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时评|不能只让瓜农讲诚信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高书华
近日,“宁夏西瓜保卫战”的短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几人在瓜田里大打出手。起因是瓜贩按约定去装货,却遭遇瓜农坐地起价:拉瓜可以,得加钱,有的瓜农甚至一天价格三变。对此,不少网友评论,“诚信丢了就很难再找回来”。
然而,单纯地将瓜农毁约归结为不讲诚信,有失公平。人们只看到行情大好瓜农地头加钱,没看到行情不好时瓜贩也时常毁约,要么舍弃两三千元的定金不去收瓜,要么收瓜时以质压价,让瓜农苦不堪言。比如,去年一名瓜贩和贺兰县瓜农老孙签订了90吨西瓜每斤0.55元的收购合同,但在实际收购69.31吨后,便以“导致西瓜白皮,不符合收购条件”为由,拒绝继续收瓜。
其实,瓜农和瓜贩关于价格的博弈一直存在,只是在今年全面爆发。这反映出,当地西瓜收购的议价机制并不健全,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要么由瓜贩承担,要么是瓜农承担,出现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订单生产的初衷本是为保护瓜农和瓜贩的双方利益,当人们为价格随意撕毁合同,认为“这个合同压根就没什么用”时,订单生产的理念和管理也就该升级了。
无论是站在瓜农还是瓜贩角度,想多挣点钱都没有错。但涨价之争带来的负作用却非常明显,一些商家和短视频博主在网上故意带节奏,以“满地都是滞销瓜”“瓜农大量倾倒西瓜”的视频抓眼球,最终伤害的还是宁夏西瓜长期树立起来的金字招牌。
农产品“靠天吃饭”,价格自有其特殊性。面对巨大的农产品市场、复杂的上下游产销环节,价格的波动决定了各方利润的多少,任何一方吃亏太多,都不利于合同执行。且事关瓜农一年收入,亟需建立完善的议价机制和科学的收购标准,而不是粗放地以一纸订单合同来约定买卖行为。
保证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考虑每一方的利益都得到保护。比如,在订单中规定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不能单方面毁约,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价格波动和市场供求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面对收购矛盾,更不能简单地将矛头直指“瓜农”或“瓜贩”,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当有所作为,组织成立专业机构,梳理产业链,找到更有利于双方的解决方法,建立完善的议价机制、规范的收购标准,做好服务,保护好产销各方积极性,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 半岛聚焦丨温馨提示!事关个税,这件事一定要本月内完成(附指南)
- 半岛V视|考古新发现!经专家分析,确认青岛琅琊台遗址为秦始皇所筑
- 半岛小金妹|存1万元日赚不到4毛钱!收益率向下市场规模向上,活钱理财还能不能买?
- 半岛V视|这么冷的天,一女子落海!多亏这群“温暖”的人,5分钟救她上岸
- 山海时评丨科技创新引领,青岛加速构建先进制造业强市新篇章
- 半岛涂图丨一图看懂“公摊”那些事儿
- 半岛时评|不畏“流量”遮望眼
- 半岛V视|倒计时2天:IP盛宴海南揭幕,等你来探
- 半岛观察|“我关闭了朋友圈”冲上热搜!关了,就不焦虑了?
- 问法预告|合同有纠纷?半岛问法律师帮你支招!半岛问法热线12月17日上午聚焦“合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