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时评丨“标错价”是不是别有用心?

2024-09-01 10:01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阅读 (6255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姚绍毅

在电商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促销活动层出不穷,然而,“标错价”事件却屡屡发生。日前,云南嘉华食品“1元月饼遭疯抢不发货”一事引发关注。之前,元气森林、洁柔等品牌也有类似事件发生,让人不禁思考:这究竟是真正的失误,还是别有用心的文字游戏?

“1元月饼”的诱惑无疑是巨大的,近600万枚的销量足以说明促销活动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然而,店家以操作失误为由拒不发货,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也损害了商家的信誉。有人质疑这是店家的刷单营销,也有人认为消费者是在薅羊毛,但无论如何,双方都陷入了一场信任危机。

从法律角度来看,一旦用户下单,合同即成立。商家若为吸引流量或刷销量故意标错价,应按照“真意保留”的法理认定合同成立,不能随意撤销合同。而如果是员工操作失误,商家虽可以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为由要求撤销合同,但需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撑。这无疑给商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仅仅以“标错价”为借口逃避责任。

对于消费者而言,看到优惠信息下单是人之常情,这并非恶意“薅羊毛”,而是在合理利用市场规则。即使消费者在“薅羊毛”群聊中获取优惠信息,也是一种正常的消费行为。然而,当商家拒不发货时,不仅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也让他们对电商平台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对于商家来说,“标错价”事件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但这也反映出其内部管理的漏洞。无论是员工的操作失误,还是营销手段的不当,都应该引起商家的深刻反思。在电商竞争激烈的今天,信誉是商家的生命线。如果商家频繁以“标错价”为借口不发货,必将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最终自食其果。

此外,电商平台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监管责任。在“标错价”事件发生后,平台应及时介入,协调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平台应加强对商家的管理,规范商家的促销行为,对别有用心、出尔反尔的“标错价”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在这个信息时代,诚信是金。别把“标错价”当文字游戏,毕竟,对买卖双方来讲,营造一个良好的电商生态环境,才是双赢的事。