致富的途径。”刘迎春表示,自己也从这份帮扶中收获颇多。

“我本身就是从农村出来的,所以我更懂农民的心情。”刘迎春跟记者感慨,她从1999年工作到现在,已经25年了,天天在跟养殖场打交道,跟养殖户相处久了就有感情。有了感情就更能体会到他们挣钱的不容易,去站在养殖户的立场上考虑他们怎么办,养殖户挣钱了也替他们高兴,遇上行情不好,就想养殖户应该怎么办,他们应该想到什么样的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如何能让养殖户亏得少一点,挣得多一点。

邵林志闲暇时做手工补贴家用

这些年,他们在胶州市里岔黑猪繁育基地,通过帮助企业改建现代化猪舍、引进仔猪保育一体化设备,极大提高了该场的保种保育水平;在平度市东阁街道的青岛泽众农牧有限公司,通过帮助企业建设喷雾除臭管线、畜舍环境监测和“菌酶+”饲喂体系,使该企业的生猪养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在莱西市南墅镇婆媳家庭农场,指导企业开展了大棚养猪;在即墨市段泊岚镇开展了楼房养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等工作,把论文“写”在养殖场。

“这种方式,也提高了我们的业务工作效率,促进了业务工作转型升级。”“基层帮”成员刘宗正告诉记者,“基层帮”创建以来,青岛市畜牧工作站各业务科室积极对接基层养殖场户,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技术指导270余人次,走访调研中小规模养殖场户180余家,帮助基层养殖场户解决问题近500余件。特别是推广应用的“菌酶+”饲喂技术、养殖场异味除臭技术、畜禽精准饲喂技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仔猪保育一体化饲喂技术等,深受基层养殖场户的好评。

“针对个别养殖场户距离远,防疫需求等因素,不能面对面交流时,可采取线上服务。”刘宗正说,他们通过线上视频连线、语音交流,多业务科室联动的方式帮助养殖场户解决遇到的生产问题;发挥“联帮带”优势。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联系,学习先进技术和方法,强化自身业务能力。采用多单位联合下乡技术指导、现场试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养殖场户解决实际问题;举办专家会客厅,共同探讨。邀请畜牧行业知名专家、学者,通过云课堂、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向基层养殖场户传授新技术、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